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屏蔽的方式及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壳屏蔽的⽅式及原理分析
1
1、屏蔽的商业必要性
笔者提出的⼀个重要概念:
⼀个项⽬在计划阶段就要考虑屏蔽问题,这样花费在屏蔽措施上的成本才会最低。

若等到问题暴露出来再去查漏补缺,往往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屏蔽措施往往带来费⽤和仪器重量的增加,若能以其他EMC⽅式加以解决,就尽量减少屏蔽。

(⾔下之意屏蔽是最后⼀招)
对于PCB应注意以下两点:
1、使导线及元器件尽量靠近⼀块⼤的⾦属板(这个⾦属板不是指屏蔽体)
2、使电⽓部件及线路尽量靠近地层(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扰、地层可以吸收部分⼲扰)这样,即使是需要加屏蔽,也可以降低对屏蔽效能(SE shiedling effectiveness)的需求。

2、屏蔽的概念
屏蔽相当于⼀个滤波器,放置于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上,对其中的⼀部分频段形成⾼阻抗。

阻抗⽐越⼤,屏蔽效能越好。

对于⼀般⾦属,0.5mm的厚度就能对1MHz的电磁波产⽣较好的屏蔽效果,对100MHz能有⾮常好的屏蔽效果,问题在于薄层⾦属屏蔽对1MHz以下或孔隙来说,屏蔽效果就不⾏了,本⽂重点介绍这⽅⾯。

3、⼤的间距、矩形屏蔽会更好
(1) 电路之间、屏蔽之间更⼤的间距能够减少相互⼲扰;
(2) 矩形(或不规则)的屏蔽外形,能够尽量避免频率共振;正⽅形的外壳往往容易引起共振;
但总的来说,电路板⼀般位于屏蔽体内,其元器件、线路等都会改变预期的共振频率点,所以不必太操⼼。

4、趋肤效应
趋肤深度
⼯程上定义从表⾯到电流密度下降到表⾯电流密度的0.368(即1/e)的厚度为趋肤深度或穿透深度Δ:
式中:
µ-导线材料的磁导率;
γ=1/ρ-材料的电导率;
k-材料电导率(或电阻率)温度系数;
上图:不同频率下三种⾦属的趋肤效应深度(频率越⾼,深度越浅,越趋肤);趋肤效应以传导的⾓度看,是希望趋肤深度深的,那表⽰导线的利⽤率⾼;但是对于屏蔽,是希望趋肤深度浅的,这样就能以较薄的⾦属屏蔽更多的电磁频段;50Hz的趋肤深度5~15mm,很难屏蔽……
⽤于屏蔽的⾦属应有良好的导电及导磁性能,厚度根据⼲扰的最低频率所产⽣的趋肤深度来定。

⼀般1mm的低碳钢板或者1µm的镀锌层就能满⾜⼀般的应⽤。

(这也是实际中常看到机箱壁上镀锌的原因)
5、孔隙
如果屏蔽体的整个壳体是⽆缝⽆孔的,那么对于30MHz的电磁波来说,要达到100dB的衰减效果不是难事。

问题就在于他们不是⽆缝⽆孔的:
在⼀个完美的屏蔽壳体上开⼀个洞,相当于构成⼀个半波共振缝隙天线,屏蔽效能SE与孔的最⼤尺⼨d、电磁波波长λ关系如下:
那么对于之前提到的30MHz,波长10m,假设有⼀个USB⼝(孔径对⾓线尺⼨10mm),换算下来SE为54dB,d越⼤,SE越⼩。

我们常⽤到的电磁波频段:
我们在常规应⽤中制造出的⼲扰及谐波频段:
孔隙、平率与屏蔽效能的⼤致关系:
要达到40dB的SE,通常需要⽤导体垫圈、弹簧夹指来进⾏密封,注意内部元件与屏蔽罩的间距、数据总线与开孔和缝隙之间的距离。

还要注意,当屏蔽体中有电流,且电流的前进⽅向上有孔缝挡路,迫使电流绕⾏时,将引起孔缝类似天线⽽发射磁场,通过孔缝变化的电压产⽣磁场。

6、低频磁场的屏蔽
采⽤⾼磁导率的合⾦材料(如⾮晶合⾦、坡莫合⾦),按⼀定规格制成屏蔽罩,可⼤幅度减⼩磁场影响。

7、截⾄波导
8、垫圈
采⽤良导体,⽤于填缝,能承受⼀定的挤压变形,抗腐蚀、经久耐⽤.
9、可视组件的屏蔽
10、通风孔的屏蔽
将通风孔做成两种形式:
(1)⾦属⽹格(类似蜂窝铝板)
(2) (截⾄)波导
11、⽤喷漆或电镀的塑料
因为开模塑料美观轻便,所以时常使⽤,对这种情况,⼀般在塑料杯⾯喷涂导电材料,因为导电层厚度不可能太厚(微⽶级),实际效果不怎么样。

对于⼆类电器(class II),还可能增加静电放电(ESD)的可能性。

⼆类电器:这类电器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没有接地要求。

12、⾮⾦属屏蔽
如碳纤维或导电聚合物(导电塑料),但是⽆论如何其SE都不及⾦属的好。

13、屏蔽罩的安装
14、板级屏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