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西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在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
一个“+”位置的变化耐人寻味。
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二者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
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
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与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主要解
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
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
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互联网的去工具化在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时已初现端倪.而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
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可能出了问题,厂家比用户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
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
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你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
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相关费用会从你的账户扣除。
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据悉,格力集团为应对小米手机的挑战,也开始生产手机.但是,如果格力还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就可能还会停留在3.0甚至2.0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3.0时代,传统产业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消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互联网只是被动使用的工具。
B.工业4.0时代,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很可能会被打破,同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就随之消除。
C.工业1.0时代和2.0时代运用的是力学原理,通过体力的解放和产能的解决,来促使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D.分别以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各工业阶段,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没有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4.0时代的互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一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物质、能量信息。
B.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今后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从设计到售后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上升为矛盾主体. C.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已出现;国内互联网巨头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去工具化已初现端倪. D.美国某款新能源汽车生产者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取消了4S店的商业模式,自己销售产品并提供保养、维修等各项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区别“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主要依据,是互联网在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究竟处于主体地位还是被动地位.
B.在“互联网+”阶段,厂家可通过物联网掌握售出产品的各种数据,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C.在4.0时代,传统产业可能变为被“+"的对象,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D.反思应对小米手机挑战的过程,格力集团只有停止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才能真正步入工业4.0时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
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
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
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
"明宗抚髀叹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
”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
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讻讻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
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
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注】①唐明宗:李亶,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亶的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
均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延光具有谋略。
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成效。
B.范延光勇气可嘉。
明宗攻打郓州时,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诚意告诉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
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范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
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横,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2)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8.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悦,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逍遥游》一文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第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神仙枪
江岸
老肖下山的时候,远远看见老曹,转身就往旁边树林里钻去.老肖,你给我站住!老曹大喝一声。
老肖假装没听见,钻进林子里不见了.老东西,叫你装佯!老曹没好气地骂着,转身攀上了一条羊肠小道。
这条道崎岖难行,但可以比老肖早点下山。
自从老曹当上了黄
泥湾村护林员,带领乡林管站的同志收缴了老肖的猎枪,老肖就躲着他走.两个人一辈子没红过脸,现在闹翻了。
三年困难时期,老肖打个兔子,一家半只,老曹抓条蛇,也是一家一截.多少人家生活艰难’他们两家因为男人会打猎,互相帮衬,才得以保全。
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现在土都埋到脖根儿了,你不理我了,值得不值得?无论如何,今天要和这个老东西说道说道.
老曹靠在一棵碗口粗的松树上,等到了老肖,他问,你准备躲我躲到什么时候?
老肖嘴硬,谁躲你了?躲你干啥?
老曹说,我的猎枪比你还先缴,咱村所有猎枪都上缎了。
就你一个人留着,说得过去吗?
老肖说,林管站怎么知道我有猎抢?你和叛徒、汉奸有什么区别?老曹笑了说,我当护林员,收缴猎枪也是我的工作。
老肖说,我又不砍树,你当护林员怎么了?你管得着我吗?你管你的树,管我打猎干哈?与你什么相干?
老曹说,林区还要保护动物,那什么,要做到生……生什么……老曹猛地卡壳了,一个劲儿地挠脑袋。
老肖撇撇嘴,走开了。
老曹还在嘀咕呢,他已经走出了好几丈远。
老曹终于想起来了,他冲着老肖背影说,站长说了,要保护生态平
衡呢.
老肖已经走进密林深处,消失了.
秋天到了,正是红薯和花生灌浆的时节,也是野物祸害庄稼的时节。
往年秋天,老肖每天都要背着猎枪,去地里护秋,顺便在山里转几圈,打几只兔子和山鸡,扒了皮,腌几天,再挂出来晒,几个日头一过,通红通红的,好看呢。
过年下火锅,孩子们吃得那个香啊.可是今年,没有猎枪了,他拿什么打兔子和山鸡呢?两手空空从山上回来,他都会骂一句,老曹,你个老砍头的。
有一天,老肖发现他的红薯地和花生地被拱了好大一片,地里还有几摊猪粪.夜晚来野猪了!照这个速度拱下去,要不了三五天,他的红薯和花生就要玩完,一个季节的心血就白费了。
老肖风风火火地跑到老曹家,借他的猪枪。
老曹的猎枪,是站上发给护林员防身用的,是全村唯一的一杆猎枪.可是,老曹不借。
我们遇见野物,只准朝天上开枪老曹说。
野猪祸害庄稼,也不让打?老肖问。
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打。
老曹说.
老肖说,你忘记那年我们给生产队护秋了吗?你打野猪一枪,没打死,野猪发疯地撵你,我把野猪引开了。
野猪一口咬断我的木棍,再一口咬穿了我的大腿.还不是你赶来,补了它一枪,才救我一命!
怎么,野猪现在成你家祖宗了,你还保护它?
老曹红了脸说,老黄历翻不得了,如今不一样了。
老肖气呼呼地跑回家。
活人还能叫尿憋死?他翻出一堆旧锄头、破犁铧,用麻绳串在一起,一路叮叮咣咣地背着,翻山去了刘坳,找刘铁匠去了。
第二天上午,他又去了一趟刘坳,背回了半麻袋五寸长的尖刀。
他说那叫神仙枪。
明明是刀子,怎么叫神仙枪?邻居们都围过来瞧西洋镜,有人狐疑地问。
老肖嘿嘿地笑,他说,我在地里布置好机关,四边牵上细线,不管从哪个方向碰到细线,飞刀就跟子弹一样飞过来,神仙难躲,所以叫做神仙枪。
野物碰上了,非死即伤。
现在没猎枪,只好用这个老法子。
回家告诉你们孩子,可别去我家地里扒红薯、扯花生.
那个夜晚,老肖不再担心他的庄稼了,睡得特别香.早晨醒来,喝了碗稀饭,老肖就上了山。
隔老远,老肖就看见地边躺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
该死的野猪,是死了还是伤了呢?
老肖快活地想。
他猫腰跑过去,仔细一瞧,却是老曹.老曹的半截衣袖被撕掉了,缠在手掌上,裸露的胳膊上有干涸的血迹。
你怎么了?老肖吃惊地问.
老曹的眼珠布满血丝,咧了咧苍白的嘴唇,嘶哑地说,我把你的神仙枪收了,帮你撵了一夜的野猪,没想到,没收好……
老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嚷道,你呀,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摘编自《小说界》2014年第5期)(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肖下山,遇见老曹,远远地躲开他,老曹大声吆喝也装作没听见,不愿意听他解释,说明老肖是一个记仇的人,心胸狭窄,没气量。
B.小说在叙述老肖与老曹的误会与矛盾时,插叙了他们在过去年月相互帮衬的往事,主要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C.老曹骂老肖“老东西,叫你装佯!”,老肖每次从山上两手空空回来,都会骂老曹“你个老砍头的”,表明两个人的矛盾水火不相容。
D.老肖向邻居们解释为什么叫神仙枪,并告诫他们要管好自家的孩子,说明他是一个狩猎经验丰富,而又比较自我的人。
E.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既贴近人物身份和个性,又推动了情节发展,比如“老曹说,林区还要保护动物,那什么.要做
到生……生……”。
(2)小说在刻画老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结尾表现了老肖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以“神仙枪”为题,却在后半部分才出现神仙枪,为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
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
"
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
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年,他在《大公报•世界思潮》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
此文发表时,编者特附有按语:“切望平津读者不可因敌迫城下,心神不宁,遂尔忽之。
同时更宜信:有作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
"当时,日本的铁蹄已迫近平津城下.
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
"“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
"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
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
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
期有补于来日.”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理解。
上世纪80年代,本人曾听张岱年讲过,当时也有少数文化人投入敌伪政权,成了汉奸。
他们之所以丧失民族气节,误以为中华民族会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太肤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
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
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和“人论”四部分,意在“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惟论》《事理论》《知实论》和《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
上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公开出版这五部论稿时,有学者仿照冯友兰在抗战时期写的《贞元六书》,提议将此书称为《天人五论》.
1942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
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恐他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其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
张岱年欣然同意,《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
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的署名公开出版。
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
最近,张岱年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他在抗战时期写的几篇诗稿。
其中大多是旧体诗,但也有一首新诗。
诗中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
我们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我们从来有光辉的革命传统。
我们的成就是人类的光荣,我们的努力将永久延续以至于无穷.我们的理想是世界大同,我们的愿望是永久和平。
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
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中学时期,张岱年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深入研究古代
哲学典籍.大学期间,在张崧年的指导下,他大量研读英国哲学家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张岱
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张岱年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著作,以及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译著,认识到“辩证唯物论
和历史唯物论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学说”.
(选自杜小安《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及其评价》)
②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好学深思、最有远见的哲学家之一。
他在青年时代就确信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
始终牢牢把握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它
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
哲学研究、文化研究、国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
(选自方克立《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日本侵华期间,张岱年还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哲学研究,因为他坚信知识能改变国家命运,学术能拯救危难中的中国。
B.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学生时代对中外哲学典籍的深入研究、名师的指导、好学深思的品性有关。
C.“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张岱年这话表明唯有创造新哲学我们民族才有振兴的希望.
D.何其巩建议张岱年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中国哲学大纲》印为讲义,以防此书稿在战乱中遗失,可见其爱才之心及书稿的价值。
E.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民族复兴联
系在一起,是张岱年哲学研究的特点,因而他被誉为最有远见的哲学家之一
(2)张岱年在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时,感到了平生最大的快乐。
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3)张岱年认为“救国必须有知",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6分)
(4)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本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变天"的国会处处作梗,任期尚有两年的奥巴马急欲留下政绩,不仅迄今乏善可陈,倒显出__________的窘境。
②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盐阜、苏中区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__________,对粉粹敌之“扫荡”起到决定作用。
③面对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巴塞尔Ⅲ》所确立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