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雅而不高”(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别:姓名:学号:
2、《论“雅而不高”》学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制作者:邱春美2013-05-26
【学习目标】
1、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结构、思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体会文章的论证方式,学习议论中展开分析的方法;
3、培养自己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前自学探究】
1、写作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现象,甚至是道德滑坡乃至堕落的现象,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

《论“雅而不高”》一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顺应时代变化,及时概括地揭示出社会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使之同步发展。

2、字词积累
高雅:与庸俗、粗俗相对,高尚雅致。

指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

扭捏作态:言谈举止不大方,装模作样。

各尽其用:都有各自的用途。

口无遮拦:说话毫无顾忌。

捉襟见肘: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

多用来比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

这里指修养欠缺。

捉襟,整理衣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

见,同“现”,露出。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

矫,把弯的变直。

揉,把直的变弯。

相形见绌(chù):相比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

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

匮乏:(物质或精神)缺乏。

【导学过程】
一、释题:“雅”为何意?“不高”为何意?题目为何意?
“雅”,高雅。

“不高”,不高雅,不文明,亦为低俗。

题意为:论“高雅而低俗”的现象。

二、研读课文
1、文意释疑:
“实证”——实际的证
明。

“两张皮”——把本该统一的东西搞成对立的两方面。

“一张皮”——把本该统一的东西再统一起来。

2、找出作者的观点。

“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

3、作者写作此文时关注了哪些社会现象?
⏹A、自选超市,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
⏹B、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
⏹C、公寓楼内,大吼大叫;
⏹D、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
⏹E、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
⏹F、遮口剔牙,却烟雾喷人;
⏹G、雅兴高歌,却出粗口。

4、这些社会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A—D四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体现我们物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
文明的软件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
⏹E—G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
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两张皮”。

归纳起来,就是“雅而不高”,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

5、这种社会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A、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B、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

6、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方法在哪?
⏹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

其首要条件是物质环境与人的行
为必须协调一致。

7、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

(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从两方面论证它的存在(中心论点)。

1. 硬件(物质条件)“高雅”,软件(精神文明)低俗。

2. 外表“高雅”,言行低俗。

第三部分:论述如何解决“高雅而低俗”的问题。

(练习找中心句)
1. 要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

2. 让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

本文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现象即中心论点)——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存在)——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从两方面着手)
8、课文中反复提到“雅”“高”“俗”三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A、“雅”是指各种体现物质文明进步的现象和事物。

“高”是指高尚的、文明的
行为和风尚。

“俗” 是指粗俗的、平庸的道德行为和修养。

⏹B、三者的关系是:“高”“雅”之间可以是“高”“雅”并举,也可以是“雅而不
高”;“雅”“俗”之间可以是“俗中大雅”,也可以是“雅得太俗”。

衡量的标准是看人们的文化底蕴如何。

9、作者从哪些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A、作者从两个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一是从硬与软“两张皮”来论述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的“雅高分离”;二是从表与里“两张皮”来论述某些人的表面现象和内在修养的“雅高不一”。

⏹B、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10、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

⏹A、文章中用对比的方法列举了不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如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
尝与有人偏下手抓;封闭空调车上与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住公寓楼与在楼内大吼大叫;出行坐车与一路车笛长啸;档次品位常挂嘴边与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遮口剔牙与烟雾喷人;雅兴高歌与粗口迭出等。

除现实中的事例外,还把《儒林外史》中“雅得太俗”的矫揉造作之徒和推行白话文而成“俗中大雅”的胡适进行对比。

⏹B、这些对比在论证“雅而不高”的实质原因过程中充当了有力的论据,使作者有理
有据地展开分析;同时一正一反地举例,对照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善恶自知、美丑自明。

11、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文章或以通俗口语直接入文,或引用对联、名句、小说片段,亦庄亦谐,风趣幽默。

三、小结
本文对“高雅而低俗”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外拓展讨论思考:
1、发现:请你关注社会,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雅而不高”的事情?试举例。

2、讨论: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对照这些现象,看看我们自己做得怎样?
五、扩展练习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认为“高雅“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建设和谐社会”之间有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