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主要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
1.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明清小说》中的《匡超人》。

2. 详细内容:小说的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匡超人》的故事情节,了解明清小说的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梳理,明清小说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引发学生对“超人”概念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情节梳理:
(1)教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人物形象的特点,并进行课堂分享。

4. 主题思想探讨: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
(1)选取一道关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典型例题。

(2)教师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随堂练习:
(1)设计一道关于《匡超人》情节、人物、主题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匡超人》
2. 板书内容:
(1)情节梳理:起承转合
(2)人物形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3)主题思想:小说主题探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简述《匡超人》的故事情节。

(2)分析《匡超人》中的人物形象,并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2)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方法。

2. 拓展延伸:
(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了解其特点。

(2)组织一次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探讨。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答案。

一、人物形象分析
1. 主要人物:匡超人、匡妻、匡母、刘大鼻等。

2. 人物性格特点:匡超人的正直、勇敢、坚韧;匡妻的贤惠、明理;匡母的慈爱、无私;刘大鼻的狡猾、自私等。

3. 人物关系:匡超人一家三口之间的亲情关系,匡超人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友情、敌对关系等。

1. 从小说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行为来分析。

2. 对比分析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点。

3. 结合小说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二、主题思想探讨
1.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讲述匡超人的经历,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善良的呼唤。

2. 探讨方法:结合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a. 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解题思路。

b. 结合小说内容,详细阐述解题过程。

c. 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提高解题技巧。

2.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简答等。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作业设计
a. 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b. 答案要具有指导性,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c. 答案要有一定的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过程中,注意语速适中,保持清晰、准确。

2. 语调要有起伏,突出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简洁明了地引入话题。

2. 情节梳理:约15分钟,快速带领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分析:约20分钟,深入剖析主要人物特点。

4. 主题思想探讨:约15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各约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有针对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生活实例或相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4.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充分展开。

5.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