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试 语文版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单元测试(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消遣.(qiǎn) 撮.唇(cuō)喑哑
..(yīn yǎ) 瘦削.(xuē)
B.湖沼.(zhǎo) 漱.口(sù) 后裔.(yì) 班驳.(bó)
C.咆哮
..(páo xiào) 猝.然(cù) 挟裹
..(róu lìn)
..(xié guǒ) 蹂躏
D.莴苣
..(yōng jū) 歉疚
..(qiàn jiù) 杀戮.(lù) ..(wō jù) 痈疽
答案:B
提示:B项,“漱”应读“s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咆哮罅隙行殇海市蜃楼
B.哀恸回溯骨碌无与轮比
C.班驳坟莹尘寰不可言喻
D.桅灯滑稽骐骥身无长物[
答案:D
提示:A项,“殇”应为“觞”;B项,“轮”应为“伦”;C项,“莹”应为“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我的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幅安贫知命
....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

B.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刚才的一切几乎让人
疑为海市蜃楼,南柯一梦
....。

C.南京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

D.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
....,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书稿。

答案:C
提示: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耐人寻味:事情值得人久久思考,形容意味深长。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18岁的李林是应届中学生中我省层层选拔出的唯一入选的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B.有人认为蜀汉亡国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其实这也是过分苛求。

C.局党组加强廉政建设,从9月底开始在全局范围内实行党风廉政教育谈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答案:D
提示:A项,语序不当,将“我省”移到“应届”前。

B项,重复,“过分”和“苛”重复。

C项,成分残缺,“谈心”后加“的制度”。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走科学发展之道已容不得我们犹豫,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B.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胡应麟《诗薮》),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孟浩然、岑参,还有张继、戎昱、陆羽、皮日休、宋祁、米芾等荆楚诗人词客,均为唐宋文学之名家。

C.“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

”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片面追求G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
的负面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


D.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惨,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还是许寿裳说得好:“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答案:C
提示:A项,“……我们犹豫,树立和落实”中的逗句应改为分号或句号。

B项,“(胡应麟《诗薮》)”应在“初唐五言律第一”的后面。

D项,“为什么这么惨”后应为问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拓荒先锋——地衣
地衣是植物界中结构奇特、与众不同的一个大家族,它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对土壤的形成起着开拓作用,堪称不毛之地的“拓荒先锋”。

长期以来,地衣的结构都是不解之谜。

直到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西蒙·释义德奈尔才揭示了它的奇特结构——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藻类和真菌)高度结合而成的复合体。

在这个复合体内,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藻类,夺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使藻类与外界隔绝,只能靠真菌供给水分、CO2和无机盐。

有些地衣中的真菌还可以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释放出地衣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物。

若二者分离,藻类能生长、繁殖,而真菌就会饿死。

可见,它们是在弱寄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益不均等的特殊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了近7 000万年,是目前生物界共生关系最成功的典范。

但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其共生原因。

众所周知,乌龟长寿的秘诀在于新陈代谢缓慢。

同样的,地衣长寿的诀窍也是生长极其缓慢。

据观察,地衣在一年中也许只有一天的活跃生长期。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南极那些直径已经长到13厘米的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活着的最为古老的生物!而在离南极点只有483千米的一些山峰上,人们也发现了生长得很好的地衣,也就是说,地衣是地球上生长的最靠南的植物。

地衣在全世界有500余属2万多种。

地衣具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

在我们周围的树干和土壤上,或者是裸岩悬壁中,甚至是高山、极地和沙漠里都有地衣的踪迹。

实验证明,地衣能忍受70℃左右的高温而不死亡,在-268℃的低温下放几个小时仍能恢复正常生长。

因此,地衣恐怕也是地球上最为耐寒的植物。

甚至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放了15年的地衣,沾上水之后,居然还能“死”而复生。

地衣靠孢子来繁殖。

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而藻类不参与生殖。

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

另一种繁殖方式是地衣上出现“芽体”,这种芽体实际上是几个藻细胞被菌丝裹住,随风飘散,到达适宜的环境里,又可长出新的地衣体。

地衣的生长慢得惊人,但寿命很长。

人们发现北极岩石上的一小块地衣已有数百岁,而且还将长期存活。

在大城市虽然很少见到地衣,但它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最熟悉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或“石蕊试纸”就是从地衣中提取的。

此外,地衣还应用于许多方面:①药用,②食用,动物饲料,③配制化妆品、香水、香皂等,也可用于卷烟;有的可作染料、指示剂等。

不过地衣也有害处。

它能寄生在经济树木,特别是柑橘、茶树上,是寄生虫的藏身地;森林中的云杉、冷杉也挂满地衣,因为它的覆盖影响了光照和呼吸。

某些壳状地衣还会生长在古老的玻璃窗上,影响室内光线。

因此,我们在利用地衣的同时,还要防止它的危害。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8期,有改动)
6.下列关于“地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称地衣为“拓荒先锋”,是因为它对土壤的形成具有开拓作用。

B.地衣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单一植物,它是藻类和真菌结合而成。

C.地衣内的藻类和真菌之间的利益不均等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已存在了许多年
D.地衣生长极其缓慢,这是它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衣中藻类和真菌互相依存,真菌获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藻类靠真菌供给水分、CO2和无机盐。

如果将它们分离,藻类依然存活,而真菌就会死亡。

B.地衣中的真菌能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使岩石释放出无机物,以满足地衣生长所需。

C.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靠南方生长的植物。

D.地衣的繁殖靠孢子,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

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适当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已发现在离南极极点只有483千米的山峰上有地衣,地衣是极地植物,因此,北极也可能有地衣存在。

B.地衣是地球上最耐寒冷、最耐高温的植物。

C.一些地衣里含有淀粉、酒精、芳香油等物质。

D.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也能腐蚀玻璃。

答案:6.B
提示:地衣不是单一的植物。

7.A
提示:B项,扩大范围。

原文:“有些地衣中……”。

C项,缺必要限制。

原文:“活着的最为古老的生物。

”D项,以偏概全。

原文:“另一种繁殖方式……”
8.C
提示:从地衣可以“食用”、作饲料、作香水等推出C项的论断。

A项,由“地衣是最靠南的植物”推断出“北极也有”,错。

B项,“最耐高温”,原文无依据。

D项,由“某些壳状地衣还会生长在古老的玻璃窗上”不能推出“地衣会腐蚀玻璃”,因为岩石与玻璃化学成分不同,地衣能腐蚀岩石,不一定能“腐蚀玻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

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

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

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

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

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

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骞至,匈奴引兵去。

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

敖失道。

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

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

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①。

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

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

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

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

食其赎为庶人。

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

乃令二人皆大司马。

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

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任安不肯去。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②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③也。

事多此类。

青仁,喜士,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

去病薨。

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

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自魏其、武安④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票骑亦方此意。

为将如此。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

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

②赍(jī):赠送食物。

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④魏其、武安:汉武帝时的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
..冠军:第一。

B.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坐:与“行”相对,即停止。

C.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簿:军队文书,列有军令惩罚之法。

D.票骑亦方.此意方:同“仿”,仿照,跟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A.霍去病初为票姚校尉便显示出惊人勇气,仅靠大将军卫青予以的八百轻骑,便敢弃大部队几百里之远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因而被武帝嘉奖封为冠军侯。

B.当时汉武帝想歼击匈奴并不容易,敌人顽强,环境恶劣。

李广曾遭围攻而激战两日,死者过半,就是因为张骞率大部队迷路,未能及时支援;公孙敖遭受罪罚,也是因为迷路;甚至李广最终自杀,仍和迷路贻误战机有一定关系。

C.西汉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带军,却常有机会选拔补充精壮士卒,且赖老天庇佑,部队从没遭遇绝境。

所以霍去病才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

D.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

可见他有勇气,敢作敢当。

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故他逝世时武帝很悲伤,穿玄黑铠甲的士兵,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并为他定下两个谥号。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不与会,当斩。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3)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答案:9.D
提示:A项,“冠军”,冠于军,位居全军之首,该解释缺“全军”;B项,“坐”,因为;C项,“簿”,根据文书,名词活用为状语。

10.B
提示:B项,“焉”,代词,相当于“之”,句中代“您”;兼词,相当于“于之”。

A项,“而”,却,表转折。

C项,“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项,“于”,对于。

11.A
提示:A项,见第一段。

B项,“骞坐行留”是张骞因为行动滞留迟缓而未能及时支援,并未说明是迷路。

C项,其误见“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一句,霍去病军功显赫,也有他勇气可嘉、身先士卒的原因。

D项,“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是定谥号为“景桓侯”,合并了“武”“广地”两层意思,并非两个谥号
12.(1)武帝因(他,公孙敖)没有与(霍去病)会师,罪判斩首。

提示:关键词:“以”,因为。

“当”,判处。

/“他”“霍去病”是省略成分,未译出也酌情扣分,因影响句意理解。

“武帝”译作“皇上”“皇帝”皆可。

(2)武帝替(他)修了一座宅第,让(他)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没心思顾家啊!”
提示:关键词:“治”,修建。

“无以……为”:没有什么办法(心思、想法等)啊。

“家”,名作动,顾及家。

/“令视之”的“之”,可翻译为“它,宅第”,也可以视作句末语气词,不译。

[
(3)那亲切礼待士大夫,招揽贤能者罢黜无能者的做法,是君主的权力。

[
提示:关键词:“彼”,那。

“贤”“不肖”,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柄”,权柄,权力。

/“……者,……也”,……的做法,是……;必须翻译出判断句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4题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注,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中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14.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3.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提示:先抓住关键字眼来分析,如第一首中的“如梦”“空啼”“无情”“依旧”和第二首中的“别梦依依”“多情”“离人”,再结合全文思考。

14.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提示:首先寻找相同手法,再来分析在手法运用和具体抒情上有何不同之处,要结合诗句来分析,不可架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走向大自然
王充闾
“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这句诗因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在海德格尔那里,“诗意”已远不只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成为解决
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的重要依据,成为生命的哲学,它的终极思考是人生的诗化,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

悠悠万物,生息繁衍,无始无终,而每一个人只是这世界上的短暂的过客,人在大地上的居住只是匆匆过客的短暂居停,而要使这短暂的存在超越瞬间而走向永恒,走向自由,就理应把存在审美化,使之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用海德格尔的话讲就是“通过原一,大地和天空,神圣者和短暂者统一于一”。

由此便产生了原根意义上的诗性。

其实,在中国,从庄子、屈原到李白、杜甫、王维、苏轼,从诗经、乐府到唐诗、宋词,诗人们一直行进在寻求存在的诗化和诗化的存在的漫漫长路上。

这些诗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幅幅风景画,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情绪,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它是人“诗意地居住”的情怀,是对自然的审美观照。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与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虔敬与敏锐的审美感受力相比。

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游过不少奇观胜境,每当徜徉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片敞开的大地上,前人对于自然的盛赞之情便从心中涌出。

这些美的诗文往往成为我精神上的导游,引我走向那些人与自然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构成的审美境地,从古老的文明中寻求必然,探索内在超越之路。

这时,我也总会产生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

我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于是有了那些渗透生命体验和人生归宿感的写景抒情的文字。

曾经游黄山,走西湖,看绍兴禹陵,追长岛诗踪……在那些留着千百年来许许多多诗心墨痕的所在,我往往是因“蜜”寻“花”,并不想按照景点导游图的指点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为“到此一游”而排队拍照,而宁愿在景深人静处长久伫立,脚踏在实实在在的自在的敞开的大地上,一任尘封在记忆中的此一景的诗文涌动起来,与那些曾经在这里驻足的诗人对话,心中流淌着时间的溪流,在冥蒙无际的空间的一个点上,感受着一束束性灵之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间,大自然与那一个个易感的心灵共同构成了洞穿历史长河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天地精神”与现实人生结合,超越与“此在”沟通。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艺术之泉。

我也曾经来到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山水之中。

在那些未经开发的、原始粗犷的自然景观中,蕴藏着一种野性的力量,一种蓬蓬勃勃的生机,并且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

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悠远,在空间上浩大的景物,往往成为可以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保护、保存”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是我们“诗意地居住”的前提,是我们以性灵之光驱逐黑暗,让大地不再被遮蔽的路径。

然而,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却往往忽视和忘却了大地的恩泽,野蛮地践踏它,当大自然失去了青春、活力和平衡时,它会痛苦而愤怒地对人类实行报复,这种报复又立即会使人类陷入尴尬的困境。

我曾经对践踏和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表示愤怒,为那些戕害大地也贬低自己的人感到沉重,有时,我甚至想,假如工业文明的物欲满足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那么,宁愿让自然美景再沉睡百年,直到人类的“居住”真正成为“诗意的居住”。

无论如何,山水万物与我们同在。

诗人何为?诗人使人达到诗意的存在。

似乎读懂了庄子,也读懂了海德格尔。

又似乎与荷尔德林长谈,吟着他的诗,“我们每人走向和到达/我们所能到达的地方”。

15.在第3段中,“存在的诗化”和“诗化的存在”的含义各是什么?
16.第5段谈到作者往往是因“蜜”而寻“花”,联系上下文,谈谈“花”“蜜”各指什么。

17.作者在第5、6段中是从哪些角度来表达文章主旨的?根据文章的主旨,假如作者“在新疆,行进在茫茫瀚海之中”,你认为作者会想到什么?
答案:15.存在的诗化:人类生存的审美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诗化的存在:在艺
术创造中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提示:分析这两句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可以从上面两段中找到这两句的阐释句,即“‘诗意’已远不只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成为解决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的重要依据,成为生命的哲学,它的终极思考是人生的诗化,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理应把存在审美化,使之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对这两句概括即可。

16.“蜜”:古老文明中那些体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艺术创作。

“花”:大自然与心灵共同构成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

提示:联系第四段和第六段,“蜜”与“花”就是“艺术、自然与人生”。

17.第5段从历史人文的角度表达出自然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第6段从时空的角度揭示出自然是生命之灵。

个体有涯的生命,融入无涯的天地之中,走向大自然。

提示:本题的回答要点是“茫茫翰海”与人和自然的关系。

18.把下面的报道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18个字以内)
据《瞭望》第17期刊文说,近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石家庄市部分弱势群体作了一项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几个指标,反映他们对实际生存环境的主观感受,包括对自身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的主观感受,遇到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态度以及相对剥夺感等。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下岗失业者、进城务工农民、效益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退休职工。

调查表明,70%以上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其中5%的人认为极不满意。

只有26%的人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周伟文认为,调查的各项指标反映出这一群体的总体困境——生存困境、生计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

这些困境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们内心出现焦虑与矛盾,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产生厌恶,对抗社会的心态,甚至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专家认为,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

对心态失衡较严重的人要进行重点跟踪、帮扶,组织他们进行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解决好这一群体的现实生存问题;要培养他们克服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育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促使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答案:调查报告提醒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

(或:专家提醒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


提示:结合全文再结合最后一段关键句“专家认为,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分析可得。

19.用“音乐”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答案:音乐可以让也只能让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听众的各种非理性的欲望得到净化。

提示:这道题目考查“变换句式”。

原句先说音乐可以净化“各种非理性的欲望”,又对“净化”范围作了限制。

这是变换句式前要予以理解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

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

请以“错过”为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