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社会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目标
1、激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习系鞋带的正确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短绸带若干、幼儿穿有鞋带的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请其他老师在食指上用短绸带结扎一个蝴蝶结,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动手意识。
——教师:“小朋友们,这只蝴蝶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只在手指上飞动的蝴蝶啊?”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根短绸带,学习用绸带扎蝴蝶结(先绕两个圆圈,然后交叉拉紧),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拉太紧以免拉过头等。
——请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结扎在食指上。
二、学习系鞋带
——教师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系鞋带,激发其他幼儿学习的愿望。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的经验,学习系鞋带。
提醒幼儿注意系紧鞋带,以免鞋带散开。
——开展系鞋带比赛,看谁系得又快又好。
三、活动总结
——教师:小朋友学会了扎蝴蝶结、系鞋带的方法,以后,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做这些事情了,从今天起,看看谁最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应变
活动导入部分也可以选择使用蝴蝶图片,然后再现场制作指上蝴蝶。
活动延伸
1、将学习内容延伸至自己扣扣子、收拾衣服,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展相关活动,评比“自理小能手”。
2、用短绸带教幼儿结扎其他形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区角活动
益智区:投放各种由短绸带等结扎而成的事物,供幼儿观察。
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带及穿鞋子的娃娃,鼓励幼儿练习系鞋带。
环境创设
将系鞋带的步骤图贴在活动室内,提示幼儿自己系鞋带。
家园同步
1、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给鞋子穿鞋带、系鞋带。
2、家长鼓励幼儿自己穿衣穿鞋。
随机教育
1、日常生活当中,鼓励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自己穿衣穿鞋等。
2、鼓励幼儿对一些绳结事物拆解还原,增强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2.能够明确区分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能够独立完成。
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小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帮助他们理解这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态度。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1. 当你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 如果你不去做自己的事情,会发生什么不好的结果?
3.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二、呈现(10分钟)
通过课件或小道具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能够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并引导他们讨论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
1. 例子一:打扫房间,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等。
2. 例子二:完成作业,不要依赖家长或他人的帮助。
3. 例子三:学习一项技能,例如自己学会穿鞋扣扣子、剪纸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是指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而别人的事情则是需要他人帮助或合作完成的任务。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要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不依赖他人或者总是靠别人来完成。
三、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列出一些行动规则,例如:“自己尽力完成任务”、“不依赖他人帮助”、“主动承担责任”等等。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a.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习惯依赖别人?
b. 依赖别人有什么坏处?
c. 如果一个任务很难,你会选择自己做还是求助他人?为什么?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自己思考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
1.学校举办义卖活动,每个学生需要准备自己的义卖物品。
你会选择自己做还是依赖别人?
2.你的床上掉了书,需要把它捡起来。
你会选择自己做还是等待别人帮忙?
3.妈妈让你洗碗,你会乖乖去做,还是找个借口推脱?
通过这些案例,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五、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碰到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应该怎么办?如果碰到需要他人帮助的问题,应该怎么请求帮助?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倾听,互相学习,并约定一些行动规则,例如互相帮助、鼓励他人并主动承担责任等。
六、总结(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的汇报,帮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独立完成任务,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章包括以下内容:理解这一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以及未来的计划等。
2. 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列出5个自己的任务和5个需要他人帮助的任务,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能够独立完成。
通过实例的呈现和案例分析的讨论,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倾听、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