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2. 柏林最早的托儿学校
1819年,德国的幼儿教育家、《柏林工农周刊》杂志 编辑瓦德切克(Wozzeck,1762—1823)创立了柏林最早的 托儿学校。同巴乌利勒季节性托儿所不同,这所托儿学校面 向的是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弟,是常设托儿所,目的是为幼儿 提供营养膳食、细心照料、良好管理和整洁环境。最初,托 儿学校招收了12名9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实行24小时保育。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二、 幼儿学校运动
(一) 欧文及幼儿学校的创办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19 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于1816 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学前教育机构。欧文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新社 会观》(又称《论人类性格的形成》)(1813)、《致 新兰纳克郡报告》(1820)、《新道德世界书》(1849) 和《自传》(1857)。
在未能得到捐助时,就从市、镇的金库中支付。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1839年,拜恩政府内务部还制定了在当时德国各邦中最为详 细的有关学前教育的规定,它代表了当时德国各邦的学前教育政 策。这一规定有以下特点:①贯彻控制但不予以支持的政策;② 坚决反对在托儿所里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教学;③鼓励 儿童在室外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④强调宗教教育和道德教 育。可见,德国各邦对贫民子女所采取的教育政策,目的都是维 护社会治安和统治秩序,想控制但又不想提供实际的支持,但毕 竟吸收了一些英国幼儿学校的做法,如注重儿童的室外游戏等, 这给当时德国沉闷的学前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二、 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
弗利托娜(Fliedner,1800—1864)从1822年开始担任阿尔萨 斯州威尔特城的新教派牧师,曾两次前往英国参观幼儿学校。 1835年5月,她在自己的教区建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 更名为“幼儿学校”,招收2岁至义务教育年龄的贫穷工人子女40 名。幼儿学校校舍十分宽敞,房屋周围有极好的游戏场。弗利托娜 的幼儿学校对以莱茵省为中心的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她的影响 下,1842年成立的幼儿学校达27所。弗利托娜十分重视幼儿教师 培训,1836年,她把“看护修女养成所”合并到她的幼儿学校。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图8-1 福禄培尔式幼儿园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二) 别劳夫人的历史贡献
别劳夫人是德国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的领袖,为支持福禄培尔幼 儿园的普及,为根据福禄培尔方法全面改造教育和向国外宣传福禄培 尔幼儿园做出了突出贡献。福禄培尔幼儿园被普鲁士政府禁止开办时, 别劳夫人曾为撤销“幼儿园禁令”而奔走努力。福禄培尔去世后,她 一方面在国内积极组建各种福禄培尔协会,宣传福禄培尔思想,并用 这些思想指导幼儿园实践;另一方面还向国外宣传福禄培尔幼儿园。 1850年,她利用教育博览会的机会到伦敦讲演宣传;1851年,她奔赴 巴黎,耗时三年宣传并实践福禄培尔教育方法;1858年,她应邀访问 比利时、荷兰,在那里播下了幼儿园发展的种子;1860年,她历访瑞 士各个都市;1871年,她走访意大利,把福禄培尔幼儿园引入那里。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三) 幼儿学校的相关政策
1. 国库补助金政策
1833年,英国开始实施教育国库补助金政策,政府每年从国库中拨款 2万英镑作为对初等学校的建筑补助金。但直到1840年,幼儿学校才开始从 这项政策中受益。同年8月,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 校检查项目的训令,并提出包括学校设备、娱乐和身体练习、劳动、艺术 模仿、学习音标、自然赏识、阶梯教室教学和纪律等方面共34项补助项目 。视学官提出的这些项目可以看作对当时大多数幼儿学校特点的总结,同 时也表明了英国政府对于幼儿学校的设施、设备,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的 态度。项目倾向于对读、写、算和阶梯教室教学训练,以及将娱乐限定在 休息时间内等的检查,反映了怀尔德斯平传统方法的影响。当时欲接受国 库补助的幼儿学校,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但补助金额十分有限。 19世纪50年代末,幼儿学校的就学率达到了贫民子女的12%左右。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三、 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一)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
1837年,福禄培尔(Froebel,1782—1852)在德国勃兰根堡开 办了一个旨在发展幼儿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 将该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福禄培尔幼儿园(见图8-1)的创立 使学前教育由“看管”转向“教育”,标志着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 的诞生。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处于工业革命时代;70年代,以德 意志帝国的成立为背景,是资本主义大发展时代;80年代,德国资 本主义很快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政党逐渐 壮大,福禄培尔幼儿园也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一、 保育所与托儿学校 1. 巴乌利勒保育所
9世纪初期,德国已经有了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其中最 早出现的是由侯爵夫人巴乌利勒(Pauline,1769—1820) 设立的巴乌利勒保育所。巴乌利勒侯爵夫人从慈善家立场 出发,致力于贫民救济工作。她出于对贫穷母亲们的理解 和对穷苦孩子健康的关心,在法国帕斯特莱侯爵夫人创办 育儿院的启示下,于1802年在多特蒙德设立保育所,作为 其救济机构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拓展阅读
19世纪前,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的最初20年,为解决因妇女劳动力就业而 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各地建立了不少私立的、冠以各种名称的学 前教育机构,其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且多为季节性机 构。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勒开设的保育所。 第二阶段发生在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阶段,德国 的学前教育政策有一定的进步性,德国的幼儿园继续朝着多轨的方 向发展。1924年,德国政府颁布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 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该法案 基本上定下了现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的教育视为 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二) 怀尔德斯平及幼儿学校运动
1. 幼儿学校创办的目的
怀尔德斯平创办的幼儿学校是以贫民、工人阶级的子女 为对象,以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他说:“培养好 的体质必须是我们在儿童管理上的第一目的。”他看到当时 由于劳动阶级的生活贫困,致使他们的子女畸形成长,幼儿 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成人忙于生计将子女丢弃在家里,幼 儿因为缺少照看而经常发生从楼梯上滚落、在家被火烧伤等 意外伤害。因此,怀尔德斯平开办幼儿学校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3. 对幼儿学校教师的要求
怀尔德斯平对幼儿学校的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认为教 师应有“受人欢迎的风采”,“生气勃勃的气质”,“很 大的忍耐性、温顺、坚韧、冷静、精力旺盛,具有关于人 性的知识,尤其是虔诚——朴素的、诚实的,而且实际的 虔诚”。另外,他还强调,幼儿学校的教师必须研究幼儿 的心理状态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学前教育史
第8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习目标
分析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了解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特征; 比较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差异。
第8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本章导读
本章介绍了近代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历程和重要历史事 件。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制度,在这一背景下,近代幼儿公共教育产生了。最早诞生的近 代学前教育机构是英国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它一度成为欧洲一 些国家学前教育的楷模。到19世纪中期,德国的福禄培尔所创办 的幼儿园,又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效法的榜样,福禄培尔的学前教 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国。到19世纪末,学前教育 在西方各国教育制度中已粗具规模,确立了基本的基础地位。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2. 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怀尔德斯平非常重视幼儿学校的智育。他为幼儿规定的智育内容 主要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宗教等。这些内容实际上是 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教育阶段。在这一问题上,怀尔德斯平 背离了欧文反对幼儿进行系统书本知识教学的主张,致使他的幼儿学 校具有主智主义性质而遭受批判。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一、 贫民幼儿保育政策
17世纪后半叶的英国开始了持续百年之久的“圈 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家园而聚集于城市成为 城市贫民,并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而成为工人。在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对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的隔离、保护 和教育逐步被纳入英国政府的管理范畴。1696年, 时为贸易殖民地委员会委员的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写了两份咨询报告。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四、 德国各邦的学前教育政策
(一)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初,一些幼儿保育设施先后在各地设立,再
加上多种介绍英国幼儿学校著作的出现,使得德国各邦
政府开始注意学前教育并制定了诸多政策。最著名的是
1825
·
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并使其父
母能安心工作。费用主要依靠有慈善心的富有居民捐助,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2. 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欧文关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劳动阶级的悲惨生活和工作条件,以及 贫穷、饥饿和愚昧对儿童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摧残。他从人道主义立场 出发,基于性格形成理论,特别注重学前教育。他尝试把工人阶级的幼 儿放到最好的教育环境里,通过集体合作的游戏、实物教学、教师的人 道主义态度等教育形式和手段,来促使幼儿合理性格的形成。欧文的幼 儿学校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 所学前教育机构,开启了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公共教育的先河。他的 幼儿学校至今仍是集体主义保育思想和实践的源泉。但是,由于欧文将 发展教育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并试图仅仅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 因此他的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拓展阅读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一分为二,两个国家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路 线。在东德,幼儿教育被纳入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成为公立教育 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西德,幼儿教育又恢复了魏玛共和 国时期的传统。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持了西德的学前教育传统。
第二节
英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1. 幼儿学校的创办
1800年,欧文接任苏格兰新兰纳克一家大型纺织厂的经 理,并开始在那里实施其社会改革及教育实验。当时工厂的环 境非常恶劣,不利于幼小儿童性格的形成。他分析了三个方面 的原因:一是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狭窄的空间和简陋的设备都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二是父母们忙于赚钱养家,很少有时间、 精力考虑子女的教养和教育;三是父母缺少知识,不懂得如何 养护和教育孩子,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因此,欧文在推行 一系列改善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措施的同时,非常重视教育, 又为工人及其子女创办了一系列教育设施。欧文幼儿教育的理 论基础是性格形成学说,即环境决定人的性格。
第一节
德国的近代学前教育
拓展阅读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德国的学前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期就出现了慈善性 质的幼儿保育和教育机构。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曾出现了 幼儿学校运动, 并开始了幼师培训工作。19世纪三四十年代,福禄培 尔创办幼儿园以后,对西方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 重视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两者的紧密联系。政府历 来主要把学前教育视为福利事业,交给教会、慈善团体和私人办理,不 对学前教育做硬性规定。学前儿童教育注重通过游戏和其他自由活动的 方式来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把学 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制,作为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德育内容上,怀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预防贫穷儿 童的道德堕落,消除虚伪、下流、贪欲、残酷、粗暴等不道德行为; 培养爱怜之心、服从父母、守秩序、正直、勤勉、节制和尊重私有财 产等德行。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爱”和“赏”,即热爱儿童,以 奖励代替惩罚,即使要惩罚儿童也要带着悲伤和遗憾的表情。
第二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