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完成大雁档案的表格
2.结合语句,感受作者的抒情笔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作者的土地伦理观,以及对自然与人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完成大雁档案的表格
2.结合语句,感受作者的抒情笔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1、出示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我们平时写的什么?这其实就是科学观察笔记,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写的《沙乡年鉴》中的一小部分。
大家再看看这些文字,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是呀,那三月写了什么呢?哦,三月大雁归来了。
2、出示课题。
PPT
二、了解大雁习性,完成大雁档案(5+5)
1.勾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目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的阅读我们需要借助(阅读提示,旁批)来理解和把握文章,请同学们先读一读阅读提示,圈画关键语句,说说在自读过程中你认为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出示PPT
(1)了解雁群的生活习性
(2)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探究作者对环境的深切思考
2.跳读文章,完成大雁档案
请同学们跳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词,完成大雁的档案填写。
名字:大雁别名:野鹅纲科:鸟纲
外形体型较大,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
较钝的栉状突起
习性迁徙时间:春去
秋来
群居方式:家庭集会
飞行路线:笔直鸣叫特点:低语、高声、忧
郁
栖息地:沼泽地联合方式:全球万年
食物:玉米粒雁队:以6只或6的倍数组
成
3、学生交流分享,PPT呈现完整表格
三、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情味
(一)赏飞行姿态(5)
1.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再来欣赏作者是如何运用抒情性的笔法来描写这群大雁的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找到描写大雁飞行的语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借句式说一说你读到了一群怎样的大雁。
PPT:我从角度分析,请同学们跟我看(读句子),这句话,写出了
,我读到了一群的大雁。
2.小结:在作者富有文学性的抒情笔法之下,我们读到了一群坚定信念、充满灵性、团结友爱的大雁,并且啊,在面对伙伴遭遇意外的时候,其他大雁也会不离不弃,我们一起看一个视频。
(二)听鸣叫之音(5)
1.在视频当中还提到,漫漫飞行之路上,大雁不断发出的叫声是对领头雁的鼓励。
文章中也写到了很多不同的雁鸣声,作者用了很形象的说法,请跳读课文,寻找描写大雁鸣叫的句子,选择一
处,读一读,猜一猜,他们在交流些什么?请设计几句对白或对话。
可以先自行思考,再组内交流,如果是对话,可以角色扮演,集体展示。
(4个人)
追评:真是朋友齐聚欢乐多,看热闹不嫌事大。
他们这一组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语言非常机警有趣,这一段的旁批也写到雁声的有趣:ppt
这段写雁声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请男生读蓝字部分,女生读红字部分,合作读出这夜间集会的情趣盎然。
(三)感作者真情(5)
无论是写大雁的飞行之姿,还是鸣叫之音,在字里行间,都涌流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是的,对大雁浓浓的爱意。
在文中有没有哪些抒情的表达可以直接体现作者这种浓浓的爱意。
1.抒情语句:PPT
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旁边有一个问题批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样极富抒情与诗意的赞美真让人暗暗叫绝,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来体会作者对大雁深浓的爱意。
师生齐读。
2.特殊称呼
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其实还体现在一个别样的称呼上,是的,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还有我们的春雁。
四、探究文章主旨,关注作者深切思考(5)
1.文中类似的称呼还有哪些?你如何理解这个“我们”,我们是谁?
2.资料助读:PPT
土地不光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动物;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类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
我们蹂躏土地,是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属于我们的物品。
当我们把土地看成是一个我们隶属于它的共同体时,我们可能就会带着热爱与尊敬来使用它。
—《沙乡年鉴》3.再来理解“我们”
小结:在作者看来,人类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人类应该与土地上的其他一切生物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热爱我们的土地与自然。
4.“归来”之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题目“大雁归来”,不仅是作者对大雁热切的呼唤,更是对很多美好期待的呼唤,除了大雁,他还希望什么归来呢?
更是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爱护土地的行动归来
5.让我再次大声朗读标题,读出心中更多更美好的“归来”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五、总结
我们穿行在作者抒情性的笔法之中,看到了一群意志坚定、充满灵性、团结友爱的大雁,更看到作者对大雁浓浓的爱意,对环境深切的思考。
这是一份观察笔记,这更是一份呼吁与倡议,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生,倡议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土地。
六、作业
当臭鼬穿过田野时,我紧紧跟随,好奇地猜想它此时的心理状态。
当山鹬冲向空中,那是它们演绎的最美的舞蹈;
当杂树林中众鸟齐鸣,那分明就是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在《沙乡年鉴》这本书中,世间万物都是充满灵性的存在。
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正是这样一个急切关注生态环境的人在威斯康星河畔的沙乡购买了一个荒废的农场,希望恢复生态环境,并以此为背景撰写了这本书,课后.读一读《沙乡年鉴》,并以“归来”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大雁归来》这篇课文我可以说是查资料最多的一篇课文,我觉得是在尽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先来说说备课所得,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主张进行自读课文的探索,用任务型来驱动,却发现这篇文章的任务驱动特别少,找不到借鉴,找不到案例,找不到可以触摸的实际,所以犹豫间也就放弃了,但是今天评课时这一点也被提出来了。
自己缺少探索的精神,懒,拖延。
真是行路之大敌啊。
在备课当中,我在原有素材下添加了自读课型意识,我们的解读策略,和归来的意识。
对鸟鸣声的补白算是自创,但是时间没有算好,没有确定好对方的答案就随意下菜,我的上课水平教案设计水平真的还有太多不足。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字“懒。
”当课堂与我预设不同时我就开始不知所措,课堂随即调整的能力太弱。
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是对“我们”的理解在拖沓,当宋回答到了以后就顺势而下即可,不一定非要我的答案啊。
我们一定要反复铺垫透才能把后面的归来讲清楚。
时间才匆忙了,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了,后面我明知道已经来不及了,却依然不抓紧。
以至于文章的主旨没有讲出来,其实在前面语言欣赏的时后不必都读,一两个读一读即可,他们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点,就会给出的句式太复杂了,要简单,或者直接给例句即可,不要过于冗长。
这个
点要注意。
前面的时间花的太多,导致后面就没时间把重要的内容陈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