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词典】(威)君子不重则不威(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词典】(威)君子不重则不威(35)
读音:wēi
简体字:威
繁体字:威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学而篇》第8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自信心就不会表现出庄重来,也就不会有威严,所学到的圣贤之道也不会牢固而恒久。
把对国家尽忠和对朋友言而有信作为最主要的,就没有志趣相投却不跟随自己的人。
有了过错就不要因为自己犯了错误心中为难面对,应该不要为改正错误而害怕。
”
字解
威,wei,从女从戌。
姑也。
引伸为有威可畏。
从女。
戌声。
土盛於戌,土阴之主也,故从戌。
注释
威,《尔雅·释言》:“威,则也。
”即法则。
《说文》:“威,姑也。
”即丈夫的母亲。
本义是丈夫的母亲,引申为威严、威力,再引申为法则。
本章指威严。
精解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君子,就是第一章的“不亦君子乎”的那个学习圣贤之道并学有所成的“君子”。
从第二章一直到本章,都是“君子务本”到君子“为仁”整个过程中所能出现的问题。
重,在《尔雅·释言》中,“眕(zhěn),重也。
”眕,自重,稳重。
《左传·隐公三年》:“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意思是,受宠爱则骄傲,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够做到自安自重的人是很少的。
眕,是镇定自重的样子,和本章的“重”是一个意思。
重,在《说文》中是“厚也”的意思,就是指厚重。
在本章指君子因厚重表现出来的自重和稳重。
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厚重,我们见他会“望之俨然”。
这种厚重,来自内心的自信心,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拥有这种“厚重”的。
正因为有了厚重,表现在外面的就是“威”。
因此,“重”是内在的气质,“威”是外在的形象。
威,指威严。
也有将“威”翻译作“威仪”的,但是“威仪”和“威严”有区别。
威严是内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有自信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威严。
威仪是一种仪态,是表象的东西,和留给他人厚重的形象一样同属于表象的范畴。
学则不固。
学,就是所学的圣贤之道。
君子完成了学道的过程,还要去践行,还要去行道,不通过行道的过程,就不算完整地学习和运用圣贤之道。
正因为君子有自信心表现出的厚重和威严,学问也就能做到“固”。
固,本章是指君子所学圣贤之道因为牢固而恒久。
夫子在本章连用了三个“不”字,从三方面通过否定的语气肯定君子的表现,“不重”“不威”“不固”。
重,是前提,其结果是威和学固。
这句话是说,君子没有自信心就不会表现出庄重来,也就不会有威严,所学到的圣贤之道也不会牢固而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