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绍河的土地的颜色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绍河的土地的颜色
石绍河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是名退伍军人。

他从1988年开始,30多年如一日,不畏艰辛,将荒山野岭变成1.8万亩林木葱郁、景色秀美的生命绿洲。

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退耕还林优秀个人”等数十项荣誉。

石绍河每天清晨5点钟就上山,7点钟下山。

除特殊天气外,这个作息时间从未改变。

上山后,他要做7件事:看树、除草、培土、施肥、间伐、修路、植树。

他说:“山上缺什么,我就种什么。


石绍河最看重的是树苗的成活率,在数十年与大山为伍的日子里,他已记不清仅因为填一个树坑,就耗掉多少筐土;记不清仅为了运送一担土,来来回回在陡峭的山崖上走多少个来回……尤其令他心痛的是,小儿子因劝阻他砍伐自己辛苦种植的樟树,气得离家出走。

等他找到儿子时,儿子气愤地质问他:“爸爸,砍掉那棵树,以后我上学路上靠什么遮风挡雨?”面对儿子痛苦地质问,石绍河流泪了,发誓再也不乱砍一棵树了。

绿化工人石绍河在荒山植树造林30多年,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今荒山变成了绿洲。

山上已拥有活化石之称的百年银杏、名贵茶树等20多个珍稀品种。

除此之外,石绍河还开发出中药材基地1000多亩,种植了杜仲、厚朴等20多种药材。

他说:“我想把这1.8万亩地变成金山银山。


石绍河每天的劳作虽然枯燥辛苦,但收入却很有限。

1989年500元退休工资到现在3000多元退休工资,几乎没涨多少。

尽管如此,他
依然过着清苦简朴的生活。

除了必不可少的开销外,他把余下的钱都用在山上。

有人出高价要买他的成材林,被石绍河一口回绝了:“我的林木只卖给国家。


年复一年地在大别山上劳作的石绍河和这座大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前两年,团风县林业局为石绍河办理了林权证,将这片林子划到了他的名下。

拿到林权证的那一刻,石绍河哭了:“终于有证了,虽然名是自己的了,但还是人民的。

”因为他知道自己当初上山植树造林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村民造福,让山更绿、水更清。

他说:“如果这座山上有哪一棵树是我私人的,那我一根树枝都不会碰它。


现在山上的事情好办多了。

以前村民们都不理解石绍河为何天天上山种树。

时间长了,村民们被石绍河的精神打动感染了;团风县委、县政府也为他的事迹感动不已为他植树的行动给予高度肯定与支持。

各级政府和部门都陆续参与进来帮助他共同守卫着这片绿色家园。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石绍河本人的努力下,这片绿洲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林区还是一个天然的“水库”。

同时这片林子每年还能为村里带来一笔可观的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67岁的石绍河依然每天坚持上山劳作。

“只要我能动一天,我就要上山一天。

”他说,“我的生命已经和这座山连在一起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9月28日第13版)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石绍河为什么能将荒山变成绿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主人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说“只要我能动一天,我就要上山一天”,请结合文本
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
4.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石绍河的事迹,请结合文本谈谈这些事
迹给你哪些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