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配套课件 第4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12课第2框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突破 1.正向思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2.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原因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 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
意义 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 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从已有认知、功能、结构的反面来思考问题 4.表现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 反向
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想一想】 逆向思维是否属于创新思维?
提示 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方 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 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信息解读 ① 逆向思维需要超越常规,创新观念 ② 逆向思维要求突破原有思路,作反方向思考
探究(1)两则情境都运用了哪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2)谈谈你对“史丰收速算法”发明的认识。
提示 (1)两则情境都运用了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有:①对事物 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 识作转换性思考。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对已 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2)①“史丰收速算法”的发明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典例。“史丰 收速算法”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的反向思考。②事物的存在 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人们已知 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 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史丰收速算法”的发明正 说明了这一点。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①原因: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 与结果可以相互 转化 。 ②意义: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 由果溯因 。
【议一议】 孙膑是战国时著名兵家,至魏国求职。魏惠王对孙膑说:“听说你 挺有才能,如果你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孙膑想了想,然 后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 您坐到宝座上。”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 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大王,我已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 了。”魏惠王没有办法,只好任用他为将军。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逆向思维的?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 目的 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
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结论 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
知识体系建一建
议题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议题一 如何理解逆向思维?
情境探究
情境一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绒裙烧了一个洞,如果用织 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①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 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凤尾裙”销路 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名。 情境二 我国速算专家史丰收反思数学计算方法:②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向 左、从低位开始计算呢?人们的读和写都是从左到右,计算能不能也从左 到右、从高位数开始?沿着这一思路,他创造出驰名中外的“史丰收速算法”。
【辨一辨】 有人认为,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的功用,其缺点可能变 成优点。讨论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提示 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 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 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 优点。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 方式 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2.认识逆向思维与创新思维
典例分析
【例1】 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 生产或进行电镀,无疑是变废为宝的一种应用。这种逆向思维的具体方式 是( C )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解析 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 和取舍,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的功用,其缺点也可变为优点,故选C项。
图示: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4.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要综合运用,避免思维的
僵化与单一化,在正向思维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提升思维广度
原因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 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
名师点睛
议题二 如何做到“正逆互补”?
情境探究
情境 一天,美洲的一处草原失火,烈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着一切。在此旅游 的游客个个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幸好一位年老的猎人与他们同行,老猎 人让游客拔掉面前的一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老猎人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 边,自己则站在靠火的一边。烈火逼近时,他果断地在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老 猎人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碰到一块时, 火势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向他请教以火灭火的 道理。老猎人笑笑说:“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 是会扑向火焰那边,我放的这把火借这股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 烧了,那边的火也就烧不过来了,于是我们就得救了。”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有逆向思维不合理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 内在矛盾 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2)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 合理性 的思维反向。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3)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 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事物的对立统一和联系,是逆向思维的基础 1.必要性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 对立 又 统一 ,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 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目的 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 性质 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 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3.内涵 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 相反 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
5.方法从矛盾统一体中一事物的对立面来思考,例如上下、正反、内外、 大小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①原因: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 的 功能效用 。 ②意义: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 认识的 新功用 。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①原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 相对 确定的, 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②意义:转换认识的 视角 ,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3.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哥白尼提 出“日心说”,是因为他根据“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的天文现象,如果能 够解释,哥白尼也就不会提出“日心说”了。 (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 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 必然性和有效性。
【术语解读】 逆向思维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才使用。如果对某 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 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2.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 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那种在自然科学 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 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3.逆向思维应当结合正向思维 (1)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 常规认识 的 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 思考。 (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 正向思维 未能获得满意结果 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意义 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 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名词解释】 正向思维 (1)含义:正向思维也称顺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常规的思路、遵照事物发 展的自然过程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示例:鞋垫可以和哪些东西组合构成新产品,这个问题如果用正向思维 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发:与吸湿剂组合可以构成防汗鞋垫,与药物组合可以 构成防臭鞋垫,与磁铁组合可以构成磁疗鞋垫,与按摩块组合可以构成按摩 鞋垫,与发热剂组合可以构成保暖鞋垫,与计数器组合可以构成计步鞋垫等。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议题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再提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 作用 科学精神:掌握逆向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坚持正逆互补,创新性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①原因: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 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 们的 需要 也会发生变化。 ②意义: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 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 场合 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 变为优点。
【判一判】 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提示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 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 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5.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探究(1)请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的知识,分析“以火灭火”的合理性。 (2)请分析说明“以火灭火”对我们进行逆向思维的启示。
提示 (1)老猎人“以火灭火”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属于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 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的逆向思维方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 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我们转换认识的视角, 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烈火借着风势、气流扑向游客,老 猎人运用逆向思维,再点燃一把火,让新火的气流冲向大火,吸引与排斥发生移位, 两股火在斗争中力量相互衰减直至熄灭,游客得救。 (2)①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我们在进行逆向思维时,要遵循 客观规律,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②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我们 在进行逆向思维时,要掌握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并对其作反向思考,使 我们的思维成果合理有效。③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我们在进行逆向思维时,要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 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提示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孙膑将“由坐再立”与“由 立再坐”作交换性思考。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孙膑通过思考转换促使魏惠王变“赖在座位上”为“从座位上下来”。③对已有 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变“由坐再立”为“由立再坐”, 实现因果转化。
重难突破 1.全面认识逆向思维
事物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存在,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 依据 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
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 功能 逆向思维具有创新功能,可以摆脱单一思维的束缚,见人所未见,引导
人们走出困境,寻找新的认识和途径 要求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逆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