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对社会学学科研究内容及方法有基本了解;
2. 掌握《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两章论述内容;
3. 具备阅读《乡土中国》全书及相关学术论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论文出发全面理解中国(乡土)社会格局
难点: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认知《乡土中国》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乡土中国》文本内容:后记
一、导入费孝通与社会学
•介绍作者费孝通(着重于求学经历与社会学科建设)(后记第一部分的梳理罗列)•表明费孝通与社会学的紧密关联
•指出《乡土中国》一书的学科属性、研究范式
•解释课时标题——为什么需要“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二、社会学的范围
•提问学生对社会学的印象,谈谈他们目前认知里社会学需要研究什么?
•通过照片展示社会现象(指出“反身性”的社会学思考)
•罗列热点的社会学研究话题
•转折-回到后记第二部分开头,“剩余社会学”的尴尬处境
三、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提出社会学有其学科特殊的研究,这个特殊性需要通过学科的核心问题已经呈现,即回应“二”中转折提及的“剩余”尴尬
•播放《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关于996与科技进步的单口喜剧片段
•指出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对于“人性”与“社会秩序”的讨论
•回应经济学、政治学,对比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关于“人性与社会秩序”的思维方式与社会学家的不同,进而进一步指出社会学的特性所在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指出后记文本中提到的“边缘科学”(交叉学科)的定位,即和经济、政治、生物、地理、机械等学科的紧密关系
•对应“人性与社会秩序”的讨论,讲解后记文本中提到的两层研究
•指出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延伸:通过对照社会学研究与文学文本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指出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以社会学家严飞对上海郊区有关城市流动人口的研究与歌手李健的歌诗作品《迷雾》为例)
五、社会学与人类学
•简述两个学科的学科发展史
•点明有关“自我”的社会学与有关“他者”的人类学
•启发学生,“乡土中国”对费孝通而言是“自我”还是“他者”,对2020的高中生而言又是如何
六、社会学的学科价值观(社会学是否负责解决社会问题?)
•介绍韦伯与马克思的不同观点
•指出费孝通一代五四传统的学人的价值观
•向学生提出问题:《乡土中国》是否解决了中国社会的问题?
七、总结与读书方法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学科范畴、价值观
•以完成的思维导图为尺度,面对《乡土中国》的正文,提出问题,引导阅读
•读书方法指导(对文本之外的社会语境进行了解,如时代背景、学科背景、作者态度等等)(以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为理论,可举例说明)
八、延伸阅读与介绍
•古典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滕尼斯
•费孝通同时代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吴文藻(冰心丈夫)、林耀华、翟同祖、潘光旦
•中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李银河、项飚、钟敬文
•当下中国大学体系下的社会学教育
第三课时无法被城市征服的习惯
《乡土中国》文本内容:乡土本色一、导入
•回顾社会学学科的思维导图
•指出从学科到具体论文的对应关系(社会学的价值观-费孝通的价值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
•从“中国人与乡土社会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引出第一章标题“乡土本色”
二、文本梳理
•课堂阅读+思维导图讲解
三、投入分析
•以五条人纪录短片《立足世界放眼海丰》为分析对象,“乡土本色”思维导图为理论,在纪录片中找到五条人的乡土经验(纪录片细节与思维导图的分支相匹配)
第四课时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文本内容:差序格局
一、“私”的问题
•学生课堂阅读相关文段
•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私”
•提问学生如何解决(学生当然解决不了)
•指出“私”首先是事实,评判将其界定为“问题”,指出研究问题首先要中观、客观,放下偏见和预设才能真正放下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团体格局
•学生课堂阅读相关文段
•找出“捆柴”的比喻与明确的家庭这个特征
•指出对比论证的写作策略,先写简单、明了的对照组,以此来比较论述复杂的重点研究对象
•以“捆柴”和家庭为两个关键词,继续阅读文本,找出乡土社会中与之成对照关系的特征
三、差序格局
•梳理差序格局的特征
•抓住同心圆的图式,讲解“差序”
•呈现“差序”的准确界定
•突出讲解自我主义
第五课时:礼治秩序
对应《乡土中国》文本内容:礼治秩序
一、统治的概念及各种具体的形式
•学生课堂阅读本章开头
•找出文本中提及了各种统治方式
•归纳统治的基本概念
•指出统治阶级的存在与意识形态的要求
二、礼治社会
•课堂内文本细读“礼治”的部分
•找出“礼治社会”的三个特征
•总结“礼治社会”的核心与运行方式
三、礼治与法治
•礼治与法治开展对比
•提问学生会选择礼治还是法治(学生多数必然选择法治)
•以“素媛案”为材料,指出法治之漏洞
•总结对礼治与法治的态度,祛除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