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答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七
年级姓名成绩
一、吊钩零件(如图)可用铸造,锻造,板料切割三种主意发明,试比较承载能力,并简述缘故。

1、铸造的内部组织有缺陷:气孔、夹渣和缩孔,其塑性最差;
2、锻造的内部组织致密,纤维分布合理、残破,塑性和韧性最好;
3、板料切割的吊钩固然组织致密,但其纤维不延续,所以性能较锻造的差。

二、何谓加工硬化现象?为何又称冷作强化?
答:
随着金属冷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程度的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金属的强度、硬度增高,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当通过冷变形来改善或提高低碳钢、纯铜和防锈铝的强度和硬度时,又被称为冷作强化或冷变形强化。

三、什么叫回复与再结晶?
答:
回复:加热温度升高到回复温度(T回)时,原子恢复到正常罗列,晶格畸变基本消除。

此时,金属的强度、硬度稍有降低,塑性、韧性略有提高,这一过程称为回复。

再结晶:金属原子在高密度位错的晶粒边界或碎晶处形成晶核,并不断长大,按变形前的晶体结构形成新的匀称细小的等轴晶粒。

金属的强度、硬度进一步降低,塑性、韧性显著提高,内应力彻低消除,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四、为什么细晶粒的钢强度高,且塑性和韧性也好?
答:晶界是妨碍位错运动的,而各晶粒位向不同,互相约束,也妨碍晶粒的变形。

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
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也愈大。

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强度愈高。

同时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便可凝聚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匀称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扩散,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发展。

因此,塑性,韧性也越好。

五、锻件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何谓过热与过烧?其中哪种缺陷可以拯救?用什么主意?
答: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改善锻压性能。

在保证坯料匀称热透的条件下,应尽量缩短加热时光,以减少金属氧化、过热和过烧等缺陷。

过热可通过正火处理来拯救
六、发明齿轮时,偶尔采用喷丸处理(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强化,试分析其强化缘故。

答: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加工硬化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

七、何谓锻造比?何谓流线(纤维)组织?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锻造比:Y=S
/S=拔长前坯料的横截面积/拔长后坯料的横截面积
流线组织:在热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夹杂物极其它非金属物质,沿塑性变形方向所形成的流线组织,称为纤维(流线)组织。

锻造比值越大流线(纤维)组织越清晰和显然。

八、何谓冷变形与热变形?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离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变形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变形加工各为何种变形加工?
答:冷变形:将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加工称为冷变形;
热加工:将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加工称为热变形。

答:T
再=0.4T

;钨T

=[0.4*(3380+273)]-273=1188.2℃; 铁T

=[0.4*
(1538+273)]-273=451.4℃; 铅T

=[0.4*(327+273)]-273=-33℃; 锡T
再=[0.4*(232+273)]-273=-71℃.因为钨T

为1188.2℃>1100℃,因此属
于热加工;铁T
再为451.4℃<1100℃,因此属于冷加工;铅T

为-33℃<
20℃,属于冷加工;锡T

为-71<20℃,属于冷加工。

九、如何评价金属的锻压(造)性能的好坏?什么是改善金属锻造性能最有效的主意?
答:金属的锻压(造)性能是指金属锻压成形的难易程度,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
两个指标来综合衡量。

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则金属的锻压性能越好。

金属锻压性能是金属材料重要的工艺性能,影响锻压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金属的本质和变形条件。

金属本质的影响:化学成分;组织结构。

变形条件的影响: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

十、何谓锻造或压力加工?哪些零件相宜压力加工?
答:压力加工也称塑性加工,它是利用金属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主意。

相宜有塑性同时需要提高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习题八
年级姓名成绩
一、零件如图,用自由锻制坯,试画出锻件图(零件所有机加工),计算并决定坯料尺寸,决定锻造工序(要标注控制尺寸)
材料:45钢
1.画锻件图(加工余量,锻件公差见附录)
2.计算并决定坯料尺寸
3.决定锻造工序
二、何谓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 在锻造中决定锻造温度范围有何原则?
答:始锻温度——开始锻造时的温度;终锻温度——停止锻造时的温度。

1、因单一成分组织的材料塑性最好,所以在决定锻造温度范围时应挑选在单相组织区域内举行;
2、对于亚共析钢最低锻造温度应高于ACM线25°-30°,使金属在奥氏体区内完成所有锻造加工,此时金属塑性状态最好;
3、对于过共析钢最低锻造温度应低于ACM线而高于ACL线50°-70°,以便把钢在ACM线温度下析出的分布于晶界处的二次网状及针状渗碳体击碎,获得球状渗碳体,从而提高锻件的机械性能(如在ACM线上结束锻造则应加速冷却,防止浮上网状及针状渗碳体);
4、合金钢再结晶温度比碳钢高,终止锻造温度普通为800°-850°。

普通始锻温度越高,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对锻造月有利;锻造中间工序时,普通都选锻造温度范围的最高值为始锻温度。

三、下图零件若生产批量分离为单件小批、大批时,挑选哪种锻造主意最合适?并定性地画出单件、大批生产时的锻件图。

双联齿轮,材料:45钢齿轮,材料:45钢
1.挑选锻造主意
2.画锻件图:(1)单件生产
(2)大批生产
四、如图所示,通常碳钢采用平砧拔长,高合金钢采用V型砧拔长,试分析砧座型对钢的变形有何影响?
答:
V型砧使压应力数目增多,提高金属的可锻性,
相宜于拔长塑性较差的高合金钢。

五、如图所示支座零件,采用自由锻制坯,试修改零件结构不合理之处。

答:改为两圆柱叠起来。

六、模锻成形过程中飞边槽有何作用?在预锻模膛与终锻模膛中哪个没有飞边槽?
答:
飞边槽作用:1)容纳多余金属; 2)使金属更好的弥漫模膛; 3)起缓冲作用。

在预锻模膛没有飞边槽。

七、板料冲压的加工范围有哪些?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冲裁件类型?
答:
板料冲压加工范围:板材厚小于8mm,采用冷态下直接冲压;板材厚大于等于8—10mm,采用加热后举行冲压。

板料冲压基本工序:分离工序(剪切、冲裁、修整、切断)和变形工序(拉伸、弯曲、胀形、翻边)。

冲裁件类型:冲孔;落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