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阶段质量检测8动植物生命活动
调节
(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21届河南漯河期中)白蛋白是安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分解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散布到全身各处。

以下有关白蛋白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白蛋白越多,血浆浸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惹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
D.白蛋白增加,会使尿液增加
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浸透压越高,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浸透压增多,组织液增加,不会惹起组织水肿,B错误;血浆浸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稳态,C正确;白蛋白增加,血浆浸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增多,D错误。

答案:C
2.(2021届辽宁省大连一模)许多无机盐离子关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K+参与血浆浸透压的构成,而Na+并不参与
B.Fe2+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C.过量摄入钠盐,会招致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
D.K+内流是神经纤维发生举措电位的主要缘由
解析: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因此K+、Na +都参与血浆浸透压的构成,A项错误;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因此Fe2+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过量摄入钠盐,会惹起细胞外液浸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的抚慰增强,招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添加,
进而惹起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高,C项错误;Na+内流是神经纤维发生举措电位的主要缘由,D项错误。

答案:B
3.(2021届天津第一中学摸底)以下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添加
C.安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静态平衡中
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经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扬作用
解析: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A项正确;饥饿时,肝糖原会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添加,B项正确;安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静态平衡中,C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经分散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扬作用,D项错误。

答案:D
4.(2021届河南省漯河市期中)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抚慰,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举措电位,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将溶液S
B.如表是哺乳植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区分是Na+和K+
C.细胞膜内外K+、Na+散布不平均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缘由
D.神经细胞遭到适宜抚慰构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解析: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抚慰,没有钠离子内流,
膜电位无法构成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因此也就不能发生举措电位,A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剖析表格数据可知,a离子浓度膜内低、膜外高,是Na+;b离子的浓度是膜内高、膜外低,是K+,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散布不平均,构成膜内外电位差,遭到适宜抚慰时与相邻部位之间发生电位差并发作电荷移动,因此细胞膜内外K+、Na+散布不平均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缘由,C正确;神经细胞遭到适宜抚慰,形成膜内外电位变化,与相邻部位发生电位差而发作电荷移动,构成局部电流;构成的局部电流又抚慰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从而使兴奋以电信号方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

答案:A
5.(2021届郑州模拟)图1为神经纤维受抚慰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

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①④⑥。

据图剖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⑤
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③
C.由两图可知,在静息形状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
D.图1中的③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动运输
解析:由举措电位发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③膜电位上升,缘由是Na+少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⑤时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由两图可知静息形状下,K+通道比Na+通道通透性更高;③中Na+以协助分散的方式少量内流发生举措电位。

答案:C
6.(2021届湖北省七市州一联)以下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理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削弱
B.缺水时,人体经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增加水的流失
C.临时缺少食物蛋白质,会招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惹起组织水肿D.在停止猛烈运动时,因局部骨骼肌细胞停止无氧呼吸,招致血浆中pH 清楚下降
解析: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假定酶的活性没有改动,细胞的代谢也能够不变,A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招致尿量增加,B错误;临时缺少蛋白质,会招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惹起组织水肿,C正确;人体猛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发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反响,使血浆pH维持相对动摇,D错误。

答案:C
7.(2021届宝鸡模拟)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然会发作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

雌鸡发作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艳丽、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

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
B.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激起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艳丽
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构成
解析:雌鸡出现的羽毛艳丽、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多招致的。

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激起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答案:B
8.(2021届江苏苏州期中)冰冷条件下,布氏田鼠褐色脂肪组织细胞有氧呼吸分解脂肪的调理进程如以下图(此时,线粒体内膜上[H]与O2正常结合构成水,但ATP分解受阻)。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有氧呼吸主要氧化分解脂肪
B.进程②中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增加
C.布氏田鼠主要经过进程①②③快速地顺应高温环境
D.该进程ATP分解受阻有助于布氏田鼠维持体温动摇
解析: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是糖类,而不是脂肪,A错误;图中①②进程中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理,进程②中TRH分泌增多,TSH分泌也增多,B错误;布氏田鼠主要经过进程①②快速地顺应高温环境,C错误;该进程ATP分解受阻会招致田鼠细胞呼吸时发生更多的热能,这有助于布氏田鼠维持体温动摇,D正确。

答案:D
9.(2021届石家庄模拟)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理进程中发扬重要作用,以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理方式,相关剖析正确的选项是()
A.假定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那么下丘脑经过火泌促甲状腺激历来调理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
B.抗利尿激素的分解和分泌契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浸透压降低能添加其分泌量
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K+将少量内流
D.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为神经—体液调理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内环境浸透压降低,惹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添加,抗利尿激素的分解和分泌契合图中方式乙;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少量Na+内流构成举措电位;图中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理的结果。

答案:B
10.(2021届黑龙江省青冈一模)以下关于糖尿病或血糖调理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糖尿病患者多食的缘由是患者消耗能量多
B.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由于葡萄糖被重吸收增加,因此使细胞外液浸透压降低
C.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饮,招致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比正常人浓度高
D.在血糖调理中至少有三种激素参与
解析:糖尿病患者多食的缘由是不能充沛应用葡萄糖发生能量,A错误;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不变,B错误;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饮,细胞外液浸透压降低,招致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比正常人浓度低,C错误;血糖的调理至少有三种激素参与,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D正确。

答案:D
11.(2021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冲刺)多巴胺可使大脑中的〝奖赏〞中枢兴奋能使人发生愉悦感,其突触传递信号进程如下图。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都能作为神经递质
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时,惹起突触后膜兴奋Na+内流
C.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立刻被相关酶分解
D.可卡因阻止多巴胺回支出细胞,突触后神经元继续兴奋
解析:生物体内的神经递质有很多,多巴胺和一氧化氮都能作为神经递质,A项正确;多巴胺属于兴奋性递质,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时,招致Na+内流,惹起突触后膜兴奋,B项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是由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载体重新运回到突触小体内,而不是被相关酶分解,C项错误;可卡因是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支出细胞,使突触后神经元继续兴奋,D项正确。

答案:C
12.(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等联考)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停止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抚慰机体发生特异性抗体发扬体液免疫作用
D.抚慰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扬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抗毒素就是中和细菌发生的外毒素的抗体。

凝集素是从植物或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能凝集红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

依据题意,医生给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是为了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由于抗体的特异性,故该抗毒素不能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抗体不能当作抗原而惹起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答案:A
13.(2021届福建仙游期中)植物在受伤时会释放系统素(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益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阻止益虫取食和病原菌繁衍。

关于系统素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发生紫色反响
B.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作特异性的结合
解析:由题意可知,系统素是一种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作紫色反响,A 正确;内含19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B错误;由题意可知,系统素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蛋白酶抑制基因,C错误;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与之结合的受体来自植物外部,D错误;
答案:A
14.(2021届宁德模拟)为研讨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讨人员未来自同一集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参与该细胞,〝-〞表示未参与该细胞),以下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
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缘由不同
C.受抗原抚慰的T细胞能抚慰B细胞增殖分化发生浆细胞
D.第4~12天随着培育时间的延伸,乙组抗体量逐渐添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要乙组培育液中发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构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都是由于B细胞没有增殖分化,B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由于受抗原抚慰的T 细胞能抚慰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正确;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在第4~12天随着培育时间的延伸,抗体的分解量逐渐添加,D正确。

答案:B
15.(2021届陕西省榆林市期中)人类〝渐冻症〞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分解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活动。

针对上述病因,研讨人员寻觅相关治疗方法。

以下想象不能够对〝渐冻症〞起到治疗作用的是() A.将控制分解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交流
B.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用失掉恢复
C.寻觅可以与毒蛋白基因转录产物结合的药物
D.少量注射药物,抚慰运动神经元向肌肉传递信号
解析:交流毒蛋白基因,招致神经元细胞不能分解破坏神经元细胞的毒蛋白,从而到达治疗的目的,A正确;植入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构成相应的运动神经元,使受损的运动功用失掉恢复,B正确;可以与毒蛋白基因转录产物结合的药物也会影响神经元细胞中其他蛋白质的分解,因此达不到治疗效果,C错误;〝渐冻症〞是由于运动神经元死亡,不能完成信号传递,而形成大脑无法控制肌肉运动的一种疾病,因此少量注射药物,抚慰运动神经元向肌肉传递信号,可以到达治疗效果,D正确。

答案:C
16.(2021届〝江淮十校〞联考)哥本哈根大学研讨人员说明,经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响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自身、饮食分子和有害肠道细菌的照应中起重要作用。

以下有关免疫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发生也可以由其他细胞发生
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
C.有害肠道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D.自然分娩婴儿能够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抚慰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发生也可以由其他细胞发生,A项正确;吞噬细胞起作用时不具有特异性,B项错误;有害肠道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C项正确;依据经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可推测自然分娩婴儿能够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抚慰,D项正确。

答案:B
17.(2021届邯郸一模)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苯乙酸和α­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理剂
B.激素调理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理的一局部
C.每种植物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
D.细胞分裂素和零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理中起拮抗作用
解析:苯乙酸是植物分解的植物激素,α­萘乙酸是人工分解的植物生长调理剂,A正确;激素调理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理的一局部,植物的生命活动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正确;植物激素由植物的特定部位发生,C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而零落酸能促进零落,抑制分裂,两者在对细胞分裂的调理中起拮抗作用,D正确。

答案:C
18.(2021届江苏溧水模拟)对燕麦胚芽鞘尖端停止如以下图所示的处置: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拔出云
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拔出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以下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抚慰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④
C.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
D.假设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那么其向同侧弯曲生长解析:单侧光照,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说明感受光抚慰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B错误;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直立生长,C错误;假设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那么其向对侧弯曲生长,D错误。

答案:A
19.(2021届宁夏银川三模)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原本曾经中止生长的侧芽又末尾生长。

而在顶芽中分解,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这一现象亲密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末尾生长的缘由能够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
B.顶芽分解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求载体,但不需求能量
C.剪断茎前,顶芽分解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分解生长素
D.假定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少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遭到抑制
解析:顶芽分解的生长素经过极性运输的方式从形状学上端运输到下端,在侧芽处积聚。

侧芽处生长素浓渡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

剪断茎后,顶芽分解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自动运输方式,既需求载体,也需求能量,B错误;侧芽可以分解生长素,C错误;假定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少量的生长素,相当于没有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会遭到抑制,D错误。

答案:A
20.(2021届湖北武汉市局部学校调研)选取长度相反的幼苗,实验装置如以
下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假定不思索光照对生长素分解与分解的影响,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背光侧和实验组向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③②①B.①②③
C.②①③D.②③①
解析: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对照组尖端被不透光帽遮住,不能感光,因此直立生长;实验组给予单侧光,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多,长得快,而向光侧生长素少,长得慢。

由以上剖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②;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①,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③,应选C。

答案:C
21.(2021届湖南衡阳市十校调研)〝植物激素会招致植物性早熟〞这一观念被证明是错误的。

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植物激素在发扬作用后不会被灭活可被植物重复应用
B.植物和植物体内都能分泌性激素但二者化学成分不同
C.动植物激素的识别受体不同,植物激素只作用于植物
D.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不能被吸收而被排出体外
解析:植物激素发扬作用后也会被灭活,不可以重复应用,A项错误;植物不能分泌性激素,B项错误;动植物激素的实质不同,其识别受体不同,植物激素只作用于植物,C项正确;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不能被吸收而随尿液排出体外,但不能证明观念是错误的,D项错误。

答案:C
22.(2021届河北武邑调研)某课题组研讨了激素相似物甲和激素相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以下图所示,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
A.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激素相似物甲、乙直接参与了月季插条的细胞代

B.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两种植物激素相似物对月季生根表现出拮抗作用C.该实验不能证明激素相似物甲具有两重性
D.本实验中,所用试剂应处置月季插条的形状学下端
解析:激素相似物与激素的作用相似,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只是调理相关的生命活动,A错误;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激素相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表现出促进作用,激素相似物乙对插条生根表现出抑制造用,所以二者呈拮抗作用,B正确;激素的两重性表达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一定范围内抑制。

图中不同浓度的激素相似物甲作用下的生根数均高于不施用时的值,故只能表达其促进作用而不能表达其两重性,C正确;由于插条只能在形状学下端生根,所以激素或激素相似物只能处置插条的形状学下端,D正确。

答案:A
23.(2021届湖北省襄阳模拟)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响可转变成吲哚乙酸。

某研讨小组研讨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以下图所示,以下有关剖析错误的选项是()
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分解
B.培育幼苗的培育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
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构成了对照
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进程发作在核糖体
解析:据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在参与Zn之前色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在参与Zn之后色氨酸含量逐渐添加,说明Zn能促进色氨酸分解。

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在参与Zn之前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增加,在参与Zn之后吲哚乙酸含量逐渐添加,说明Zn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分解。

因此,A、C项正确;由于玉米幼苗从培育液中吸收Zn2+需求消耗细胞呼吸发生的能量,所以培育幼苗的培育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以促进有氧呼吸的停止,B项正确;
核糖体是蛋白质分解的场所,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进程不会发作在核糖体,D项错误。

答案:D
24.(2021届六安模拟)种子萌生进程中,由于遭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发生迂回,构成如图一所示的〝顶端弯钩〞。

迷信家为研讨该现象发生的机理,在无土、黑暗条件下,给予黄化幼苗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置,失掉以下图二所示的结果。

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
A.〝顶端弯钩〞的构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进程中的机械损伤
B.〝顶端弯钩〞的构成与生长素有关
C.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构成中的作用
D.土壤压力、光照等环境因子会惹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
解析:种子萌生进程中,由于遭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发生迂回,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进程中的机械损伤,A项正确;图二的实验结果显示,没有给予黄化幼苗外源生长素处置,无法得出〝顶端弯钩〞的构成与生长素有关的结论,B项错误;茉莉素和乙烯结合处置组的〝顶端弯钩〞水平小于乙烯独自处置组,说明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构成中的作用,C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惹起植物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D项正确。

答案:B
二、简答题(共52分)
25.(10分)(2021届四川省绵阳二诊)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抚慰的户外运动。

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内环境依托〝信息传递和反应调理〞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请回答以下有关效果:
(1)在高寒山区徒步探险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增强分泌______________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添加产热抵御冰冷。

此进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理属于________调理。

(2)在丛林探险中,人体容易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较强的病毒。

其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在________的催化下分解DNA并在细胞中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