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课文及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课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红楼春趣》课文原文
一语末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拿下他来。
”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
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
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
”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
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紫鹃听了,赶令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子的。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风凰好。
”宝钗笑道:“果然。
”因回头向翠墨笑道:“你去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
”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宝玉道:“也罢。
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
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
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
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了。
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
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
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
”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
黛玉因让众人来放。
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
”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
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
姑娘不放,等我放。
”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
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
”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
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
想起来把我这个也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
”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了。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
”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
”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风凰绞在一处。
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
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
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
”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
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飖飖都去了。
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
”黛
玉说:“我的风筝也放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
”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
”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红楼春趣》知识点
多音字:
兴xìng兴致 xīng兴盛
hōng哄然大笑 hǒng哄人 hòng一哄而散
近义词:
齐整——整齐小器——吝啬
忌讳——避讳晦气——倒霉
精致——精美寂寞——孤独
逼近——靠近笑嘻嘻——笑呵呵
七手八脚——手忙脚乱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
反义词:
齐整——凌乱小器——大方
晦气——福气精致——粗糙
寂寞——热闹逼近——离开
笑嘻嘻——哭啼啼
七手八脚——有条不紊
理解词语:
【窗屉子】窗户上糊冷布或钉铁纱等用的木框子。
【丫鬟】婢女。
【齐整】整齐。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晦气】不吉利;倒霉。
【放晦气】旧时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巴不得】迫切盼望。
【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剪子股】放风筝时,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称为“剪子股”
【籰子】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顶线】风筝的系牵线,约长一二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豁刺剌】象声词。
【咯噔】形容皮鞋踏地或物体撞击等声音。
【铰】剪。
【飘飘飖飖】随风飘动摇摆。
【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
【睃眼】斜着眼睛看。
【荒郊野外】指远离城镇的郊外、人烟稀少的地带。
【开交】结束;解决(多用于否定式)。
【哄然】形容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忒】太。
【促狭】爱捉弄人。
【小器】即小气,吝啬。
词语扩展:
出自《红楼梦》的成语:
水性杨花
平心静气
痴男怨女
金玉良缘
横行霸道
无法无天
没精打采
指桑骂槐
偷梁换柱
偷偷摸摸
句子解析:
1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写出了风筝撞在竹子上发出的巨大响声。
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2、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
3、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4、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
5、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
”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
“手帕垫着手”是怕线割伤了手,“顿了一顿”试试风力如何,“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动作娴熟。
“风紧力大”之时放风筝是困难的,这时候却让黛玉来放,加上她娴熟的动作,说明黛玉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与上文“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呼应。
6、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
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一时”“展眼”“再展眼”突出了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
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
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
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7、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
”
与题目《红楼春趣》呼应,点明主题。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写大观园外飘来一只风筝,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决定放风筝。
第二部分(3~6):写众人放风筝的经过。
课文主题:
*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大观园儿女的童真童趣和充满青春朝气的活力,体现了大家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问题归纳:
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三只风筝绞在一起的情景?
放风筝本就让人觉得有趣了,三只风筝绞在一起,“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更是热闹非凡,突出了中心。
2、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
(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却不舍得放走风筝。
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
于是紫鹃绞断风筝线,也放走了晦气。
(4)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红楼春趣》练习题
1.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屉(tì shì)子
敞(cǎnɡ chǎnɡ)开
晦(huì měi)气
宝钗(chā chāi)
袭(xí xǐ)击
纨(zhí wán)绔
手帕(pò pà)
姊(zǐ jiě)妹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近义词。
(1)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
(__________)
(2)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__________)
(3)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
(__________)
(4)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
(__________)
3.下面对《红楼春趣》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B.*细致描写了每个人物的语言和神态。
C.*主要写了众人在园中放风筝的情形。
D.故事主要发生在冬季。
4.名著我会连。
诸葛亮《猴王出世》《三国演义》施耐庵
武松《草船借箭》《西游记》罗贯中
孙悟空《景阳冈》《红楼梦》吴承恩
贾宝玉《红楼春趣》《水游传》曹雪芹
5.《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
《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的句子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
(1)宝玉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_________)
(2)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
(1)文中加粗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
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
_________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A.共读西厢
B.香菱学诗
C.桃园结义
D.宝钗扑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红楼春趣》练习题参考答案:
1.tìchǎnɡhuìchāixíwánpàzǐ
2.(1)好像(2)若(3)窄小(4)才
3.D
4.略
5.清曹雪芹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6.(1)率真、顽皮(2)直爽、顽皮
7.(1)动作语言
(2)B
(3)多愁善感、心思细腻
(4)C
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春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播放《红楼梦》插曲。
师生交流,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
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
片段,去了解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题目。
3.谈话激趣:《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
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板书:放风筝)
4.简介《红楼梦》。
【出示课件3】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
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5.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4】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1.阅读要求【出示课件6】: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出示课件7】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10】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出示课件11】
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
(1)从“众人吓了一跳”你感受到什么?(从对众人的神态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
(2)“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
(3)从“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拿下他来。
’”一句中众丫鬟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出示课件12】
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
(1)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筝是谁的。
)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出示课件13】
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
……咱们也放晦气。
”
(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
)
(2)从黛玉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注意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
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标一标、写一写。
)
2.小组交流,整理记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
【出示课件14】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一面拨起籰子来。
(指名朗读。
)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
【出示课件15】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指名朗读。
)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出示课件16】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指名朗读。
)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出示课件17】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便叫:“放起来。
”(指名朗读。
)
(5)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象。
【出示课件15】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指名朗读。
)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
【出示课件19】
黛玉见风力紧了……“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指名朗读。
)
(8)【出示课件20】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一会儿就不见了。
(指名朗读。
)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飘动。
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板书:姿态:飘飘飖飖)
②“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风筝的形状。
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变小、变模糊。
)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一时”“展眼”、“再展眼”)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板书:形状:鸡蛋、黑星儿)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
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
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
(9)【出示课件21】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教师范读。
)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
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板书: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出示课件22】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
)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若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读一读,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
(2)【出示课件23】
黛玉笑道:“可是呢。
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
黛玉见风力紧了……“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
(3)【出示课件24】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
众人皆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读一读,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
(三)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板书: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