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护理制度
一、目的
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规范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定义
分级护理制度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应实施与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级别,并给予相对应的标识提示,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级别标识
为了更好地落实各级护理要求,本院明确各级护理标识如下,在患者床头卡、床位图等患者信息中体现,使其在护士临床工作中发挥显著的提醒作用。
特级护理(特护)用红色标记,一级护理用粉红色标记,二级护理用蓝色标记,三级护理不做标记。
四、权责
医师:根据护理分级标准开具护理医嘱。
护士:根据医嘱,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实施相应级别的护理措施。
五、分级方法
(一)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二)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三)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确定患者护理分
级。
(四)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六、要求
(一)特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七、注意事项
(一)住院患者的病情由主治医师进行评定,分为病危/抢救、病重/病情不稳、病情稳定/康复期,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评定。
(二)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并同步落实及调整相应护理级别的标识。
(三)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负责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等。
(五)各班注意按护理级别落实相应护理收费标准。
八、监督管理
护理部负责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和检查,医务科协助。
落实督查、
反馈,并跟踪问题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