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方言“问人”类疑问代词浅析
五河方言“问事物”类疑问代词研究

( 3 ) 官人 每可 怜 见 , 俺 穷 人 家 有甚 末 东 西 去 ( 《 古
今 杂剧 》 )
能和意义相结合 的原则 , 把 五 河 方 言 疑 问 代 词 分 为
“ 问人 ” 、 “ 问事物 ” 、 “ 问处所 ” 等 七类 , 并对“ 问人 ” 类 疑 问 代 词 进 行 了介 绍 。 以 下 主 要 介 绍 五 河 方 言 中 “ 问 事
《 汉语 方 言大 词典 》 有“ 谎子” 一词 , 释为 : “ < 代> 什
、
问 事 物
么 。 江淮 官话 。安 徽 怀 远 。也 作 ‘ 谎厮 ’ 。 ” 而 根 据
《 汉 语 大 词典 》 解释 , “ 谎” 主要 有 “ 虚妄的话 , 假话 ” ; “ 虚 假 ”; “ 荒诞 离 奇 ” ; “ 欺骗 , 哄 骗 ”; “ 犹 黄 ”; “ 用 同
关于“ 什么” 一词 , 吕叔湘在 《 近代汉 语 指代 词》 中
还指出 , “ 在 敦煌 写卷 中 , 还有 单写 作 ‘ 没 ’ 、 ‘ 莽 ’ , 以 及 加前缀‘ 阿’ 作 ‘ 阿没 ’ 、 ‘ 阿莽 ’ 的。 ”
物” 类 疑 问代 词 , 文 中部 分 方 言词 采 用 同音词 代 替 法
厮 ” 在古 代汉 语 中释 为 “ 骗子 ; 浮 浪子 弟 ” , 如《 元 曲送 》 中“ 我 死 之后 有 那 等 谎厮 上 门来 ” 。此 外 , 《 说 文 通 训
定声》 释“ ”: “ 按犹诳也 , 妄也 , 段 借 为忘 , 《 广雅 ・ 释
当主语 、 宾 语 和 定语 。作 定 语 时 , 定 语 和 中 心 语 之 间
来 表 示 。此 外 , 为 了行 文 简便 , 文 中 例 句 主 要 采 用 不 同年 龄 层 人 群 的 通 用形 式 , 挂一 漏 万 之 处 , 还 ) 缘 没不 攒身 入 草 , 避难 南 皈? ( 《 李凌 变文 》 )
浅谈正定方言疑问句中的语气词

浅谈正定方言疑问句中的语气词作者:张靖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正定方言疑问语气词所能进入的句法结构入手,对其进行全面描写分析考察,从而归纳出正定方言疑问语气词的特点,以及语气意义和表义功能。
关键词:正定方言疑问句语气词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66-02疑问语气词传达的是疑问信息,表示疑问语气。
普通话中对疑问语气词的问题历来争论不一,见仁见智。
比如:吕叔湘(1980)承认只有“吗”、“呢”为疑问语气词;陆俭明(1982)提出了两个半语气词的观点。
尽管正定方言属于官话方言,但是其表示疑问语气的方式也不乏特殊之处。
正定方言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如下几个:呗[p?藓]、呀[i?藜]、咧[li?藜]、唻[l?藓]、哩[li]、也[ie],欸[ai]、朔[?拶uo]、□[?廾?覸]。
“呗” 读[p?藓]。
这个语气词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用于疑问句里,而且是是非疑问句,表示询问的语气,负载询问信息,它的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疑问语气词“吗”。
例如:(1)你家今年还盖房子呗?(你家今年还盖房子吗?)(2)他哩头还疼呗?(他的头还疼吗?)(3)这是新来哩学生呗?(这是新来的学生吗?)(4)当明儿(明天)你们还来呗?(明天你们还来吗?)(5)老李家打架哩事儿你知道呗?(老李家打架的事儿你知道吗?)(6)旅游哩人们今儿个儿还走呗?(旅游的人们今天还走吗?)对于这种疑问句的作答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或者直接用谓语动词来回答,即“v或者不v”。
“呀” 读[i?藜]。
这是一个表示揣测的疑问语气词,常用于是非问句中中,用于是非问句时与语气词“呗”不同的是多数对肯定的答案抱有怀疑的态度。
例如:(7)你自个儿干活儿,沾(行)呀[i?藜]?(你自己干活儿,行吗?)(8)这新来里厂长呀[i?藜]?(这是新来的厂长吗?)(9)你上学呀[i?藜]?(你上学吗?)(10)大队这回真哩改革呀[i?藜]?(大队这回真的改革吗?)(11)他们都来厂子呀[i?藜]?(他们都来厂子吗?)(12)他们会唱这个歌儿呀[i?藜]?(他们会唱这首歌儿吗?)这六个例句里蕴涵着说话人对事情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主观判断,不过这种主观判断往往与听话人的肯定答案是相反的。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第一篇: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安、焉、奚、恶、盍(盖)等;常用的疑问语气词有: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三类。
(1)指人的。
有“谁、孰”。
a “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
b “孰”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
如:“吾与徐公孰美?”译为“哪一个”,一般只作主语。
它还可指物、处所。
“孰与介”表比较:如“吾孰与徐公美?”;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
(2)指物的。
有“何、胡、奚、曷”等。
“何”:作主、宾、定、判谓,a 常用来询问原因或方法,如:“许子何不为陶冶?”译为“什么”“为什么”;b 询问处所,如“子欲何之?”译为“哪里”。
“胡、奚、曷”经常a 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或“怎么”,如“子奚乘是车也?”;b 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为”“曷为”,询问原因。
c “奚以”询问方法。
(3)指处所。
有“安、恶、焉”。
a 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
相当于现代的“在哪里”。
如“焉置土石?”;b 也可作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处所。
如“沛公安在?”c 还可以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哪里”。
d “焉”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
如“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
古汉语文言虚词-疑问代词助词副词归类(转)

第三节疑问代词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何”“曷”“奚”“胡”“恶(wū)”“安”“焉”“几”“几何”。
汉魏时期出现“何物”“何等”,是询问事物的,相当于“什么”。
“谁”“孰”主要用来询问人。
例如:(1)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歧予望之。
(《诗经·卫风·河广》)——按:歧,通“企”,踮起脚跟。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尚书》里有一“畴”字,也是用来询问人的,相当于“谁”。
例如:(4)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尚书·尧典》)——按:此例《史记》翻译成“尧曰:‘谁可顺此事?’”“谁”在汉魏以后也说成“阿谁”。
例如:(5)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何”“奚”主要用来询问事物,可以翻译成“什么”。
其中“何”偶尔也写作“可”。
例如:(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2)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诗经·小雅·苕之华》)——按:此例意思是,人拿什么吃,拿什么饱?(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诗经》里“以”有时也是疑问代词,当“何”字解。
例如:(4)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诗经·召南·采蘩》)汉魏时期产生的“何物”“何等”相当于上古的“何”,也是询问事物的,可以翻译成“什么”。
例如:(5)所谓尸解者,何等也?(《论衡·虚道》)(6)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
”禇因举手答曰:“河南禇季野。
”(《世说新语·雅量》)(7)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卿何物?”(《世说新语·方正》)(8)大鬼过后,捉得一小鬼,问:“此何物?”曰:“杀人以此矛戟……”(《搜神记·夏侯弘》)“胡”有人说是“何故”的合音,用来询问原因,可以翻译成“为什么”;但也可以用来询问其它事物,可以翻译成“什么”。
近代汉语疑问代词研究

近代漢語疑問代詞研究王力《漢語史稿》上古時期就分為“三系”:指人、指物、指處所。
在先秦时是相当清晰的,到了汉代以后,界限就不那么清楚了。
近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那、何、底、什么(麽)、怎、争等。
界限已经不像先秦诗那么清晰了。
一、疑代代词“谁”“谁”和“孰”是都是自上古汉语就较多使用的询问人的疑问代词,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归入“指人”一系。
中古以后“谁”成为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最主要的问人代词。
进入句子后,多充当主语、宾语。
同时近代汉语里的“谁”除了表示疑问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例如:表否定、表示出乎预料、用于虚指或任指等。
(一)“谁”用于疑问。
在句子里主要做主语,表语,或宾语。
1.问人例:①不道卿短小,卿先祖是谁?(《晏子赋》)②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茶酒论》)(2)用于询问事或物或人物关系。
如:①食忍草牛与露地白牛谁迟谁疾耶?(《祖堂集》卷二十《五冠山瑞雪寺和尚》,a734页)②于此法中,谁静谁寂?(《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29页)③女郎是谁家之女?姓何字谁?(敦煌本《搜神记》a873 页)④师问曰:“汝名名谁耶?眷属多少?(《景德传灯录》卷一《马鸣大士》,12页)例①②问物,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孰”或近代汉语的“那(哪) 个”;例③④问姓名,相当古代汉语的“何”或近代汉语的“甚(甚么)”2.“谁”用于反诘问,表示否定。
在句中通常处于主语的位置。
“谁”等于“无人”,“谁不”等于“人人”。
例如:①看人无数,皆言帝城之内敢有此事,谁不叫呼!(《叶净能诗》)②凡圣闻珠谁不羨,瞥起心求浑不见。
(《祖堂集》卷十四《石鞏和尚》)③师曰:谁不受用?”(《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福州广平守威禅师》)(二)“谁”又在反诘问句中,用反问的形式表示出乎预料。
例如:①仰山云:“谁击你破鼓!”(《祖堂集》卷十六《沩山和尚》)②师云:“谁要你肉山倒地!”(又卷八《疎山和尚》)③昨与我儿生死隔,谁知今日重团!(《大目乾连冥间救母文)(三)“谁”在近代汉语里又用于虚指或任指。
方言“咋”“咋的”反问句的评价意义探析-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方言“咋”“咋的”反问句的评价意义探析-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代汉语论文第四篇:方言咋咋的反问句的评价意义探析摘要:咋咋的是东北方言常用疑问代词,文章以东北方言词典和文艺作品中的方言语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的反问形式及其引发的评价功能。
共时层面上咋咋的句式的情态义主要有询问、测度、反诘三类,从询问客观情状到表达情感态度,主观化程度逐渐增强。
咋通常与语气副词、副词等组合构成反问形式,咋的主要在是非型、特指型反问句末尾作话语标记。
咋咋的反问评价功能主要有惊喜、建议、指责、辱骂等,负面性居多。
关键词:咋; 咋的; 反问; 负面评价;咋咋的是东北方言常用疑问代词,随着二者疑问义的逐渐虚化,出现了表反问、、任指、虚指等非疑问用法。
共时层面上的咋咋的主要有三种分布状态,一是作疑问代词使用,有疑问义、具体指代义;二是作一般指代词使用,仅有抽象指代义;三是作话语标记使用,既无疑问义也无指代义。
在反问形式中,咋主要是作一般指代词,咋的多为话语标记。
一、咋咋的反问的形式特征咋咋的典型反问形式的区别在于,咋通常与语气副词、副词、能愿动词等组合表达或强化反问语气,咋的多在是非型、特指型反问句末尾作话语标记来强化反问语气。
我们发现咋反问句多沿用询问方式、原因等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咋[原因]+能+VP/A+(语气词)?咋[原因]+这么/那么+A/VP+(语气词)?咋[原因]+还+VP/NP+(语气词)?咋[原因]+就+VP/A/NP+(语气词)?咋[原因]+又/才/净/尽/老()+VP+(语气词)?还/可+咋[方式]+VP+(语气词)?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咋[原因]后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可以存在形式,句中的副词属于反问标志,有副词出现时命题表达肯定意义;二是上述句式中的副词、能愿动词、代词等可以按一定组合方式排列共现来强化反问语气,都属于反问标志;三是最常用的语气词是呢,句中语气词能够引起语调的变化,也属于反问标志。
万州方言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的搭配

万州方言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的搭配在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与疑问代词都能承载疑问信息,但三者并非是缺一不可的。
万州方言也是如此,在不同情况下三者有不同的搭配。
标签:万州方言语气词疑问语调吕叔湘先生曾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语气的表达,“语调是必需的,语气词则可有可无”,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
黄伯荣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书中表示影响句子语气或用途的分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种:语调、语气助词、语序、说话人的态度表情。
语调和语气助词这两个因素被摆在前面,其中“语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指出:“只要把相应的陈述句的语调变成疑问语调,就成了是非问句”。
例如:(1)他去食堂吃饭↘。
——他去食堂吃饭↗?这里借用曹剑芬在《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中的说法:疑问句的平均音高总是高于相应的陈述句,其语调轮廓都是上升的或者相对趋平的;陈述句都是下降的。
为了在字面上便于区别,暂且用“↗”表示趋升的疑问语调,用“↘”表示趋降的陈述语调。
在相应的陈述句里带入疑问词语,加上疑问语调,就变成了特指问。
如:(2)他去食堂吃饭↘。
——谁去食堂吃饭↗?把陈述句的谓语部分换成并列的几项,再加上疑问语调,就变成了选择问。
如:(3)他去食堂吃饭↘。
——他去食堂吃饭还是回家吃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陈述句和疑问句这个转换系统之内,语调有着重要的区别作用,它承载着疑问信息,具有语法意义。
在例(1)中,两者语序和用词完全相同,仅语调不同,因此只有语调负载着疑问信息,起着区别语义的作用。
我们知道,汉语里句子的语调是必要条件,只要有了语调,哪怕句子成分不完整,甚至只有一个字,它仍能被称为句子,比如独字句:“好!”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语调和句类是相符的,但疑问句中的疑问语调、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都负载着疑问信息。
就表面看没有办法将其疑问信息的负载直接归结到疑问词“谁”或者疑问语调上,如例(2)。
五河方言中“AB”式形容词

语言新探五河方言中“AB”式形容词文/王欣怡摘要:五河方言中“AB”式形容词丰富且独特,本文分析了“AB”式形容词的结构以及拓展结构“A不死B”式,并且分析了它们的语法功能。
关键词:五河方言;“AB”式形容词;语法功能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淮河中游,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4′~33°21′与东经117°26′~118°24′之间①。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年)的分区,五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
在五河方言中,“AB”式形容词的语料丰富且特别。
这类词中,B是单音节形容词,A对B起修饰作用,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
这类词结构固定,同一个B一般只能受到一个A的修饰。
一、“AB”式形容词的结构(一)“AB”式形容词词表豁丑豁辣豁苦豁热豁闷豁累豁饿瘟臭瘟腥瞎矮瞎瘦鲜甜喷香几酸齁咸通红窗黄须青须紫生疼挺硬冰凉滚烫滚热清冷雪白乌黑剔亮透活p h aŋ潮啊脏(二)关于A在以上列举的31个五河方言中的“AB”式形容词中,共有21个不同的A,其中有16个A只能与一个B 搭配,占总数的76%。
这些“AB”式形容词有一部分在普通话中也存在,例如“乌黑”、“冰凉”、“喷香”等,但在五河方言中,这些词的词意都比普通话加重了,而且还可以变换成A不死B式,程度较AB式更深,这是与普通话有区别的地方。
根据“AB”式词语的结构类型,把A分为三类1.“AB”式形容词是附加式,A为一个词缀,表示程度的加深。
“豁”、“瘟”、“瞎”、“须”在“AB”式形容词结构中,都可以修饰不同的B,都是表示程度的加深,所以把它们看作是词缀。
这四个词缀都只能修饰贬义形容词,表达厌恶的情绪。
例如“瞎”可以组成“瞎矮”,但不能组成“瞎高”,“豁”可以组“豁闷”,不能组成“豁开心”。
有时候“豁”也可以修饰“甜”,但是“豁甜”表示甜到令人讨厌的意思。
可见“豁”“瘟”“瞎”“须”这四个词缀带有厌恶的附加意义。
万荣(荣河)话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

万荣(荣河)话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作者:聂晶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8期摘要: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关于代词重叠现象的研究相对薄弱。
对荣河话中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作出简要分析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荣河话中关于代词重叠的特殊用法。
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都可重叠使用,对所指代的人称起到强调的作用。
荣河话中的疑问代词按指称对象可以分为六类且都可重叠使用,疑问代词的重叠根据语用场合的不同,表达不一样的隐含义。
关键词:荣河话人称代词疑问代词代词重叠功能荣河镇是老荣河县城所在地,于1954年与万泉县一起合并为万荣县。
荣河镇位于万荣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100个重点发展的小城镇之一。
荣河话属于中原官话区。
笔者将分析荣河话中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用法。
一、人称代词(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用法基本同普通话一致,特别之处在于,在荣河话的某些句子中,人称代词可以重叠使用,起到明显强调的作用。
如:(1)——这是谁的书?快点过来拿走。
——我我我乃(我的)。
(2)——你看看你把这弄成什么了?——不是我,是他他他。
(3)——你你这人怎么就是这样啊!(二)人称代词的复数和双数形式1.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不包括人称代词的双数形式),是用读轻声的“的[ti]”或“俚”加在单数形式后来表示,如上述表格所描述,其相当于普通话里的“我们”“你们”“他们”,用法也大致相似,独特之处在于,人称代词的复数也可以重叠使用,如:(4)——你的干嘛呀?(你们干嘛呀)——我俚锻炼呀,你去不?恰的一起走么。
(我们锻炼去,你去吗?咱们一起去。
)(5)——我来帮你们收拾东西吧。
——不用了,我俚我的弄就好了。
2.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双数形式人称代词的双数形式是在“我”“你”“他”“恰”后边加上“两”或者“两外(两个)”来表达,有且只有这两种形式。
如:(6)——买东西我两(外)去就行了,你们在家等着。
芜湖方言中表疑问的词的概述

芜湖方言中表疑问的词的概述作者:汪木英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8期摘要:本文在前人关于疑问代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芜湖方言中部分疑问代词的用法,对其从问地点、问时间、问数量、问原因和目的、问人、问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语境中的例子向读者展示芜湖方言中表疑问的词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芜湖方言疑问代词一、方言疑问代词研究状况芜湖位于官话区和吴语区的交界处,主要通行江淮官话和吴语,但是由于历史移民和地形的影响,各地区错综复杂地分布着不同的方言。
在历史汉语方言的研究中,音韵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80年代后期,方言语法的研究受到重视,如李如龙、张双庆的《代词》,主要展现了吴语、赣语、香港等地区的代词方言系统。
由于疑问代词也属于代词系统,所以方言中表示疑问的代词也随着方言的研究而不断深入发展,很多学者也在方言疑问代词的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如《安庆方言疑问代词体系》、《黄冈方言疑问代词》、《新泉方言疑问代词》等等。
①二、芜湖方言中一般疑问代词1.问地点:“哪块”、“哪毫子”“哪块”、“哪毫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哪里”、“什么地方”,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如:②(1)哪块来的水,书都湿透了个?(作主语)(2)你妈妈到哪块ki了?(你妈妈去哪里了?)(作宾语)(3)哪块/哪毫子的菜便宜毫子唉?(哪里的菜便宜点?)(作定语)(4)你在哪块/哪毫子七的饭唉?(你在哪里吃的饭啊?)(作状语)2.问时间:“好晌子”、“好久”“好晌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什么时候”、“几点”,可以询问一天内的时间,也可以询问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在句中可作主语、谓语、定语和状语。
如:[1](5)好晌子高考唉?(什么时候高考啊?)(作主语)(6)现在是好晌子唉?(现在是几点啊?)(作谓语)(7)你从好晌子开始学开车的哎?(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开车的工?)(作介词的宾语)(8)你好晌子七的饭唉?(你什么时候吃的饭啊?)(作定语)(9)我好晌子讲过滴种话噻?(我什么时候讲过这种话啊?)(作状语)在芜湖方言中,“好晌子”还可以表示事情发生的早。
疑问代词用法讲解

疑问代词用法讲解(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疑问代词用法讲解疑问代词的用法1. 疑问代词的用法。
五河方言合音词再探

五河方言合音词再探-大学语文论文五河方言合音词再探陈亮摘要:五河方言中的四类合音词以动词类和代词类为主,从合音词的声韵调与合音成分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五河方言合音词的构成形式,并概括其特点,这为进一步了解五河方言中合音词的整体概貌提供了一定的材料支持。
关键词:五河方言合音词构成形式特点一、引言“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淮河中游,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4′~33°21′与东经117°26′~118°04′之间。
”[1]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分区,其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
笔者曾对五河方言四类合音词的用法进行过描写,以下则从合音词的构成形式及其特点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五河方言合音词。
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将形成合音词的几个音节合称为合音成分,并用“□”来表示无字可表的合音词。
此外,本文所记录的合音词以新集镇语音为标准,部分语料则参考了先前研究成果,挂一漏万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二、合音词的音节构成形式从合音词的声韵调与合音成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合音音节的语音构成模式类型有直选类合音和选变类合音两种”[2],直选类合音就是合音词声韵调直接从合音成分中选取,选变类合音就是合音词声韵调从合音成分中选取后又有所变化,以下就从这两大合音形式来探讨合音词的构成情况。
(一)直选类合音1.前声后韵前调式这种形式的合音词由前字的声母和韵母及后字的韵腹和声调组成,上述所举的两个合音词的声韵调相同,由“去啊”和“去家”这两个词分别合音而来的。
(二)选变类合音1.变韵母式三、合音词特点合音成分通过直选和选变的方式形成合音词,这是合音词形成的共同形式和特点,而在五河方言合音词中,既有这种多数方言合音的共同特点,也有其自身特性。
(一)合音词音节声、调多取自合音前字,韵母多取自合音后字本文主要涉及了五河方言中21个合音词,声母取自合音前字的比例为95.2%,变声母的比例为4.8%。
疑问代词问句教学(修改)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使用疑问代词问句来引导学生思 考或讨论,例如“你们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或“你 们认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疑问代词问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使用
语言学习
在学习外语时,疑问代词问句是掌握该语言的重要部分。它们帮 助我们理解不同语言的疑问句结构,并学会正确的使用。
文化交流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疑问代词问句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了解这 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误解。
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合 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提高疑问代词问句的运 用能力。
归纳总结法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疑问 代词问句的用法,加深对 疑问代词问句的理解。
课堂活动设计
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使用疑 问代词问句进行对话,增强实际
运用能力。
问答接龙
教师提问,学生使用疑问代词问句 回答,再由下一个学生使用疑问代 词问句继续提问,形成问答接龙。
疑问代词的用法示例
人称疑问代词用法示例
“你是谁?”、“哪个是你老师?”
地点疑问代词用法示例
“你在哪里工作?”、“这个教室是几楼? ”
事物疑问代词用法示例
“你喜欢吃什么?”、“你买了多少本书? ”
选择疑问代词用法示例
“你要喝咖啡还是茶?”、“你是想去公园 还是电影院?”
02 疑问代词问句的结构与特点
问题解决方法与策略
方法1
01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疑问代词的用法,并
能够正确区分。
方法2
02
强调疑问句的语序规则,通过模仿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正
确的语序。
方法3
03
针对特殊疑问句的变体,进行专项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
疑问词教学课件

06
疑问词教学评估与反思
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标准
观察法
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评估疑问词 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疑问词教学的反馈和 建议。
测试法
设计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疑问词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标准参照法
将学生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评估疑问词教学的效果。
疑问词的语法作用
疑问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是构成疑问句的重要语 法元素。
疑问词的分类
疑问代词
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疑问词,如“谁”、“什么”、“哪” 等。
疑问副词
用来表示方式、程度、时间等的疑问词,如“如何”、“怎 样”、“何时”等。
疑问词的作用
01
02
03
表达疑问
疑问词是构成疑问句的基 本元素,用于表达对某种 事物或情况的疑问。
教学重点
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疑问词之间的异 同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用法。
适用年级
适用于所有年级。
课堂互动教学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适用年级
课堂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疑问 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 等活动,以促进课堂互动 。这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交 流、互相学习并掌握疑问 词的用法。
难点在于如何创建有趣 的语境,以便学生能够 积极参与并学习。
比较教学法
总结词
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疑问 词的概念和用法。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如何选择适当的比较对象,以便 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疑问词的概念和用法 。
交城方言的疑问句研究

交城方言的疑问句研究摘要:山西方言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当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方言之一。
交城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部边缘,与清徐县、文水县、方山、娄烦相邻。
交城方言是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对交城方言的研究除潘家懿的《交城方言》外,几乎很少。
疑问句虽然是交城方言中的一个小类,但在日常用语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山西方言特色。
本文以交城方言的疑问句为研究对象,对交城方言的疑问句进行详细的平面描写的同时将其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疑问句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所在,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交城方言疑问句特点和语法意义。
交城话的指示代词有近指和远指之分,它们都有不同的语音变读形式。
从不同例举可以了解交城话指示代词的构成、用法和意义,并追溯其源流。
关键词:交城方言指示代词近代汉语疑问句一、引言1.1目前方言疑问句的研究情况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多为方言语音、词汇的研究,而关于汉语疑问句的研究,学者大多都集中在对中古汉语疑问句的研究上。
所以对于方言疑问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很少有专门的著作。
可查阅到的有关方言疑问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1.1.1个别地区方言疑问句研究吴青峰的《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和《涟源古塘方言与蓝田方言疑问句比较研究》,甘于恩《闽方言疑问句比较研究》,李科凤《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卢红艳《天门方言疑问句研究》,以及李会荣的《娄烦方言疑问句研究》。
都分别从材料的搜集、描述,与普通话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1.2语法专题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朱德熙发表《汉语方言的两种反复问句》开始,汉语方言的疑问系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对其定义、结构、生成以及在汉语各种方言的分布都成了国内外学者深入探讨、研究的重点。
在这个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有:朱德熙、刘丹青、李希凡、王世华、施其生,他们大多以研究反复问句。
郭校珍的《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中特别对山西晋语的疑问系统及其反复问句,晋语反复问句的中置成分等作了详细的描述与解释。
五河方言

五河话四级考试———★——中国标准话语言研究中心五河命题组准考证号___ 姓名__ ____ 座位号____ 本份试卷分为选择题,简答题两部分.本试卷共有30 道小题,总分150 分,标准答题时间15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A、B、C三个供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根据题目选择意思最近的答案。
共25小题,每小题4分) 1.许清()A.形容河水清澈 B.形容女孩长的漂亮C.说明一个人清白2.不吱生拉()A. 夹生饭B.不说话C.表示行动一点声响都没有3.格斯()A.跳蚤的别称B.骚别人的痒痒处C.跳舞4.我的孩类()A.胎儿B.男孩C.女孩D.语气助词5.掉毛灰()A.聪明B.很脏C.掉毛了6.皮脸磨牙()A.做鬼脸B.长的怪样子子C.形容人调皮捣蛋D.嘻闹7.稀里斜歪()A.形容人不正经B.形容人长的丑C.形容东西没放正8.闷屁塞炕()A.形容生病大样子B.身体缺陷C.形容垂头丧气的样子9.灰浪土起()A.形容吸烟时的烟气B.空气中灰尘飞舞的样子C.狼狈不堪的样子10.刀菜()A.用刀切菜B.用筷子夹菜C.一种野菜11.雀癍()A.一种小鸟B.麻雀C.黑痣12.咕尺咕尺()A.活动活动B.喝水的声音C.用胶水粘东西13.麻狼带()A.形容人很厉害 B.很结实的带子C.口袋D.快坏了的带子14.不择食()A.饿了B.心里不舒服C.不挑剔15.耳不丝脏()A.很脏B.一点也不脏C.西面很干净16.脚达车()A.上车B.自行车C.刚刚才做17.尖雀(A.一种小鸟B.捕杀鸟C.形容人老奸巨猾18.溜门子()A.走进屋里B.到别人家玩C.向屋里跑19.显的活嚎()A.和人比赛吼叫B.惨烈的叫声C.讽刺一个人没本事还乱显派20.生人盖()A.形容一个人硬充好汉B.不认识的人C.形容人的脸很圆21.布楼()A.用嘴咬一个物体B.用脚踢一个物体C来回拨动一个物体22.赶爽代? ()A.赶路快B.形容非常快乐C.做啥23.烧少世道()A.不正劲B.少了点什么C.在干什么24.张及()A.人名B.形容伸开双手C.关系好25.张倒()A.形容人滑倒了B.不正常C.人名二.简答题(请根据具体语境回答下列问题,共计3小题,前两题每小题10分,个、第三题30分。
说说三门吴语里的疑问代词

说说三门吴语里的疑问代词三门湾乡音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三门,宁海南乡,象山南乡,临海下乡,椒北,甚至天台东乡、仙居中东部,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
共说本地话,同做文明人。
后台回复字典即可查汉字的吴语三门话读音三门吴语里的疑问代词见下表:1.1选择疑问词三门吴语里的选择疑问词只有“哪(`no2)”,如“哪得哪里、哪個哪个人、哪只哪个/只、哪部哪一部”等等。
1.2普通疑问词1.2.1问人三门吴语里一般用“何人(ghae1/kae2/kae5 nin)”来问人,同普通话的“谁”,其中“何”字在这里念法特殊,三门各地有“ghae1(咸)、kae2(敢)、kae5(小称调)”几种念法,如:今日何人来过?(今天谁来过?)我书何人驮去爻?(我的书谁拿走了?)另外,还有用“zae1人”来问人,笔者认为是“是何人”的连读,意思和用法同“何人”。
1.2.2问事物三门吴语用“何物(a2/ka2/ka5 m)”来问事物,同普通话的“什么”,“何”字在这里念法一样特殊,三门各地有“a2(矮)、ka2(解)、ka5(小称调)”几种念法,如:何物物事揢牢定?(什么东西拿着?)何物事干?(什么事情?)另外,还有用“za2物”来问事物,笔者认为是“是何物”的连读,意思和用法同“何物”。
1.2.3问处所三门吴语一般用“何里(a2/ka2/ka5 ghi)”来问处所,同普通话的“哪里”,“何”字念法同“何物”里的“何”,“里”字则通音化,念成轻声的“ghi”,如:你台州何里人?(你台州哪里人?)渠得何里去爻也不识。
(渠哪去了也不知道。
)另外,还有用“`la2里”来问处所,笔者认为是“在(`le2)何里”的连读,意思和用法同“何里”。
1.2.4问原因三门吴语问原因的疑问词有“装法、怎装法、为怎個、怎個、□(dau3)”等等。
(一)“装法(tsaon1 fae5)、怎法(tsa1 fae5)、怎装法(tsa1 tsaon1 fae5)”三门吴语里的“装法”和“怎装法”同普通话的“怎么”,其中的“法”只念小称调,如:今日装法/怎装法迟到爻咛?(今天怎么迟到了?)合同装法/怎装法朆签?(合同怎么没签?)屋里装法/怎装法介乱?(家里怎么这么乱?)(二)“为怎個(ghiu3/ghue3 tsa1 ki3)、怎個(tsa1 ki3)”三门吴语里的“为怎個”和“怎個”同普通话的“为什么、怎么”,如:你为怎個/怎個要箇主做咛?(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讴你难装,为怎個/怎個不听?(叫你不要做,为什么不听?)(三)“□(dau3)”三门吴语里的“□(dau3)”也是“怎么、干嘛”的意思,如:□无之做咛?(怎么不能做呢?)讴渠过来□欸?(叫他过来怎么了?)1.2.5问目的三门吴语里用“装何物(tsaon1 a2/ka2 m)”和“装物(tsaon2 m)”来问目的,同普通话的“干什么、干嘛”,其中“装物”是“装何物”的连读形式,如:小后生,介迟爻还出来装何物/装物?(小青年,这么晚了还出来干什么?)在屋里装何物/装物㖤?(在家里干嘛?)1.2.6问方式三门吴语里问方式的疑问词有“怎(tsa1)”“怎生(tsa1 sen3)”“怎子(tsa1 tsy2)”“怎子范(tsa1 tsy vae2)”“怎范(tsa1 vae2)”和“怎范子(tsa1 vae2 tsy5)”等,都同普通话的“咋、怎么、怎样”,后面的单字动词还可以叠用,如:怎/怎生/怎子/怎子范/怎范/怎范子读=怎/怎生/怎子/怎子范/怎范/怎范子读读=怎么读怎/怎生/怎子/怎子范/怎范/怎范子装=怎/怎生/怎子/怎子范/怎范/怎范子装装=怎么办怎/怎生/怎子/怎子范/怎范/怎范子烧=怎/怎生/怎子/怎子范/怎范/怎范子烧烧=怎么烧其中“怎生”里的“生”在三门及临海上乡(府城音)都念sen3,和普通话“生”读音相似,而周边的仙居、温岭等地后字都是念san1,而且临海上乡不分“臻深”,故认为是三门临海在这个字上读了文读音。
五河民间口语

五河民间口语
沙麻神道——指责行为冒失、粗鲁、害怕人。
屁眼打闪——形容高兴的样子
屁精壳子——骂人语,意思是无赖。
还在麦糠里眨巴眼——指小孩还在娘肚里没出世
花羔——得意忘形。
例句:你美的像花羔一样。
花色——指人和行为,贬义。
例句:你这个花色,意即你这个人;他花色点子不少,意即他歪门邪道不少。
花花绕——花架子,故意绕弯子,故弄弦虚。
花里胡抄——花俏
花瓜驴卵子——(事情)糟了,乱了。
阿里不糟——乱七八糟
你偏的——偏,上声,炫耀自己。
你娘的——“娘”字音标不出来,多为老资格人的口头语,听不清就是“你拿的”。
你把我尿(sui)的?——你耍我的?
张嘴一个豆——有求必应
没有屌差——差,去声。
没有屌差为赞叹词,有“很多”、“来劲”的意思。
没有大走溜——没有大出入
抛里抛气——指做事讲话莽撞的人。
近义词:愣头青。
杠叽杠叽——互相抱怨,小吵;形容小狗逃跑时的叫声。
别猫猴——小孩玩皮,浑身弄脏,大人批评他是“猫猴子”。
五河土话:“别猫猴把你别哪里去了?”意思是“你藏到哪里去了?”
连一根马毛也没有——什么都没有。
这里没有你(或他)的份,例句:他算什么?这里没有他一根马毛。
海峡两岸闽台闽南方言疑问代词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闽台闽南方言疑问代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期刊名称】《海峡人文学刊》
【年(卷),期】2021()3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海峡两岸闽台闽南方言疑问代词的六种用法,即表示问人或事物、问处所或方位、问时间、问程度或数量、问方式或性状、问原因等六种不同的用法。
其次,列举大量例句比较研究了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六种用法的疑问代词所表现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同与异。
最后,对闽台闽南方言疑问代词差异进行小结,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语音差异,包括读音上的差异、双音节与三音节的差异、闽南方言合音现象;二是语素差异,包括语素选择的差异、词缀形态的差异。
【总页数】15页(P67-80)
【作者】马重奇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7.2
【相关文献】
1.马重奇先生《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述评
2.闽台闽南方言重迭式动词比较研究
3.闽南语三个次方言区疑问代词"偌""若""夥"
4.海峡两岸闽台闽南方言指示代词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 4 月
蚌, j } 学院 擎稚
J o u r n l a o f Be n g b u C o l l e g e
个” 、 “ 哪个 ” 、 “ 乃么 ” 、 “ 哪么 ” 、 “ 乃 几个 ” 、 “ 哪几个 ”
这 九个 , 在 句 中主要 充 当主语 、 宾 语 和定语 。其 中前 五 个疑 问代 词 的单 复 数 形 式 同形 , 而 后 四个 疑 问代 词 只 能用 于表示 疑 问代 词 的复数 形式 。
du c e d t h e f o r ms a n d u s a g e s o f t h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p r o n o u n s o f” a s k i n g p e o p l e ”i n Wu h e d i a l e c t , me a n wh i l e
Ke y wor ds: W uh e d i a l e c t ;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p r o n o u ns ; a s k i n g p e o p l e
“ 五 河县 位 于安 徽 省 东北 部 , 地处 淮 河 中游 , 行 政 区域 介 于北 纬 3 2 。 5 4 一3 3 。 2 1 与东经 1 1 7 。 2 6 一
和归纳 , 总结 了“ 问人 ” 类疑 问代词 的基本使 用情况 , 为五河方 言的进一 步研 究提 供材料 支持 。
关键词 : 五河方言 ; 疑 问代 词 ; 问人
中图分类号 : H 1 7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 2 0 1 4) 0 2— 0 0 5 5— 0 4
d i s p l a y e d i t s i n t e g r a t e d u s a g e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v i d e d ma t e r i l a s u p p o r t or f Wu h e d i a l e c t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
不 同年 龄 层人 群 的通用 形 式 , 如有挂 一 漏万 之 处 , 还
( 1 ) 先 主谓 日 : “ 向 者之 论 , 阿谁 为 失? ” ( 《 三国 志》 卷 三 十七 )
( 2 ) 只今坐寒窗 , 相从欢无谁 。( 《 太仓梯米集》
( 3 ) 。
七类。本文主要介绍“ 问人 ” 类疑问代词 , 文中部分 方 言词 采 用 同音 词 : 这 些疑 问代 词 的使 用 范 围 并 非全 都 覆 盖 到全
县 各个 片区 , 但 也 并 不 能 因此 就把 它 们 排 除在 县 方 言之外 , 因而 在描 写这 类方 言 时 , 会 就其 使 用范 围等 情 况 加 以说 明 。为 了行 文 简 便 , 文 中例句 主要 采 用
第 3卷
第 2期
Ap r .20 14 Vo 1 . 3. No . 2
五 河方言“ 问人 " 类疑 问代 词 浅 析
陈 亮
( 广西 民族 大学 文学 院 ,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6 )
摘
要: 五河方言 归属 于中原 官话 的信蚌 片, 通过对五河 方言 中“问人 ” 类疑 问代词 的形式和语 法功 能的客观 描 写
方 言 疑 问代词 分 为 “ 问人 ” 、 “ 问事 物 ” 、 “ 问处所” 等
1 谁、 谁个
吕叔湘在《 近代汉语指代词》 中指出 , 古代汉语 疑问代词一般多用 “ 谁” 和“ 孰” 来表示。汉代 至唐 代 还 出现 过 “ 阿谁 ” 形式 , 例如( 1 ) 。 中古 以后 “ 谁” 字 独 占优 势 , 到宋元 时期 , “ 阿谁 ” 又变 成 了“ 兀谁” , 例如 ( 2) 。到 明清 时期 , 又有 说 “ 谁 个 ”的 , 例 如
Th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Pr o no un s o f” As k i n g Pe o pl e ”i n Wu he Di a l e c t
CHEN Li a ng
( S c h o o l o f L i b e r a l A r t s ,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N a n n i n g , 5 3 0 0 0 6 , G u a n g x i )
Ab s t r a c t : T h e Wu h e d i a l e c t b e l o n g s t o Xi n — B e n g c l u s t e r o f Ce n t r a l Ar e a ma n d a r i n . I t c o n c r e t e l y i n t r o -
1 1 8 。 0 4 之间。 ” l 1 根据《 中国语言地图集》 ( 香港 ) 的 划分 , 五 河方 言属 于 中原 官 话 信 蚌 片 。五 河 方 言 中 的疑 问 代 词 数 量 较 为 丰 富 , 根 据 黄 伯 荣 先 生 等 在 《 现代汉语》 中提出的词类划分依据 , 并结合 疑问代 词定义 , 即“ 指 对 人 物 或 情 况 起 询 问求 代 作 用 的代 词” _ 2 』 】 %, 采 用 句 法 功 能 和意 义 结 合 的原 则 , 把 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