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鉴赏诗歌的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③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艺术”角度说效果)
赏析“诗眼”类题型从归类上看,从属于“题型一”,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
法与“题型一”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 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二)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 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
形容词活用情况。
[即学
即练]
2.(2015·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案 ①“荒”是荒凉、冷落,“瘦”指瘦瘠。(析本义)②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
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 至;(描情景)③“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
对比
比拟
[即学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即练]
别舍弟宗一【注】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 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气而显得厚重凝滞。(描情景)③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描物”角度说效果)
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抒情”角度说效果) (2)①“迷”,迷失。 (析本义)②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 (描情景 )③ 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造境”角度说效果)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抒情” 角度说效果)
即练]
黄氏延绿轩 [明 ] 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
丛草的繁密。(析本义)“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描情景)②通 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抒情”角度说
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描情景)③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艺术”角度 说效果)
(四)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
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
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
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
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 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课案五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
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 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 格。
突破点
鉴赏诗歌语言“
题型”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 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 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位)②第一句写初至燕
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 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 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 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
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教材示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考点对接】 ①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 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②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
都是诗人炼字的重点。
步骤二:指出字面义 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 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角度:①从“描物”的角度分析,看 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②从“造境”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
方面的作用;③从“写人”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④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 词)来写,只
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思维
建模]
赏析诗眼“3步骤”
步骤一
个角度。
确定诗眼
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
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注意]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 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 达技巧。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 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③运用反语,立意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 这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也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达因政治失意
而悲愤的情感,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教材示例】 旅夜书怀
[唐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考点对接】 ①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
②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③诗的颈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④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夸张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 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字中。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 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
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艺术”
角度说效果)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 了全诗的情感内涵。(“抒情”角度说效果)
(三)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
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答案
①“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诗人所用的数量词。
②“一身”指孤身一人,(析本义)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 (描情景)“万 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描情景)“六千里”与“十 二年”从空间、时间上 (析本义 )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 ( “艺 术”角度说效果)③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艺术”角度说效果)
了诗人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题型综 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 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步骤二
整体点明地位
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比如:“××”是这首诗的线索,“××”为全 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等。 步骤三 具体分析作用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
起的作用。
[即学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即练]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即学 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即练]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 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案 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析本义)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
[即学
即练]
1.(2015·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万古只青天,多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案 (1)①“湿”,“打湿”。(析本义)②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
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寂、空明的意境。
[思维
建模]
赏析炼字“3步骤”
步骤一:确定关键词 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句) 中; 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③通过这首诗,诗人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参考答案 ①准确。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 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②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反 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 ③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五)叠词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
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 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即学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参考答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颔联描写了一幅星星垂在天边,原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
滚东流的宏大画面。动静结合,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 烂的星月,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②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其 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 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