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经济学说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区别与了解。
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区别在于:前者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和观点,而不管这些思想和观点是否已形成体系;而后者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因此,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外延要比经济思想史的广。
一般而论,经济思想史是从古代的希腊谈起的,因为它被知道是经济思想的源头。
而经济学说史则从近代的资产阶级社会谈起,因为只是从这时起,经济学说才从哲学和神学中分离出来而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了解: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重点介绍经济思想与理论。
2、“经济学说史”大体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前古典经济时期
3、对于我们修习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有何意义?
(1)给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以“方向感”;
(2)从经济科学史的研究中,可以得到“新的灵感”;
(3)了解以往人类的思维方法。
4、如何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学的演变?
1、从研究财富(财富学)扩展到人类行为(人学)。
从家庭到经济学帝国主义古希腊:(奴隶主家庭)家政学
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国民财富的创造、分配、交换、消费
新古典经济学:家庭的消费行为;厂商的生产行为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周期问题:经济增长、劳动就业、通货膨胀等。
2、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了解。
经济生活→实际问题→科学话题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3、与其它学科的成长了解在一起。
哲学→经济学
物理学→经济学
数学→经济学
4、主题是寻求对经济世界更具解释力的分析工具。
从货币中性到非中性
从完全信息到不完全信息
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
从劳动同质到人力资本理论
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
5、是一个扬弃过程。
继承与改进
重构与互补
6、对经济变量的处理循着“既定”→“外生”→“内生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
制度
7、经济学研究不断“数理”化;
8、经济学研究也在不断细分而专业化;
9、从地域上讲,经济学中心由欧洲(英国)转向北美大陆(美国);
10、形成现代经济学的三大理论体系:
马克思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5、代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什么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如理性选择、利益最大化行为、交换等等——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如犯罪、家庭、教育等)
6、“经济学演变的主题是寻求对经济世界更具解释力的工具”,如何理解这句话?试举例说明。
7、经济学中,对同一经济变量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是哪三种方式?不同处理方式的意蕴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8、如何对经济学家族进行划分?试举例说明。
9、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经济理论三大体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突出特点是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1、“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何时、由何人、在哪部作品中提出和使用?“经济学”名称呢?
“政治经济学”最早由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孟克列钦(1575~1621):《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年)
“经济学”色诺芬在《经济论》中使用了经济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目的又是什么?
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专门学科,目的是第一是为求知识而求知识,第二是解释实际问题。
3、经验归纳和抽象演绎是经济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
什么是经验归纳?什么是抽象演绎?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方法论大战爆发于什么时间?是谁与谁?你如何看待这一论战?
1880年代,第一场经济学方法论大论战爆发。
论战对手: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ustav von Schmoller,1838~1917)。
《国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1883)
论战内容:抽象演绎Vs历史归纳
4、有人说,经济学实际是“人学”。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说到底,“人学”就是揭示人类行动背后的各种力量。
你如何解读“选择→行动”这一逻辑链条。
6、经济学在知识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
7、有人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学问。
你的看法呢?
8、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解人类行为的理论模式,其理论模式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9、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是“理性经济人”假设。
你是如何认识的?
10、何谓经济理论?其结构模型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1、经济理论有何功能?如何看待它在预测方面的缺陷?
12、何谓经济(学)分析?其遵循的一般程序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说
1、有个别经济学说著作从《圣经》开始。
《圣经》中主要包括哪些经济伦理?试举例说明。
何谓“马太效应”?这个概念在理解经济社会运行时有何作用?
1、谋生术或产业
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
《圣经·旧约·创世记》4:2
该隐:种地(种植业)
亚伯:放羊(畜牧业)。
该隐之后第六代有了犹八(弹琴吹箫艺人之祖,4:21)和土八该隐(金属匠人之祖,4:22)
2、“摩西十诫”中的经济伦理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
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
第八条:“不可偷盗。
”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3、工作态度: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
殷勤人必得丰裕。
4、储蓄、投资的态度: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
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
(箴言 13﹕11)
智慧人家中积蓄宝物膏油。
愚昧人随得来随吞下。
(箴言 21﹕20)
诚实人必多得福。
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箴言 28﹕20)
5、什一税:当纳的十分之一。
以色列人中出产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的,我已赐给利未人为业。
6、收入再分配:有余的要补不足。
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乃要均平。
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
”
7、绝对额与比例:多少不看金额乃看比例。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
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
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
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
8、如何贮存财富:积财宝在天上。
只要积儹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
什么才是真财富?
9、“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作用: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2、在人类思想史上,有“言必称希腊”的说法。
在经济思想方面,古希腊人有哪些观点与主张?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1、创造了“经济”一词;2、何为“财富”:“凡是有利的东西就是财富,有害的东西就不是财富”,“同一种东西,是不是财富,要看人会不会使用它。
3、分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经济收益:4、重视农业,鄙视工商业。
柏拉图的学说思想:那可由思想以推理来把握的是永恒自持的东西,而那作为意见之对象以非推理的感性来揣测的则是变动不居、无时真正存在的东西。
(279)
凡是生成的东西必定由于某种原因方才产生,因为若无原因,没有任何东西能被创造出来。
(279)
当创造主用他的眼光注视那永恒自持者,并且用它作为模型,构造出事物的外形和性质,凡这样完成的作品必定是完美的,但若他注视的东西是被造的,他所使用的模型也是被造的,那么他的作品就不完美。
(279)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价值理论、交换理论、货币和利息理论
3、古罗马人西塞罗对于社会分工的认识很有见地。
他是如何认识分工的?你又该如何看待当今人类社会的分工现象?
1、经济社会是一个以分工为基础的、相互了解的整体。
2、分工体系的各个部分,对于社会的生存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必经环节。
3、重视农业
4、何谓重商主义?【对于此类名词,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总结:语词的提出;时间或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理论命题;政策主张;在经济学上的地位;现代人的评价。
】
1、Mercantilism:该词由“重农学派”的米拉波(Mirabeau)于1763年创造。
2、产生于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3、财富观。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总体评价: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是对现代生产方式(指资本主义)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但不是真正的经济科学。
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
5、关于威廉·配第。
生卒;代表作品及初版时间;在经济学上的地位;主要理论及特征。
威廉.配第(1623~1687)配第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
配第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的研究者”(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7页)。
在熊彼特那里,因他的《政治算术》而把他归为“计量经济学”家。
在“发展经济学”的结构转换理论中,有所谓的“配第—克拉克”定理。
代表著作:1、《赋税论》(1662年)
2、《献给英明人士》(1664年写成,1690年出版)
3、《政治算术》(1672年写成,1690年出版,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4、《货币略论》(1682年写成,1695年出版)。
配第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1、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继承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金银宝石。
3、经济分析中使用了统计方法。
4、突出的贡献是:劳动决定价值。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5、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自然价格是商品的价值,政治价格是商品的市场价格)
6、认识到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按马克思的说法,配第的构想比斯密的还要宏大);
7、货币本身的价值也是由劳动决定的
8、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见解);
地租理论:地租是产品价值除去生产资料的价值(种子等)和劳动力的价值(工资)之后的余额(即全部剩余价值)
首次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地租(地主)和工资(劳动)之间具有对立关系。
9、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国民收入水平
“配第—克拉克”定理。
6、何谓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先驱: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重要著作:《法兰西详情》(1695)
《法兰西辩护书》(1707)
《谷物论》
《货币缺乏的原因》
主要经济思想:反对金钱是财富;
真正的财富是对人民有用的、可供消费的实物财富。
主张实行重农主义政策。
“耕种者的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的财富的必要基础。
”
“一切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
”
7、魁奈: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他的经济分析技术。
魁奈(1694~1774,80岁)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重农主义经济理论。
最著名经济著作:《经济表》(1758年);魁奈的经济分析技术:1、哲学基础:自然法→自然秩序→自然权利,2、经济分析属于“简单再生产图式”。
3、经济舞台上的“登场人物”:
生产阶级: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
不生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工人
土地所有者
4、提出了“纯产品”概念。
这是魁奈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
5、提出“原预付”和“年预付”概念。
即后来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杜尔阁: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
生卒:1727~1781,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年)
第三章“斯密革命”与古典经济学
1、何谓古典经济学?【时期;代表人物;其总体特征是什么?】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2、亚当·斯密的经济学。
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何谓斯密革命?其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主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看不见的手”在斯密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斯密的分工理论。
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
斯密对国家(政府)职能的界定。
斯密主张“放任自由”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亚当.斯密(1723--1790)出生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小镇,1759年,斯密出版
了《道德情操论》,1776年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斯密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经济理论哲学基础: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自然法则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主张人人都有为自身经济利益而活动的自由(洛克的“经验论”和卢梭的“异化”思想)。
主要研究方法:经验主义→历史描述和经验归纳;英国传统:培根(1620年),洛克(1690年)。
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
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经济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重要基础,是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
国家职能界定: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社会侵犯;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侵害与压迫,即建立严正司法机关;建设维持公共事业与公共设施。
放任自由的哲学基础:
3、萨伊的经济理论。
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他在经济学上的地位。
对经济学有何贡献?萨伊的经济增长理论;什么是“萨伊定律”?他的“三位一体”分配公式是什么?
萨伊(1767-1832),法国政治经济学家。
1803年发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萨伊是在欧洲大陆系统传播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思想的第一人,他在经济学的多个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也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经济学教授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产业经济学教授。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所谓三位一体公式,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
如果把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则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家的工资,利息表现为资本所固有的独特的产物,这样,三位一体公式可以更确切地归结为资本创造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
萨伊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国家的繁荣取决于财富的增长,而政治经济学正是阐述财富的科学。
这本书中论述了财富的本质,并且根据关于财富本质的知识,来推断创造财富的方法,阐明分配财富的制度与跟着财富消灭而出现的现象。
4、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体系。
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他在经济学上的地位。
他的经济学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
何谓功利主义?李嘉图的研究以国民收入分配为主题。
他研究收入分配的思路是什么?经济学史上,有一个所谓的“李嘉图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命题?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
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功利主义: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利益与社会利
益是一致的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社会利益也会增加(寻求快乐,避免痛苦,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分配思路:先从地租开始,强调地租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结果。
只分析了级差地租,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关于工资,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将工资和利润分割为两部分,两者的数量存在此升彼降的关系。
体系命题:1、商品按照与内在其中的劳动成比例的价格交换;2、工资波动于生活资料的水平;3、人口增长只受到生存资料的限制4、收益递减提高食物的生产成本;5、边际的耕作确定食物的价格,资本和人口的增长使价格随着这个边际的扩展而增加;
5、马尔萨斯。
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
他对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什么?他的人口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牧师(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
1798年,发表《人口原理》。
贡献: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但消除方法不妥。
认识到“储蓄”的负面影响。
第一个提出微积分对于经济学有用。
人口理论:(1)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认为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指出人口会有无限增长的趋势,直至到食物供应的极限为止。
(2)可以用某种其它方法来抑制人口的增长意思是把实行晚婚、婚前守洁和自愿限制同房的频率等方法结合起来。
6、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
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
他在经济学上的地位。
他的经济增长理论。
他对待不同所有制的态度如何?对于如何改善工人经阶级的状况,他提出了什么具体的政策建议。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1859年的《论自由》。
经济增长理论:1.否定商品供给的一般过剩.穆勒重复萨伊供给创造自己需求的说法.2.继承稳定状态的论点.他认为,财富的增长并不是无限的,在进步的尽头就是稳定状态,财富的增长只不过是延缓了稳定状态的来临..如果生产技术不进一步改良或者资本不再从富裕的国家流向未开发的国家,由于利润率的降低,富裕国家很快就会达到稳定状态。
3.国际价值法则:“一国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输出品适足抵偿该国的全部输入品所必需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
这一国际价值法则只是更为一般的价值法则,即我们称之为供给和需求方程式的延伸”穆勒的国际价值学说是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在国际贸
易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4.工资论:他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劳动的供给即是工人人数,劳动的需求即是购买工人的劳动的资本,古典经济学家称之为工资基金,通常认为工资基金总是由维持工人所需最低生活费用决定的,因而它是一个固定的量,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长期来看,工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工人人数,即人口,他认为控制人口才是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的主要办法,同时,穆勒认为,政府实行的最低工资或补贴行为,都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并不能真正改善工资环境。
5.强调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他承认现有私有制存在问题,主张对私有制加以改良。
在所有制论述中,穆勒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所有制的根本原则是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劳动生产和靠他们的节欲积蓄的物品。
”在他的观念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则是过去已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依靠它们建立的所有制是合理的。
对于土地所有权,穆勒是持否定态度的。
改变劳动人民习惯,对劳动阶级的子女进行有效国民教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第四章“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
1、何谓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
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
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2、边际革命三个先驱人物: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
1、【法国】古诺(1801~1877)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1838年)
2、【德国】屠能(1783~1850)孤立国(1826年第一卷;1850年第二卷)
3、【德国】戈森(1810~1858)人类关系的法则及人类行为的规范(1854年)
3、边际革命兴起的三个代表人物: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The Coal Question》(1865年)
《逻辑要义》(1870年)《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科学理论》(1874年)
卡尔.门格尔(1840~1921)《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瓦尔拉斯(1834~1910)《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
4、何谓个人主义方法论?
个人主义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原则在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构成了人之
科学中分析的终极单位。
根据这项原则,所有的社会现象在不考虑有目的的行动者个人的计划和决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理解的。
基本命题:1、人之个体乃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惟一积极主动的参与者;2、个人在决策时将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除非受到强制;3、没有人能够像利益者个人那样了解自身的利益。
5、新古典经济学是边际革命的产物。
新古典经济学的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其理论体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特别是它提出的“市场背景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促使边际主义从蓬勃发展、异彩纷呈走向成熟和稳定,从锋芒毕露走向平和与持重,从极端走向全面,从异端走向正宗,成为继古典经济学之后的新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
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一)纠正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上偏离,重新定义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建立起“消费—生产者”的基本概念,奠定分析框架的新基础。
(二)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扬弃和超越。
新古典经济学惯用的分析方法是边际分析方法,而新兴古典经济学不仅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而且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三)重新定义重要基本范畴,为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铸成了所必需的理论基石
理论体系特征: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构架和分析范式,可以将很多经济发展和贸易现象解释为分工演进的不同侧面,可以解释企业的出现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均衡意义,可以解释交易费用和制度对分工和生产力演进的意义,可以解释货币出现、景气循环等宏观现象。
市场背景条件: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垄断市场条件: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
垄断竞争市场条件: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厂商生产规模比较小。
6、马歇尔的经济学:生卒;代表作品;初版时间;他在经济学上的地位;他对古典经济学和边际革命成果所进行的“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何谓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试举例说明。
均衡价格理论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