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中如何把握“放手”的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活动中如何把握“放手”的度
班级活动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是紧张的学习中身心放松的快乐驿站;更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品德的主要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让儿童“充分表现自己”,取得“某种完美的高度”。

曾经,为了让学生成为活动课的主人,也为了体现自己是个民主的班主任,每次的班级活动我在事先拟订好一个主题后,活动的内容安排,组织过程等全放手交给组织委员和其他班干负责,每当活动课上欢乐的笑声传进耳中我便暗自窃喜:又是一堂成功的活动课!可是这种沾沾自喜很快因一堂综合实践课的调查报告让我从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据调查结果显示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待班级活动的态度自然有别:班上的活跃分子、有特长的学生认为展示自我的机会到了,对待活动积极而又热情,总能以主人翁的身份为活动献计献策;少数学生则认为班级活动与己无关或对本次活动主题不感兴趣,觉得可参与活动也可不参与,做一名忠实的观众即可,处于被动观望的状态;更令我惊异的是有个别学习认真型的学生居然认为搞活动的时间不如用来写作业、背古诗……从而对班级活动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情绪。

后来我暗中观察了几节活动课才发现,由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组织的活动课弊端重重:
一、活动课成了班级活跃分子的天下,没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二、活动内容庸俗,没有意义;
三、纪律差。

清醒后的我深深感慨:凡事得掌握个“度”,对这群十岁左右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还很薄弱,活动课的开展小学班主任放手得掌握“度”,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一)、自主参与定主题体现主人翁意识
活动前,由我单方制定主题改为让他们自主参与班级活动主题的制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主题。

然后由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商讨研究正式确定活动主题。

在商讨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自主意识非常强,个个畅所欲言,体现出主人翁的精神。

如,可根据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的状况,确定“好习惯受益终身”的主题;也可根据学生不爱劳动的情况,确定了“劳动最光荣”或“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既符合新课标内容,又富有时代气息或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由于主题是学生共同参与商讨制定的,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也很顺利,学生参与率较高,因此活动的教育效果自然也比以前好。

(二)自己安排活动内容体验自主的乐趣。

自主是创造性活动成败的关键,更是学生强烈的愿望。

所以主题制定后,要继续让学生自己安排好活动的内容,因小学生毕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但在引导学生自己确定活动内容时,要注意三方面的结合:
(1)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孩子家境较好,在生活中他们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凡事都要别人帮他做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

特别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也都很不尽人意。

针对这些现象围绕“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是班级的主人”、“学会尊重”等主题开展班级活动。

如通过让学生表演小品《“抢”做家务》(有关一家人应如何相互关心体谅的内容)、问题答辩等,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益匪浅,懂得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也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

这些活动不但激发了他们爱家、爱父母、爱班级、爱同学的情感,思想觉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与各学科相关知识的结合。

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课内课外的有关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有意识地将各学科学到的知识、课外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活动中去。

如要开展“学会感恩”的主题活动。

事先可引导学生背一些名言警句、古诗,阅读<<背影>>等文章;学唱《感恩的心》。

结合语文课让学生比一比,说说有关形容人物的品格方面的成语或讲一讲有关表现人物高贵品质方面的故事或演演课本剧等。

这样,每次活动内容就会显得因不单调重复而变得丰富多彩。

(3)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结合
活动内容的选择还要注意与节假日和纪念日紧密结合。

但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活动前做好收集有关资料的准备。

同时,视野要“宽”一点。

要引导学生把活动内容从课内引向课外,把活动领域从校内扩展到家庭、社会、大自然,力求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

(三)自己主持活动过程体现自我价值。

班级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由学生自己来主持。

主持人的表现好坏,直接影响活动的整体效果。

所以班主任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注意培养主持人的应变能力。

每学期还可举行一次最佳主持人的评比活动。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活动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欢乐,体现自我价值。

(四)自己总结活动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进行完毕,并不是活动全过程的结束。

首先在班队活动结束后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总结工作。

让学生试着对所完成的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活动的成功的经验,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试着自己来评估自己活动中的表现,逐步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

在班级活动中,为尽力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班主任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应掌握“度”,使学生在自己正确的引导下,在活动课中有的放矢;在活动课中闯出名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