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编辑词条
B添加义项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缩写:NASA)
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与开展航空科学暨
太空科学的研究。
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
创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
于1958年10月开始运
转。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
外文名称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
∙
成立时间
∙
1958年7月29日
∙
∙
性质
∙
行政机构
∙
∙
总部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
执行长
∙
查理斯·富兰克·波登二世
∙
∙
员工
∙
约17900
∙
目录1发展历程
2发展方向
3成立目的
4组织机构
5任务使命
6科学研究
7奖项设置
8相关技术
9发展规划
发展历程折叠编辑本段
太空竞赛折叠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将第一枚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之后,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正在起步的航天工业发展。
国会受到此一史泼尼克危机的震撼,要求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但艾森豪总统与其顾问团则认为应该更审慎地考量,在数个月的商议后,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全新的政府机构,以领导所有非军事太空行动。
美国的第一颗环地球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在1958年1月31日发射升空。
同年7月29日,艾森豪总统签署了NASA的成立,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
NASA以拥有46
年历史的研究机构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四个主要实验机构与其中80名成员改组而成。
由在战后迁移美国的前德国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所领导的德国火箭计划,对于美国进入太空竞赛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被誉为“美国太空计划之父”。
陆军弹道导弹署(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的一部份也整合到NASA的组织里。
[2]
相关计划折叠
原计划中,在水星计划和双子星座计划结束之后的阿波罗计划启动,以在太空中做“有意思”的工作,甚至把宇航员送入月球轨道(并未计划登月)。
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应该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使得阿波罗计划被迅速调整。
阿波罗计划也就变成了载人登月计划。
双子星座计划很快变成了为复
杂得多了的阿波罗计划提供辅助航天器技术的任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包括阿波罗1号中美国第一次有宇航员牺牲的事件,阿波罗8号首次航天器环绕月球的壮举在内,8年的初期准备之后,阿波罗计划为阿波罗11号派遣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于1969年7月20日登月并于7月24日返回做好了准备。
在踏出登月舱之后,阿姆斯特朗说道:“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到1972年为止,共有12
个宇航员登月成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赢得了登月竞赛,但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方向,至少失去了以保持保证国会批准高额预算的来自公众的关注和兴趣。
约翰逊总统下台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失去了其主要的政治支持,火箭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被派到华盛顿游说政客。
作为后续计划,建立宇宙空间站,建立月球基地,并在1990年前由宇航员登陆火星的想法被提出,但是土星火箭和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设备却无法支持这些目标。
阿波罗13号氧气罐爆炸近乎失事而差点损失全部3名宇航员的性命,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注意和关切。
尽管阿波罗计划一直
安排到阿波罗20号,阿波罗17号为她的母计划画上了句号。
这个计划因为预算紧缩(部分因为越南战争的高额支出),和建造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计划而结束。
发展方向折叠编辑本段
包括马克·韦德(Mark Wade)在内的一些评论家[来源请求]指出,NASA在载人飞行的计划中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况。
美国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完成的阿波罗计划以及土星计划中使用的航天器自1970年起就不再被使用。
虽然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NASA的财政预算被大幅缩减,但机构内的官僚作风却没有改变,导致严重的铺张浪费,而且器械也没有保持在最佳状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目前,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依靠的仍是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担任的任务包括为在建的国际空间站运送主要的建筑构件和材料。
在1986年和2003年的两次重大事故中,已有两架航天飞机被毁,导致14位航天员死亡。
其中,1986年失事的挑战者号是一架用替换零件拼凑的航天飞机。
而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则造成美国国内对航天飞机未来的信心大减。
NASA 目前不考虑建造新的替补航天飞机,而是转而研发新的奥赖恩计划。
NASA计划出现的问题导致了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停滞不前。
按照原计划,国际空间站在2005年应达到七名宇航员的配置,但现在却只有最基本的两名,以致很多计划中的研究项目被推迟。
其他在国际空间站的项目上投了巨资(比如欧洲空间局)的国家因此担心国际空间站会像太空实验室一样以失败告终。
同时,欧洲国家和日本对国际空间站的贡献也已经落后于时间表。
2004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代替宇宙飞船的机组探测飞行器计划,以允许航天局再次将宇航员送至月球。
此计划后来演变为后来的猎户座飞船计划。
成立目的折叠编辑本段
1、扩大人类对大气层和宇宙空间方面的知识。
2、改进飞机的用途、性能、安全性和效率。
3、发展能携带武器、设备和生物进入宇宙空间的飞行器。
4、保持美国在航空和空间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5、向政府部门提供有军事价值或军事意义的研究成果。
6、与其他国家合作,从事空间研究成果的和平利用。
7、最有效地利用美国的工程力量,以及避免设备建设的重复。
组织机构折叠编辑本段
行政管理折叠
NASA在行政上直属总统领导,由局长总体负责。
NASA是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实施管理,
局总部管理和战略事务部管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局总部对全局负有领导责任,协调局内外工作,执行NASA的对外成本核算和联络,制定该局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实施预算集成,制定NASA的发展战略、长期投资战略、NASA 政策和标准。
监督各研究中心的技术管理工作;检查各阶段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保证执行经国家批准的计划。
NASA建立了六个战略事务部,分管NASA的主要业务领域,以实现NASA的任务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它们分别是:航天飞行部(约翰逊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航空航天技术部(下属艾姆斯研究中心、德莱登飞行研究中心、兰利研究中心、戈兰研究中心四个研究中心);地球科学部(下属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空间科学部(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生物和物理研究部和安全与任务保障部。
每个战略事务部都有自己的一套战略目标、目的和为满足主要客户需求的执行措施。
战略事务部负责确定客户需求并确保所有客户满意。
各事务部会同分管业务的副局长确定其工作方向,负责制定各事务部的长期投资战略、预算、项目资源分配和性能评估、政策和标准,执行NASA的政策。
NASA总部下辖10个研究中心: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约翰逊航天中心(Ly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肯尼迪航天中心(John F. Kennedy Space Center)、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George C.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斯坦尼斯航天中心(John C. Stennls Space Center)、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德莱登飞行研究中心(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兰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戈兰研究中心(Glenn Research Center)和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其中喷气推进实验室是NASA的合同运作单位。
任务使命折叠编辑本段
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开拓未来的太空探索,科学发现及航空研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
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太空研究。
NASA是美国政府系统中主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在研究和探索发展方面向有关单位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负责航空航天技术咨询工作。
该局以民用航宇科研为主,也为军用航宇服务;自1958年以来以空间科研为主,航空科研所占比重较小。
由于NASA在军用、民用航空和宇航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它的协作面非常广泛,它与国防部的计划分析与鉴定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有着密切的联系;与陆、海、空军有共同的合作计划;与政府其他部门如能源部、气象局和工业部门有各种合同关系。
NASA的研究成果直接转让给国防部、各航空制造公司、联邦航空局以及其他有关机构。
NASA对各航空制造公司设计新飞机和联邦航空局适航性鉴定提供技术基础。
科学研究折叠编辑本段
航空学研究及探索,包括空间科学(太阳系探索、火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结构和环境),地球学研究(地球系统学、地球学的应用),生物物理研究,航空学(航空技术),并承担一定的培训计划。
研究课题折叠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课题内容广泛,以航天为主。
在航空方面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声速技术、飞机节能技术等;在航天方面主要配合几个大型工程,如阿波罗工程、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等开展研究。
它通过科研课题、合同、计划等形式与国防部、高等院校、工业企业的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
它下辖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有十几个,如戈达德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喷气推进实验室等。
但科研工作80%以上委托局外各单位进行处理。
研究成果以NASA出版物形式发表。
科研活动折叠
在航空技术方面,主要从事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空气动力:紊流学、翼型、超音速飞行等。
2、推进技术:燃烧与燃料、噪声及其传播、计算流体力学、涡轮机械部件研究。
3、材料与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动态加载与气动弹性、结构分析等。
4、航空电子学和人素工程:制导/导航、航空电子学、飞行管理和模拟技术。
研究目标折叠
1、航空航天技术:实现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和工程革命,开发更加先进、更加安全的航空技术,增强运载能力,降低辐射和噪声;革新航天运输系统,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并进行商业开发。
2、人类航天探索与开发:探索空间前沿,开发能够让人类永久工作和生活空间,对宇宙进行商业开发,分享探索带来的经验和益处。
3、地球科学:开发一个了解地球科学系统,探索它对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情况的反应,提高气候、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水平。
4、宇宙科学:负责与天文有关的项目,研究太阳系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奖项设置折叠编辑本段
1、杰出公共服务奖章(NASA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Medal)
该奖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高奖章,用于授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并为NASA取得卓著贡献,且这种贡献是其它奖章不足以表明其功绩的非政府雇员。
2、优异服务奖章(NASA Exceptional Service Medal)
该奖章仅授予政府雇员,授予积极主动表现忠于职守或者具有创造性的才干并取得工程、航空、空间飞行、管理等方面进步,使NASA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雇员。
3、公平就业机会奖章(NASA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Medal)
该奖章授予政府和非政府雇员,奖励取得突出成就和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平就业计划取得实质性贡献的政府、社团和群体成员。
4、优异管理成就奖章(NASA Exceptional Administrative Achievement Medal)
该奖章仅授予政府雇员,用于授予联邦政府雇员中取得具有重大意义成就、特殊的成就,主动做出不同寻常的贡献,或者创造性地在管理上使NASA取得实质性进步的人员。
5、优异成就奖章(NASA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Medal)
该奖章仅授予政府雇员,用于授予具有重大意义,包括特殊成就、程序改进、效率、服务、金融储蓄及技术进步等方面为NASA做出贡献的人员。
6、特殊勇敢奖章(NASA Exceptional Bravery Medal)
该奖章授予政府和政府雇员,用于奖励做出模范性的,不顾个人危险勇敢地处理突发事件避免了生命及政府财产损失的个人。
7、优异技术成就奖章(NASA Exception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 Medal)
该奖章授予政府和非政府雇员,奖励在NASA计划早期技术发展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贡献、模范性的合作努力、技术上的发展变化、航空航天技术转化商业应用方面作出特殊贡献者。
8、空间飞行奖章(NASA Space Flight Medal)
该奖章授予取得重大成就或服务于从事民间或军事太空飞行的人员,包括宇航员、飞行员、任务专家、载荷专家、或者其它参与空间飞行任务的人员。
9、公共服务奖章(NASA Public Service Medal)
该奖章授予非政府职员,奖励完成任务的非政府雇员,承认其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做出的特殊贡献。
10、杰出领导奖章(NASA Outstanding Leadership Medal)
该奖章仅授予政府职员,奖励取得突出成绩,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技术和行政上有着非凡影响的领导人员。
11、杰出服务奖章(NASA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
该奖章仅授予政府雇员,是NASA的最高荣誉称号,用于授予联邦政府雇员中提供了卓越服务,具有非凡才干或精神,使NASA取得实质性进步其它奖章不足以表明其功绩的人员。
12、优异工程成就奖章(NASA Exceptional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Medal)
该奖章授予在工程方面做出贡献的政府或非政府职员。
13、优异科学成就奖章(NASA Exception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 Medal ,ESAM)
该奖章授予取得显著重大的包括航空、空间探险等科学方面贡献的人员。
相关技术折叠编辑本段
图像传感器
自从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步通过电视传向世界,NASA就一直坚持把推动动态图像记录作为一个重要的的任务目标。
而为了推动摄像机小型化同时提高画质,Aptina图像公司应运而生。
该公司把喷气动力实验室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动态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民用化,在1995年至2000年间销量过百万。
今天的CMOS高级成像系统具有了稳定成像、高清摄像等功能,由于其显著的低功耗,在摄影机和摄像机中大有取代传统的电荷耦合装置(CCD)图像传感器之势。
仿鹰眼透镜
在试图改进喷气推进实验室技术人员戴的电焊面罩时,NASA注意到鹰的眼睛虽然完全暴露于太阳光线下,却有在极远的距离辨识出猎物的能力。
鹰不会得白内障,于是NASA从它们身上研究防治人类白内障的办法。
研究结果是鹰眼的光学系统可以近100%地滤掉有害的蓝色和紫外光,只让无害的红、黄、绿色光畅通透过。
鹰眼光学系统催生了透镜技术的创新,这种新型眼镜外观与传统太阳镜不同,却因其保护作用和透射性能获得长期呆在户外人群的青睐。
空气动力学小翼
美国主要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在1999年创建了Aviation Partners Boeing公司(以下简称APB公司),用于将NASA工程师开发的小翼商业化。
这种“混合型小翼”被时常改进,精准地融入一系列的设计,使得不论私人还是商业飞机的重量减轻20%,在对燃料的节省上得到主要体现。
APB公司一年400架的速度为波音飞机装备这种改进型小翼。
2010年,APB公司量化了该项技术带来的好处,NASA衍生品报告中这样描述:“混合型小翼”技术在全球节省了20亿加仑航空燃料,这也意味着节约了40亿美元的资金,并相应减少了2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箭动力降落伞
在航空安全方面NASA也贡献良多。
他们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支撑一整架飞机悬浮空中并安全降落的降落伞。
曾发明过弹道恢复系统的Boris Popov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这种降落伞的研发,研究人员考虑到既要避免引发飞机的自由下落可能带来的危险,又要使系统轻便高效,不至于影响到飞机飞行,依靠NASA的资金该公司进行了合适的薄膜降落伞以及智能调姿系统两个主要方面的研制。
借助减震装置,火箭配备的这种降落伞可以根据飞机速度调整打
开速度:高速飞行时,降落伞在开始几秒钟只打开25%,以将飞行速度减至降落伞能够全部打开并且飞机能够承受打开的震动的那一点。
纳米技术发型产品
NASA研究过通过增加陶瓷涂层实现癌症病人使用的释药微囊剂的精密活化,这项研究启发了Farouk Systems公司创始人法罗可·沙米将此项技术用在他的烫发产品中。
沙米发现,使用陶瓷涂层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加热时会释放阴离子,而阴离子已被证明对卷发大有益处。
除此之外,这家公司还采用了NASA的另一项创新——纳米银,使用颗粒极小的银粉末为他们的产品制造无菌涂层。
除油细菌
Micro-Bac International公司通过与NASA签订合同研制出一种细菌,它可以在封闭系统比如国际空间站中净化水,而且只需要极少量的光线就可以工作。
这种细菌的工作原理在于破坏掉油中的特定组成部分。
它也可用于其它环境污染物的处置,在处理了厄瓜多尔的石油泄漏之后,这种细菌自2010年被开发用于破坏冲上岸的油。
该公司的下一项研究包括一种干细菌,其可以拿在手中撒向任何来源的油斑,从而保护陆地不被污染。
污染地下水净化
NASA曾开发过一套名为零价铁乳化(简称EZⅥ)的方案,用于解决美国的工业污染。
该方案可以中和排入土壤的化学毒素,而且全过程的副产物只有一种无毒的烃,这种烃会随着渗入地下水而消失无踪。
虽然EZⅥ的起效仅限于一种叫做DNAPLs的污染物,但这项技术仍是数千家处理厂所需要的。
美国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污染处理厂需要处理DNAPLs污染。
发展规划折叠编辑本段
2014年1月2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2014年将发射包括3颗卫星在内的5个观测仪器,以观测地球以及地球大气。
这也是10多年来美国航空航天局首次在一年内实施5个地球科学观测任务。
这5只“眼睛”包括3颗卫星以及两个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外的科学仪器,它们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水分、降雨降雪以及海洋表面风力等。
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
一份声明中说:“尽管美国航天局正在为未来的小行星与火星任务做准备,但现在我们把焦点放在地球上。
”
今年美国航天局的地球观测“首发”任务将是在2月发射“全球降水观测核心观测台”,其使命是观测全球的降雨量与降雪量。
“在轨碳观测器”2号和“土壤水分主动/被动”卫星将分别在7月和11月发射,任务分别是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作全球土壤水分高精度地图。
此外,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外的两个科学仪器将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发射升空。
美国航天局表示,2017年前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5个地球观测仪器。
NASA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For other uses, see NASA (disambiguation).
Coordinates: 38°52′59″N77°0′59″W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eal of NASA
NASA insignia
Motto: For the Benefit of All[1]
Flag of NASA
Agency overview
Formed July 29, 1958; 56 years ago
Preceding Agency NACA(1915–1958)[2]
Jurisdicti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Headquarters Washington, D.C.
38°52′59″N77°0′59″W
Employees18,100+[3]
Annual budget US$17.8 billion (FY 2012)[4]
See also NASA Budget
Agency executive Charles Bolden, administrator
Website
See more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 is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gency responsible for the civilian space program as well as aeronautics and aerospace research. President Dwight D. Eisenhower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in 1958[5]with a distinctly civilian (rather than military) orientation encouraging peaceful applications in space
science.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ct was passed on July 29, 1958, disestablishing NASA's predecessor, the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 The new agency became operational on October 1, 1958.[6][7]
Since that time, most U.S. space exploration efforts have been led by NASA, including
the Apollo moon-landing missions, the Skylab space station, and later the Space Shuttle. Currently, NASA is supporting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nd is oversee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on 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 the Space Launch System and Commercial Crew vehicles. The agency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Launch Services Program(LSP) which provides oversight of launch operations and countdown management for unmanned NASA launches.
NASA science is focused on better understanding Earth through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8]advancing heliophysic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s Heliophysics Research Program,[9]exploring bodies throughout the Solar System with advanced robotic missions such as New Horizons,[10]and researching astrophysics topics, such as the Big Bang, through the Great Observatories and associated programs.[11]NASA shares data with variou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from the 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
Contents
[show]
Creation
Main article: Creation of NASA
1963 photo showing Dr. William H. Pickering, (center) JPL Director,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right). NASA Administrator James Webb in background. They are discussing the Mariner program, with a model presented. From 1946, the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 had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rocket planes such as the supersonic Bell X-1.[12]In the early 1950s, there was challenge to launch an artificial satelli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1957–58). An effort for this was the American Project Vanguard. After the Soviet launch of the world's first artificial satellite(Sputnik 1) on October 4, 1957, the att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urned toward its own fledgling space efforts. The U.S. Congress, alarmed by the perceived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known as the "Sputnik crisis"), urged immediate and swift action; President Dwight D. Eisenhower and his advisers counseled more deliberate measures. This led to an agreement that a new federal agency mainly based on NACA was needed to conduct all non-military activity in space. 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 was created in February 1958 to develop space technology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13]
On July 29, 1958, Eisenhower signed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ct, establishing NASA. When it began operations on October 1, 1958, NASA absorbed the 46-year-old NACA intact; its 8,000 employees, an annual budget of US$100 million, three major research laboratories (Langley Aeronautical Laboratory, Ames
Aeronautical Laboratory, and Lewis Flight Propulsion Laboratory) and two small test facilities.[14] A NASA seal was approved by President Eisenhower in 1959.[15]Elements of the 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were incorporated into NASA.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NASA's entry into the Space Race with the Soviet Union was the technology from the German rocket program led by Wernher von Braun, who was now working for the 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ABMA), which in turn incorporated the technology of American scientist Robert Goddard's earlier works.[16]Earlier research efforts within the U.S. Air Force[14]and many of ARPA's early space programs were also transferred to NASA.[17]In December 1958, NASA gained control of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a contractor facility operated by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4]
Space flight programs
At launch control for the May 28, 1964, Saturn I SA-6 launch. Wernher von Braun is at center. Main article: List of NASA missions
NASA has conducted many manned and un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s throughout its history. Unmanned programs launched the first American artificial satellites into Earth orbit for scientific and communications purposes, and sent scientific probes to explore the planets of the solar system, starting with Venus and Mars, and
including "grand tours" of the outer planets. Manned programs sent the first Americans into low Earth orbit(LEO), won the Space Race with the Soviet Union by landing twelve men on the Moon from 1969 to 1972 in the Apollo program, developed a semi-reusable LEO Space Shuttle, and developed LEO space station capability by itself and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several other nations including post-Soviet Russia. Manned programs
The experimental rocket-powered aircraft programs started by NACA were extended by NASA as support for manned spaceflight. This was followed by a one-man space capsule program, and in turn by a two-man capsule program. Reacting to loss of national prestige and security fears caused by early
leads in space exploration by the Soviet Union, in 1961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proposed the ambitious goal "of landing a man on the Moon by the end of [the 60s], and returning him safely to the Earth." This goal was met in 1969 by the Apollo program, and NASA planned even more ambitious activities leading to a manned mission to Mars. However, reduction of the perceived threat and changing political priorities almost immediately caused the termination of most of these plans. NASA turned its attention to an Apollo-derived temporary space laboratory, and a semi-reusable Earth orbital shuttle. In the 1990s, funding was approved for NASA to develop a permanent Earth orbital space st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ich now included the former rival, post-Soviet Russia. To date, NASA has launched a total of 166 manned space missions on rockets, and thirteen X-15rocket flights above the USAF definition of spaceflight altitude, 260,000 feet (80 km).[18]
X-15 rocket plane (1959–68)
Main article: North American X-15
X-15 in free flight
The X-15was an NACA experimental rocket-powered hypersonic research aircraft,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S. Air Force and Navy. The design featured a slender fuselage with fairings along the side containing fuel and early computerized control systems.[19]Requests for proposal were issued on December 30, 1954 for the airframe, and February 4, 1955 for the rocket engine. The airframe contract was awarded to North American Aviation in November 1955, and the XLR30 engine contract was awarded to Reaction Motors in 1956, and three planes were built. The X-15 was drop-launched from the wing of one of two NASA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es, NB52A tail number 52-003, and NB52B, tail number 52-008 (known as the Balls 8). Release took place at an altitude of about 45,000 feet (14 km) and a speed of about 500 miles per hour (805 km/h).
Twelve pilots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ogram from the Air Force, Navy, and NACA (later NASA). A total of 199 flights were made between 1959 and 1968, resulting in the official world record for the highest speed ever reached by a manned powered aircraft (current as of 2014), and a maximum speed of Mach 6.72, 4,519 miles per hour (7,273 km/h).[20]The altitude record for X-15 was 354,200 feet (107.96 km).[21]Eight of the pilots were awarded Air Force astronaut wings for flying above 260,000 feet (80 km), and two f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