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势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水势
简介
土壤水势是指土壤中水分分子在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下所
处的状态。

它反映了土壤对水分的保存能力以及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土壤水势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水势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等内容。

土壤水势的定义
土壤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是指土壤中水分分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自由扩散的趋势,是水分的势能状态。

土壤水势的大小决定了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和植物对水分的获取能力。

影响土壤水势的因素
1.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组成会影响土壤的质地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土
壤水势。

比如,粘土颗粒较多的黏土质土壤具有较高的毛细力,
可以吸引更多的水分,使土壤水势降低。

而砂质土壤的水势较低,水分容易在土壤中下渗。

2. 土壤含水量
土壤的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水势的重要因素。

当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时,毛细力也增强,土壤水势降低。

但当土壤的含水量接近饱和状态时,水势会逐渐变为正值。

3. 重力作用
重力是影响土壤水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力可以使水分向低处流动,使土壤水势降低。

在较陡的坡面上,重力对土壤水势的影响更为显著。

4. 水分运动方式
土壤水分的运动方式也会影响水势的分布情况。

若水分主要以毛管力驱动,则土壤水势随水分流动方向逐渐降低。

而如果水分主要以重力驱动,则土壤水势随着水分下渗逐渐增大。

土壤水势的测量方法
1.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仪器设备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水势值。

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 饱和抽吸法:利用含有不同水分势的瓮中水连接土壤组织,通过测量水位差和水分势的关系来确定土壤水势; - 压板法:利用节流管和压板间的压差来测量土壤水势; - 感应法:利用感应电极在土壤中测量电势差,从而计算出土壤水势。

2.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土壤水分的物理或化学属性来推测土壤水势。

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有: - 土壤含水量法:通过测量土壤重量的变化来计算土壤含水量,进而推测土壤水势; - 土壤含水率法:通过测量土壤的电导率或介电常数来推测土壤水势; - 气孔阻力法:通过测量植物气孔内外的水势差来推测土壤水势。

结论
土壤水势是土壤中水分分布和植物对水分获取能力的重要指标。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含水量、重力作用以及水分运动方式都会影响土壤水势的大小。

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是常用
的测量土壤水势的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