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资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 (共10题;共65分)
1. (6分) (2019高一下·东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正如当年AI技术风靡一时,人人都在谈论AI的价值一样,()。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不仅能够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还将在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机械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等三大典型应用场景下衍生出丰富的新功能。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标准,5G时代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Gbps量级,峰值速率为20Gbps。
也就是说,一部8GB的HD电影,3G网络下载需要70分钟,4G网络需要7分钟,5G网络只需6秒便可________。
这种________的“速度与激情”,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除峰值速率外,5G更追求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
从三大应用场景来看,5G的互联特性将展现得________。
以大规模机械通信场景为例,5G可以实现大量终端设备的髙密度连接,通过降低网络能耗满足智慧安防、楼宇监测的要求,由此,智慧城市的设想似乎也不再是________。
作为前沿核心科技,5G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G商用虽然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才能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
5G时代的较量因而愈发令人期待。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今天5G又起波澜,人们开始憧憬5G时代的各种便利
B . 5G今天又起波澜,5G时代的各种便利开始为人们所憧憬
C . 5G今天又起波澜,人们开始憧憬5G时代的各种便利
D . 今天5G又起波澜,5G时代的各种便利开始为人们所憧憬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功告成令人瞩目酣畅淋漓海市蜃楼
B . 大功告成令人神往淋漓尽致空中楼阁
C . 一蹴而就令人瞩目淋漓尽致空中楼阁
D . 一蹴而就令人神往酣畅淋漓海市蜃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5G商用虽然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才能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
B . 5G商用虽然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在信号枪响的那瞬间,才能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C . 虽然5G商用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才能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D . 虽然5G商用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才能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2. (6分) (2016高三上·株洲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
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
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项是
A .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 . 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 . 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D . 中国文化思想在书写过程中的渗入,使毛笔等书写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起到促进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部分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没有形成书法艺术。
B . “六书”中的“象形”,通过抽象将物质形状简化为线条,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实用。
C . 汉字“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或用字方法,其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D . 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起因,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性质就在于书写与图画是属于同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作品,或由刀刻,或以模铸,但与毛笔书写不无关系。
B . 日文、古韩文中也有汉字,由于日本、韩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它们也有书法艺术。
C . 钢笔书法等硬笔书法汲取了毛笔书法的营养,融入了中国文化,所以硬笔书法在书法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D . 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复杂,简体字书法达不到繁体字书法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书法家喜欢写繁体字。
3. (9分) (2020高一上·普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
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
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
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 . 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 . 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D .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 . 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 . 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来证明礼与普通道德的不同,证明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D .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中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 . 生活在乡土社会中过得安稳的就是那些了解传统成法、遵照经验价值的人;反之则会受挫。
C . “法治”与“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有时候所谓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
D . 人们如果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那些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4. (12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
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
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
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
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
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
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
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
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
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
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
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
好,此外全无用处。
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
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
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
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
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
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
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
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
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
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
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
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
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
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
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
”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
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
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
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
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
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
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
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
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
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
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
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
”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
象。
B . 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
C . 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D . 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2)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万物之逆旅②百代之过客③会桃花之芳园④序天伦之乐事
A .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2)下列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真是有所凭借的
B . 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真是有原因的
C . 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确是有所凭借的
D . 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确是有原因的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心态的一组是()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 . ①②⑤⑥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文同《兰亭集序》一样,属于宴集序。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 . 李白与堂弟们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不足以掩盖其豪情逸兴。
C . 本文重点写景,辅以叙事、抒情。
作者以诗笔行文,充满诗情画意。
虽然是文,却和诗一样飘逸俊爽。
D . 本文引用了不少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6)本文和《兰亭集序》同是记叙宴饮之乐的序文,但表达的生命观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6. (7分) (2020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释】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 . 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 . 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 . 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2)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 (3分) (2019高三上·梅河口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宝三载,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钱行,《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宴会盛况。
(2)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
”
(3)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
如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
”
8. (1分) (2019高三上·临海期中) 请根据下面这个故事概要的开端与发展部分补写高潮与结局部分,要求:前后内容协调且有波折,不少于80字。
十年前,他还是个贫穷山区的八九岁的贫困少年,在阅读中,他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与神秘,十分向往亲眼看一看大海。
(开端)他听从老师的教诲,勤奋读书,成绩优异,有望走出大山,走近大海。
(发展)
9. (5分)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
其中,儒家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张。
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与礼来约束官员。
与儒家“伦理学”的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
在道家观念中,只有“无为而治”,不与民争,才能“无为而无不为”,矫治天下乱象。
10. (5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临近毕业,高三某班召开“普通人能为国家进步做些什么”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踊跃发言。
最后主持人通过归纳,整理出以下几点:
①拒绝说谎,客观看世界。
②不从恶,不冷血,讲道理。
③正视、同情、声援弱势群体
④独立思考,对听到的消息有所鉴别,保持质疑
⑤凭借良知、依据常识说话,不信口开河。
⑥传播友善,启蒙民智。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其中两到三种观点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