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猫洞》导学案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大小猫洞》教案参考《大小猫洞》教案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学习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本文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其中的道理,同时展开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的说法更独特、更有新意;通过一些思维训练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仅仅从自身的角度而且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尊重客观实际,全面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培养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教学重点1、学会尊重客观,全面考虑,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中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4、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教学难点1、学习多角度、全方位、辩证的思维方式。
2、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搜集牛顿等的有关资料以及一些现实生活中辩证的多角度思维的例子;搜集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思路。
学生预习,完成字词积累、了解作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读顺文。
查找工具书,流利朗读课文。
2、读作者,读文意。
大致了解作者;指出文章论点,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金克木(1912年8月—2000年8月5日)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寿县,只上了一年中学就因各种原因而失学,其最高学历不过是小学毕业。
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
他利用一切机会博览群书,广为拜师,勤奋自学,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
1941年经缅甸到印度,任一家中文报纸编辑,同时学习印地语和梵语,后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跟随印度著名学者学习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学研究之路。
《大小猫洞》导学案
学习目的:(请学生读)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
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文本解读】谋篇立意(导入)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
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理应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理应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爵(jué)士仆(pú)人矮(ǎi)小徒(t ú)步效率(lǜ)辉煌(huáng)脱(tuō)离尊(zūn)重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A.伸张正义寻根究底不计其数闭门造车B.出死入生同舟共济真假难辩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C.长篇大论为民请命投机取巧平淡无奇D.匹夫有责无独有偶前呼后拥各霸一方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C)A.泮宫(pàn)晏婴(yàn)爵士(jüé)(“爵”应读“jué”)B.仆役(bú)玲珑(líng)效率(lǜ)(“仆”应读“p ú”)C.祭孔(jì)称心(chèn)状元(zhuàng (“尊”应读“zūn”)D.宰相(zǎi)尊重(zhūn)大殿(diàn()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贫寒:穷苦。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辨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征。
3. 学生能够运用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来分辨大猫洞和小猫洞。
2. 学生能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动物。
3. 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大小猫洞》是一本关于动物科普的图画书,通过讲述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大小猫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2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大小猫洞的认识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小猫洞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观察卡片等。
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大小猫洞。
2. 讲解:介绍大小猫洞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3. 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大小猫洞模型,比较它们的异同。
4. 讨论:小组内讨论大小猫洞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5. 创新: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大小猫洞的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小猫洞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设计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大小猫洞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课堂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大小猫洞的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设计11、大小猫洞
(10分钟)
1、导入语:大科学家牛顿曾经养过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在留猫洞的时候,他在门上留下了大小不一样的洞,意思是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可是他发现猫并不按他的设计办事,小猫有时也来往于大猫洞,并非绝对通行特意给他留的小猫洞。牛顿想到自己的想法过于愚蠢了。凡人也好,智者也罢,大约都会有愚或蠢的时候,那么金克木先生大小猫洞向我们讲述的是否是智者愚笨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小猫洞
4、探究晏子的故事
(1)“楚国式”指门以人为准。
“齐国式”指门以国为准。
(2)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
【探究活动三】跳读课文,学习写法
5、概括论点
作者讲牛顿和晏子的故事都是为了告诉我们某些道理。本文是一篇立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故事里面有道理。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面前去应选,果然被上帝挑中。其他鸟大怒,把他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
蕴含的道理:借债的人拿别人的钱似乎很体面,可是一旦还债就原形毕露了。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
课题:11、大小猫洞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二分一总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分论点。
2、学会从故事里总结出作者的观点。
3、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习重点】
理清文章二分一总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分论点,总结中心论点。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推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小猫洞”的概念及其应用。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大小猫洞”的介绍和例题。
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2 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经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对“大小猫洞”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大小猫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解决与“大小猫洞”相关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教师强调“大小猫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学生互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过程和数学知识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大小猫洞”的介绍和例题。
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5.2 教具:图片、实物等教具,用于引起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练习题、卡片等教具,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观教学:使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小猫洞”的概念。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大小猫洞”的特点。
6.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大小猫洞”的应用。
通过故事、案例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小猫洞》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发现洞的大小变化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洞的大小变化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洞的大小变化规律。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猫洞图片,大小不同的猫咪图片,彩笔,画纸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猫咪的特点。
2. 基本概念介绍:教师介绍“大小”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3. 观察比较: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猫洞的特点。
4. 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猫洞,并剪下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比较环节中对洞的大小变化的观察和描述。
2. 评价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对猫洞的绘画和剪裁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实践探索环节中对洞的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和表述。
五、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大小相关的游戏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大小相关的主题墙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小变化。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发现不同大小的猫洞和猫咪之间的关系。
2. 教学活动:a.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咪和猫洞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猫洞,并剪下来。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团队合作。
2. 教学手段:图片、彩笔、画纸、剪刀等。
八、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 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猫咪的特点。
《大小猫洞》教案设计
《大小猫洞》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猫洞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猫洞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猫洞的定义:介绍猫洞是什么,它是动物特别是猫类动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猫洞的特征:讲解猫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方面的特点。
1.3 教学活动:观察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猫洞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猫洞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点评,并给出更详细的猫洞特征解释。
第二章:猫洞的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猫洞的分类及各类猫洞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猫洞的分类和辨识能力。
2.2 教学内容:自然猫洞:介绍自然形成的猫洞,如山洞、树洞等。
人造猫洞:讲解人类为了满足猫类动物的生活需要而建造的猫洞,如猫舍、猫窝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猫洞图片,让学生辨识它们属于哪一类猫洞。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类猫洞的理解和特点。
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辨识和理解进行点评,并给出更详细的猫洞分类解释。
第三章:猫洞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在动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猫洞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安全遮蔽:讲解猫洞为猫类动物提供的安全遮蔽作用,如躲避天敌、恶劣天气等。
休息繁殖:介绍猫洞作为猫类动物休息和繁殖的场所。
3.3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播放猫类动物在猫洞中休息和繁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猫洞的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猫洞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进行点评,并给出更详细的猫洞作用解释。
第四章:猫洞的建造和维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的建造和维护方法。
培养学生对猫洞建造和维护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猫洞建造:讲解猫洞的建造过程,包括选址、挖洞、搭建等步骤。
猫洞维护:介绍猫洞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方法。
4.3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模拟猫洞的建造和维护过程。
《大小猫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大小猫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小猫洞》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大小猫洞》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课文《大小猫洞》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氛围。
(2)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字词进行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2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推荐第一章: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故事《大小猫洞》引导学生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小进行比较。
通过故事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读懂故事《大小猫洞》。
2. 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小进行比较。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小进行比较。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1. 故事《大小猫洞》的文本或图片。
2. 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球、盒子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大小不一的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大小这个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大小猫洞》,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大小猫洞和大小的变化。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文本中的细节,培养观察力。
3.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提问学生:“故事中有哪些大小猫洞?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小猫洞,用画纸和彩笔绘制出自己的大小猫洞。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大小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制成果,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大小猫洞有什么有趣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大小的认识,总结大小概念的应用。
第六章: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推荐与大小概念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如《比较大小的猫洞》、《谁的大和小》等,供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巩固大小概念。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大小差异,如树叶、花朵、建筑物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大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作业设计1. 绘制大小猫洞: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瓶子、玩具等,并用画纸绘制出自己的大小猫洞。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第一章:认识猫洞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猫洞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猫洞的定义:猫洞是一种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洞穴,通常较小,可供猫类动物进出。
讲解猫洞的特点:猫洞通常较小,洞口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左右,有时会有多个洞口。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猫洞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猫洞的认识和观察到的特点。
第二章:猫洞的种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猫洞。
培养学生对猫洞多样性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不同种类的猫洞:自然猫洞、人工猫洞、动物巢穴等。
展示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猫洞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3 教学活动:小组探究: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猫洞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并向全班分享。
第三章:猫洞的生态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猫洞的生态意义:猫洞为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也是许多动物的繁殖场所。
介绍猫洞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猫洞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食物链中的生态位。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猫洞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思考人类活动对猫洞的影响。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猫洞中的生物生活情景,增强对生态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探索猫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探索猫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4.2 教学内容:讲解探索猫洞的基本方法:如何寻找猫洞、进入猫洞、观察和记录等。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进入猫洞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迷路和受伤。
4.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和探索猫洞,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分享经验:学生分组分享探索猫洞的经历和观察到的生态环境,进行交流和讨论。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推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大小猫洞的概念介绍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大小猫洞的含义。
2.2 大小猫洞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的模型,让学生总结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分享。
2.3 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通过观察大小猫洞的模型,让学生初步理解大小猫洞的概念。
3.2 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大小猫洞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大小猫洞的模型或图片准备大小猫洞的模型或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操作。
4.2 实际问题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大小猫洞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探究大小猫洞的特点学生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的模型,总结大小猫洞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分享。
5.3 应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4 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大小猫洞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小猫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动物的狩猎和生存策略,加深学生对大小猫洞的理解。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介绍。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多少。
3.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学会比较大小、多少。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 新课:教师介绍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大小、多少。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进行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5. 拓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果有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它们能一起通过猫洞吗?”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得出结论。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大小比较实践活动。
8.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9.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 课程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4. 运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小猫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大小猫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大小猫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大小猫洞》是一本别具特色的绘本,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备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通过这本绘本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初步阅读能力,还能够启发他们对于生活和环境的认识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如下:1.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初步阅读技能,为孩子们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2. 启发孩子们对于生活和环境的认知能力,让其能够从绘本中寻找生活的尺度,拓宽视野;3. 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4. 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绘本阅读时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1. 《大小猫洞》的故事情节和绘画特点;2. 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3. 口语表达和思维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本绘本,我们可以采用制作绘本展示的形式介绍书籍的故事情节和绘画风格,让孩子们逐渐熟悉并接受这个故事世界。
同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回答一些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感到惊异?”、“你认为这一幕是他们生活中的哪一种场景?”等等。
通过这些交互式的问答环节,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思考能力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2. 绘本阅读在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老师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认字技能,并通过连贯的情节引导孩子们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丑小鸭会失落?”、“大小猫在山坡上做了什么?”等等。
这样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并帮助他们理解绘本的整个故事。
3. 口语表达和思维训练读完绘本之后,可以启发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表达对于细节的理解和观察,比如“我认为这本厚厚的书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对于中间那段时间的描述,你有什么感觉呢?”等等。
可以采取个人陈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大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大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猫洞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小比较的方法。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大小猫洞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判断大小猫洞的相对大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学生独立进行大小比较,并回答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大小猫洞的概念及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大小猫洞实例,进行观察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大小猫洞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大小猫洞的知识。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大小猫洞”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大小猫洞实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大小猫洞实践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大小猫洞的知识。
《大小猫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大小猫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小猫洞》。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会使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巧,如修辞手法、词语辨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大小猫洞》。
(2)学生个人或小组背诵课文,并进行背诵比赛。
2. 课文理解:(1)课文《大小猫洞》讲述了什么故事?(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3)课文中的猫洞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小猫洞》的作者和背景。
2. 课文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背诵比赛。
3. 课文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4. 词语解释: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5. 句子分析: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修辞手法。
6.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文《大小猫洞》的阅读理解和思考题目。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大小猫洞》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活动。
大小猫洞导学案
11、《大小猫洞》导教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学习本文流利的思路、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进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虑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籍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敬客观,全面考虑,从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
【教课重难点】1、领会本文中层层推动的论证方式。
2、指引学生培育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3、学习多角度、全方向、辩证的思想方式。
【导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考考你的脑瓜子1、兰兰经过某市时,正巧那边发生了大地震,为何兰兰却平安无事呢?2、爷爷熟读兵书,但是每次下棋都输给他人,请问他用的是什么兵法?3、有一次,老李买了一只狗,买了一篮子骨头,他歇息时,用一根 5 米的绳索将狗拴在路边树上,将骨头放在离狗8 米的地方,但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骨头被狗叼走了,你知道为何吗?答案:( 1)她坐飞机经过(2)兵来将挡(3)狗在树的另一端,骨头在这一端时,它们相距8 米。
二、走进作者金克木 (1912 年 8 月一 2000 年 8 月) ,原籍安徽寿县。
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他是我国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学贯东西,精通多国语言,对东西方文化好多领域有宽泛研究,是有名的诗文、学者。
三、检查预习:1、为以下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填汉字:泮宫( )仆人( )爵士()晏婴()势()必2、发挥想象选择以下词语写一个句子(起码三个)下马威前呼后应仆人必然绚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文章的思路3、概括中心论点4、怀疑五、合作研究:(一)、你感觉牛顿的做法合理吗?为何?(二)、迅速阅读课文( 1—— 11 段)作者是怎样对待牛顿给猫开两个洞的?作者以为牛顿不是不灵巧,而是讲科学,尊敬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大小猫洞》教案
《大小猫洞》作者:(金克木)灵感思路知识点: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从故事中得出的道理;学习本文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的故事,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道理,展开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尊重客观实际,全面考虑问题,积极培养人本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1.重点:体会作者从故事中得出的道理,及本文的语言技巧。
2.难点:学习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培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引读: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导学:1.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质疑?请概括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作者怎样推断这两个故事靠不住的。
3.作者不论其真假,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么新的道理。
博讲:二、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
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本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三、写作方法1.采用隐喻手法,思想内容深刻含蓄。
如:在“牛顿开猫洞”的分析中,以猫隐喻人;在“晏子使楚”的分析中,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
一方面本文的论点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中的,需要读者去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从而把握文章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
另一方面,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以猫指人也就是被管理者,写出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以人的高矮喻人的等级,而以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隐喻了做事从实际需要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的:(请学生读)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
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文本解读】谋篇立意(导入)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
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理应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理应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爵(jué)士仆(pú)人矮(ǎi)小徒(t ú)步效率(lǜ)辉煌(huáng)脱(tuō)离尊(zūn)重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A.伸张正义寻根究底不计其数闭门造车B.出死入生同舟共济真假难辩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C.长篇大论为民请命投机取巧平淡无奇D.匹夫有责无独有偶前呼后拥各霸一方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C)A.泮宫(pàn)晏婴(yàn)爵士(jüé)(“爵”应读“jué”)B.仆役(bú)玲珑(líng)效率(lǜ)(“仆”应读“p ú”)C.祭孔(jì)称心(chèn)状元(zhuàng (“尊”应读“zūn”)D.宰相(zǎi)尊重(zhūn)大殿(diàn()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能够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对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实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
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
先叙事再分析,接着实行想象,最后实行总结。
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以前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实行考虑。
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
(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
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三、精句赏析(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
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
“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
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点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
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准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
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个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理应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理应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理应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理应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点出发。
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巩固提升学习目标)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
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
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理应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理应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个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
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文学家、学者。
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文庙的门,从文庙的门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前呼后拥:名满天下:徒步:5、判断下列各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自看管?(反问)(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设问)楚人:门是供人走的。
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
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
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
小国的城小,门也小。
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自看管?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参考:不是。
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
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