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读书笔记.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书笔记
第一篇:《红军长征的故事》读书笔记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

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

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

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

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其实,困难的重量是由你的习惯来称的,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样,相反,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蚂蚁大小,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

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

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

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第二篇:《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读书笔记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读书笔记
付光磊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来源)
长征,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部伟大的革命史诗,因为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为人所铭记,经过长征,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被纠正,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蒸蒸日上,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近几年,关于抗战与解放战争的电视剧不断涌现,也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使人们对那段触目惊心、艰难困苦的传奇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受父亲与爷爷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看那些红色电影跟电视剧,尤其是近几年热播的《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没有看够。

以前没有养成买书的习惯,初中高中也没有时间去看课外书,所以很少能通过书籍了解那一段历史,来到大学以后,终于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于是就选自己喜欢看的书目到图书馆去借,上学期的时候,在学院资料室看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于是就抽下来看了一遍,虽然有的地方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当时可能看的比较潦草,所以当今年要再次看的时候,业已忘了许多,就借来再看一遍。

一直以来,历史教科书上对长征的描述都是很有限的,而且,给人一种感觉就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屡战屡败,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然后在长征途中,经过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新掌权之后,红军就转被动为主动,一直牵着国民党的鼻子走,除了过草地爬雪山时遇到了大自然方面的挫折以外,一路都是很顺利的,一直到达陕北,成功会师。

但当我看到这本书介绍说长征前红军人数为8万多人,而长征结束以后,红军只剩下6千多
人,更何况在长征途中红军还在不断的扩红,招募了很多的新兵,因而长征具体损失了多少有机力量,谁也不清楚,当时我就觉得有这样的损失,长征还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一想到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我想虽然长征损失了那么多有机力量,但毕竟它使得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国民党的追缴,为以后的抗战保存了实力,而且还纠正了左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而且我们可以想象,经历过那么残酷的长征,剩下的这6千人一定是身经百战的勇士,将来一定会成为抗战的主力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初读长征,心情也是随着长征的过程而不断变化,读到李德不了解中国实际而在胡乱指挥反围剿使得红军蒙受巨大损失的时候,心情沉重而又愤怒;读到红军要与国民党比速度抢时间过渡口的时候,心情急切而又担心;读到毛泽东重新掌权确立领导地位的时候,心情愉
快而又充满希望??而且,在后来毛泽东组织红军穿越封锁、组织红军渡江的时候,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那伟大的军事策略与准确的判断,蒋介石被他搞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红军的主力,也不知道红军到底要去哪里,应该派兵往哪里追。

我想任何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的,但也只有那种情况下,红军才能迷惑敌人,才能顺利渡江。

就像孙子兵法中说
的那样,“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毛泽东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迷惑敌人的举动,使得自己越来越赢得战场的主动权,从而赢得宝贵的转移时间。

其实合上书本想一下,就会发现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他提出的“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跟孙子所说的“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有很大的相通之处。

当然,除了军事上的英明决策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权术。

红军利用各地军阀与蒋介石的矛盾,与军阀签订秘密协议,从而使得红军避免了无谓的牺牲。

国际关系学上讲,外交策略就是不使潜在的敌人变成敌人,即使不能成为朋友!而毛主席则有更经典的一句话:政治就是把反对自己的人弄得少少的,把支持自己的人弄得多多的;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虽然听起来很“土”,但这确实是真理!其实,只要双方有共同利益,那么就有合作的可能,即使看起来他们是多么的势不两立。

当时,
红军跟地方军阀就有共同利益,那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蒋介石。

蒋介石干掉红军以后,一定会顺手干掉地方军阀,所以聪明的地方军阀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红军被蒋介石一口一口的吃掉,否则下一个被吃掉的就是他。

而且,在红军后来行军过程中,经常会有村子或者县城对红军特别友好,帮助红军把国民党的军队赶跑,打开城门迎接红军并且给红军送食物。

这其实也很能说明问题。

民心向背向来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赢得民心,就一定能赢得胜利,即使现在她还不强大,还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再看后来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这是一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数十万的支前民工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得民心,能够受到人民的拥护呢?因为共产党代表和维护的就是他们的利益,共产党赢得胜利,他们就可以过太平安稳的日子,而这对广大农林民来说已经足够了。

现在也是一样,虽然中国一直是在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但还是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政府和共产党的形象,国家必须下大决心尽快解决。

但如果有人了解当时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仅凭这些绝对不可能让他们相信红军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

因为从后来的统计看来,红军无论是衣服、食物和装备方面,还是行军速度方面,要取得
长征的胜利根本就不可能,但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得人不相信。

那就说明除了
上面列举的因素以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促成了长征的胜利完成,个人觉得,那就是军队的服从和信仰!无论是高级指战员还是普通士兵,他们都做到了绝对服从,即使在他们看来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是自寻死路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昨天看《建国大业》,也有一个地方突出了这一点,当然并不是长征时期,是毛泽东命令刚打完辽沈战役的林彪接着到北平围攻北平,当时还有人在那里说了一系列不可行的原因,但林彪却只说了一句话:回复中央,林彪一定完成任务!长征中,林彪遇到的这种情况很多,有时候他都不明白为什么中央要让他这样做,有时候也会觉得中央这是在让他自寻死路,他在后来还抱怨过,但他当时却依然坚决完成任务,其他的指战员也是这样,普通士兵也是这样!从而使得红军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又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但是要细究为什么红军能做到绝对服从时,恐怕就只能用信仰来解释了!因为有着共同且远大的信仰,红军才能上至指战员下至普通士兵、炊事班老班长,都能做到绝对服从军令,才能做到急行军几天几夜并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激烈的战斗中,才能做到即使面对重重围困、面对寒冷缺氧的雪山、面对到处沼泽的草地而不回头,不退缩,从而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有时,我会想,如果毛泽东指挥的是国民党的军队,那么历史会不会改写呢?其实,蒋介石不笨,个人倾向于认为他们两个有点像诸葛亮跟周瑜,而且各
自的大本营也跟蜀吴的地盘基本相同,蒋介石的失败可能就是因为他碰到的是毛泽东,如果换做别人,恐怕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真的会被蒋介石打垮(当然,我觉得最终蒋介石还是会被幸存的共产党人解决掉,因为国民党已经是腐败到骨头里了,迟早会被推翻,《建国大业》里也说得很清楚,蒋介石也很清楚,而这里只是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如果毛泽东不掌权的情况)。

既然蒋介石不笨,那为什么最后还是让红军从包围中冲出来了呢?毛泽东的很多决策他都看明白了,但为什么还是让红军逃跑了呢?就是因为他的军队不行。

虽然他的军队武器先进,虽然他的军队在众多方面都优于红军,但有一方面,他的军队比不了红军,也正是这一方面,使得红军成功了,那就是军队的信仰!国民党的军队可能没什么信仰,也就不会卖死力,使得即使蒋介石决策很正确,但是执行不下来!决策执行不下来,相当于没有!所以蒋介石才会输得那么惨!可悲可叹!当然,不仅仅是普通士兵执行不下来,国民党的很多高级指挥员都做不到像红军那样绝对服从,严格执行!联系到现在,虽然中央有很多决策是英明的,但实际上呢,因为有些腐败分子的存在,使得很多政策都不能保证按照决策者的设想运行,不能真正的使人民受惠!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国民党的失败不值得惋惜,但希望决策者能以史为鉴,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真正美好而又强大的国家!美哉,我
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第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故事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此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
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

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

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
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不行,太少啦。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
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
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

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

”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

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

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

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

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

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
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

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

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

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
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参考资料:
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

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

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着牙坚持行军。

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

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