初一语文 西游记名著阅读测试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西游记名著阅读测试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填空题
(1)为了借到满意的武器,孙悟空强行取走了东海龙宫里的___________(物品),即如意金箍棒。
(《西游记》)
(2)因为三次打死了__________(妖怪),孙悟空被肉眼凡胎不识妖怪的唐僧赶走了。
(《西游记》)
2.名著阅读。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孙行者_____这一故事情节,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____的心理。
3.请根据图意写出《西游记》中相应情节。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图片讲述的故事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故事名称是_____________。
图A中的行者是_____________变化而成。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
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
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
”
以上文段选自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
6.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
(1)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_____)
(2)朱紫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
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求得金丹,救活国王。
(_____)
(3)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
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_____)
7.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
A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
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
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指___________(填人名),B指___________(填人名)。
8.《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两度拜师。
请填写下表。
第一次拜师第二次拜师
师傅①唐僧拜师缘由学一个长生不老,躲阎王之难②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现了本相。
他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
选文中的“白骨夫人”曾分别变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戏弄唐僧,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
10.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如来佛辨识假猴王”故事中, 那只假孙悟空是_______猴子变的。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______。
书中孙悟空是在_______那里借来宝丹________,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11.下面对《西游记》《朝花夕拾》两部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者执扇子,使尽筋力。
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
次早行者把扇子还了罗刹,那罗刹接了扇子,之后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
B.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
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
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
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
”这是《西游记》中一段关于红孩儿的描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分析了可以勉力仿效的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也并不难的陆绩怀橘,有些可疑的哭竹生笋,有性命之虞的卧冰求鲤,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朝花夕拾》中作者是这样认识隐鼠的:有一回我听到一间空屋里传来了“老鼠数钱”的声音,于是就推门进去,结果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到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
于是我取来隐鼠,让它躺在我的怀里,过了大半天隐鼠竟然醒过来了,渐渐的复原了,但是隐鼠居然不逃走。
于是从此以后,隐鼠就成了我的玩伴。
1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人名)创作的《_________》(作品)。
(2)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变作赤脚大仙的模样参加蟠桃会,看见玉液琼浆,美味佳肴想要大吃一番。
于是,他拔出毫毛变作瞌睡虫丢在众人脸上。
B.高老庄的高太公一共有三女,大女名叫香兰,二女名叫玉兰,三女名叫翠兰。
大女香兰被自称官名叫猪刚鬣的妖精捉去,这个妖精原是天蓬元帅下凡。
C.五庄观的人参果很奇特,遇金而落,遇土而入。
孙悟空等人偷吃了人参果,被两个小道童清风和明月质骂。
孙悟空很生气,就带着金箍棒把人参果树推倒了。
D.在西梁女国渡子母河时,唐僧和猪八戒两人喝了河中的水结了胎气。
唐僧等人求破解之法,得知在解阳山上的破儿洞里有一个落胎泉吃一口可以解胎气。
14.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的“定海神珍铁”,能长能短,取经路上用它屡建奇功。
B.白龙马本是龙王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太上老君赠的明珠,被贬蛇盘山。
C.曾给唐僧师徒制造了不少麻烦的青牛精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和太上老君都有直接关系。
D.“三打白骨精”写的是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老妇人,老公公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一一识破打死。
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林庚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B.《西游记》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其中的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C.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D.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1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B.《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C.《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D.《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7.下面有关《西游记》的人物、情节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徒弟美猴王起名为“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赐他一个紫金钵盂,供途中化斋之用。
C.过五庄观时,猪八戒因偷吃人参果而推倒人参果树,然后逃离五庄观。
D.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18.下列对名著理解与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石猴在南赡部洲的斜月三星洞拜见了菩提祖师。
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
从此悟空参禅悟道,学习武艺,掌握了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
B.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后,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C.《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列夫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
D.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提倡男女平等,讽刺了科举制度。
19.下列对《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了五百年。
B.观音院的金池长老是个贪心的主持,为了得到唐僧的锦斓袈裟,不惜放火烧院,欲烧死唐僧,幸亏孙悟空向灵吉菩萨借了避火罩,师徒才化险为夷。
C.《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等化做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至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吃了。
孙悟空前往讨要,与龙太子搏斗,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随同取经。
20.阅读下面文段,填空。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了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
”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请写出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名称_____。
二、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请从下面与猪八戒相关的两个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①八戒大战流沙河②猪八戒义激猴王
22.请结合《西游记》的阅读体验,补全以下对话:
吃过午饭,小郭、小高和小葛仨人又聚在一起。
像往常一样,他们正畅聊“阅读”的心得:
小郭:我昨天读了57-58回的“真假关猴王”故事。
讲的是六耳猕猴与孙悟空完全一样,从唐僧到观音,从冥界到天庭,无人能识,最终被①说破识透。
小高:哈哈,我比你读得快,我已经读到后面了!我发现从真假美猴王以后,唐僧就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
这是为什么呢?
小葛:这问题有意思。
我是这样想的:②。
小郭:哇!葛大神,你说得太好了!听你这样说,我想到了一句评论:每一个人身上或许都有一只“六耳猕猴”。
人,只有战胜这只“六耳猕猴”,才能走向人生正道,获得生命升华。
23.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
行者是谁?他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罗刹女说的“夺子之仇”指什么?
24.《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一直广受人们喜爱。
请结合小说情节,梳理和概括孙悟空的成长历程。
25.阅读下面名著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遇到许多妖怪的阻拦,其中牛魔王一家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麻烦。
牛魔王的儿子(填人名)绰号“圣婴大王”,孙悟空与他一番大战,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将他降服;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她手中的法宝
“____________”很是奇特,为通过火焰山,孙悟空几次相借,费了不少周折;牛魔王法力惊人,孙悟空与他一战,亏得猪八戒相助,才取得了胜利。
(1)请填写出文中横线处的内容。
(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26.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
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钯走。
那 A 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
八戒骂道:“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 A 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教那帮手来哩。
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
”原来那 A 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
却说行者见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恨不得一把捉来。
……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
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1)文段A是________(填名字),此文段选自名著中___________。
(填情节)
(2)请你结合这部作品谈谈A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C.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27.阅读《西游记》第24回(节选),回答问题。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
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
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
”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甲)。
”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乙),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
见便曾见,却未曾吃。
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
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哥啊,为人为彻。
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
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
罢罢罢!够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1)文中“甲”处应填入的水果名称是,“乙”处应填入的职务名称
是。
(2)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28.名著阅读。
修行是一种成长。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修行路上遇到了众多山。
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座山
....,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说它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
①舒适——花果山②磨练——五行山③坚持——火焰山
29.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取经。
请将下列事件①平顶山逢魔、大战金角大王、银角大王②大战黄袍怪、救出宝象国公主③大战红孩儿④乌鸡国救主。
请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2)《西游记》里的那只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外,还有下列称呼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
请从中选择一个,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
30.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具体写出有关他的一个情节。
31.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3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圣道:“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
”那大圣睁圓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
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回)悟空为什么会在佛祖手指上看到他写的字?此后佛祖是如何处置孙悟空?
33.《西游记》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品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谤。
B.《西游记》主要写了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真经的故事。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顽皮,他坚持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神魔世界,各路神佛妖魔都写的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2)假如你是西游取经团队的首领人物,现在需要补充力量,要从下面的妖魔中选择两人加入取经团队,你会选择谁?并简述理由。
备选人物:①偷袈裟的黑熊精②吐火的红孩儿③用金刚琢套兵器的青牛精④小雷音寺的黄眉怪。
________________
34.名著阅读考察
(1)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说法有误的是哪两项?
A.来历不凡的石猴率先发现了水帘洞,命众猴拜他为王,遂称“美猴王”。
B.石猴大闹龙宫和地府,被天庭招安,玉皇大帝授给他“弼马温”的官职。
C.石猴得知自己受骗,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自封“千岁大王”。
D.石猴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所救并拜为师,唐僧为其取号“孙悟空”。
E.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取经成功,如来佛祖授予了孙悟空“斗战胜佛”的品职。
(2)文段:
金箍棒,浑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
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
”
①上面这段文字中的“这个”和“那个”分别是指谁?
②“猢狲害子情”具体指什么事?为什么说“令郎已得道”?“有因特地来相问”的“因”又是指什么?
35.名著阅读简答题
“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
自昔到今,冻饿不死。
’这叫必定是他。
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
(1)上面一段话节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2)语段中的神猴和长老分别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降此山”的“山”指哪座山?请写出神猴被压在山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37.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只填字母)。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生性_____,号称
“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
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_____,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2)某同学阅读《西游记》时,发现作品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尸魔三戏唐三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更像是一个励志故事。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从唐僧身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一个人的绰号和他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众猴尊称为“美猴王”,他自封“齐天大圣”;《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绰号是“骆驼”;《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是“凤辣子”……请从以上的绰号中任选一个,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39.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4年初。
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返乡见闻,在对故乡人事风景留恋赞叹的同时,更流露出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这篇小说中,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C.《猎人笔记》,是德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作者不仅描写了一系列新旧地主的形象,还描写了一些富有才干、创造力和优良品质的农民形象。
D.《白洋淀纪事》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纯美的人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2)鲁迅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刻画的很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再举一例,并具体说明具有人的什么情感。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意借芭蕉扇;还想加害孙悟空,可以看出她重亲情,同时也胸襟狭隘。
答:_________________
4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语段描写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利用“项下骷髅”帮助唐僧师徒渡河的?请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定海神针\一块神铁白骨精
(1)根据题干提示“即如意金箍棒”可知,孙悟空强行取走了东海龙宫里定海神针。
(2)根据题干提示,填写“妖怪”,并且是“三次打死了”可知,这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
故填入“白骨精”。
2.一调芭蕉扇不走西边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
【详解】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结合“只拣无火处走便罢”可知。
“只拣无火处走便罢”的意思是不往西边走了,这是猪八戒的一贯思想,怠惰于取经的事业,总想着回高老庄,表现了他一遇困难马上就要散伙的心理。
3.(1)三借芭蕉扇(2)偷吃人参果(3)真假美猴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分辨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1)分析图中画面可知,图中拿着“金箍棒”和“芭蕉扇”的是孙悟空,手托“宝塔”、长须飘飘的则是托塔天王李靖,前面的女子则是铁扇公主。
据此可知这是《西游记》中的情节“三借芭蕉扇”。
(2)分析图中画面可知,图中手持金箍棒向下劈击的是孙悟空,这棵树叶与果实被劈得四散的树正是“人参果树”,据此可知这是《西游记》中的情节“偷吃人参果”。
(3)分析图中画面可知,图中有两个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在筋斗云上打斗不休,难辨真假,据此可知这是《西游记》中的情节“真假美猴王”。
4.A
解析:真假美猴王(真假行者、真假悟空、真假猴王)六耳猕猴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积累。
根据图中情节叙述以及“模样与大圣毫无两样”“两个行者”可知,故事名称是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
所以图A中的行者实际上是六耳猕猴变化而成。
5.西游记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吴承恩
【详解】
根据“行者”“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等关键信息可知,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的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这部文学名著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6.√×√
【详解】
(1)阅读原著,可知石猴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被拥立为王,尊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死,在海上漂泊八九年后,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祖师赐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题干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2)“朱紫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有错。
正确应是:乌鸡国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