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抛体运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 ____________(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球心”) 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____________(选 填“需要”或“不需要”)y轴与重垂线平行。
据x=___,y=______得初速度v0=______。
v0t
1 gt2 2
xg 2y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器材:
(1)将带有斜槽的平抛运动实验器置于桌面上,装好平抛轨
道,调整斜槽末端切线水平;然后,调节调平螺丝,观察重垂
线或气泡水准,使面板处于竖直平面内,卡好定位板,装置如
2
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思考·讨论】 如何获取以下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科学思维)
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提示:在竖直方向上,根据Δy=2L=gT2得相等的时间间
隔为:T=
,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
2L
=33L
。gL
g
T
2
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误差分析】 1.用轨迹法时斜槽末端没有水平,使得小球离开斜槽后不 做平抛运动。 2.描点不准确。 3.在轨迹上量取某点坐标(x,y)时出现误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抛体运动PPT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一系列痕迹点。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
图所示。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第六页,共四十七页。
(2)给描迹记录纸衬垫一张复写纸或打字蜡纸,紧贴记录面 板用压纸板固定在面板上。 2.建立坐标系: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 (斜槽末端)时球心所在描迹记录纸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 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过 坐标原点水平向右的直线,作为x轴。
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注意事项】 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小球 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若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斜槽末
端的切线就水平了。
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 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3.小球释放: (1)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2)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
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二、数据处理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在x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1、A2、A3…向下作垂线,垂 线与抛体轨迹的交点记为M1、M2、M3…用刻度尺测量各点 的坐标(x,y)。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1)代数计算法:将某点(如M3点)的坐标(x,y)代入y=ax2求出 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 等式对各点的坐标都近似成立,则说明描绘得出的曲线为 抛物线。
(4)再将接球挡板向下拉一格,重复上述操作方法,打出第 二个印迹点,如此继续下拉接球挡板,直至最低点,即可得到
平抛的小球下落时的一系列印迹点。
4.描点得轨迹:取下描迹记录纸,将描迹记录纸记下的一系列 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第九页,共四十七页。
【思考·讨论】 除上述获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的方法外,还可以如何获取 平抛运动的轨迹? (科学探究) 提示:利用频闪照相法和喷水法获取平抛运动的轨迹。
【实验目的】 斜槽,_______________,白纸,小球,图钉,铅笔,有孔的 卡片,刻平度抛尺运,重动垂实线验器
第三页,共四十七页。
【实验器材】
1.实验的基本思想——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
(1)用卡位法描点并绘制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y,
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
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 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
5.初速度的计算: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
来计算初速度。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思考·讨论】
如图所示是此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
以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科学探究)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提示:斜槽末端没有调节切线水平。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类型一 实验原理及操作 【典例1】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 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 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 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 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
第七页,共四十七页。
3.确定小球的位置: (1)把接球挡板拉到最上方一格的位置。 (2)将定位板定在某一位置固定好,小球紧靠定位板由静止释放 ,小球沿轨道向下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由轨道的平直部 分水平抛出。 (3)下落的小球打在向记录面板倾斜的接球挡板上,同时在
记录面板上留下一个印迹点。
第八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2)图像法:建立y -x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坐标 值计算出对应的x2值,在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 一条直线上,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平抛运动的轨迹 是抛物线。
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2.计算初速度: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 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 它们的坐标(x,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 用公式y= 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0,最后算出1v0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