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不同郁闭度下套种楠木的改造研究

合集下载

师宗县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

师宗县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

2022年第16期现代园艺杉木是我国南部山区的一个栽培区域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传统用材树种,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

杉木在师宗县村村有种植,特别是在高良、五龙、龙庆3个主要种植乡镇,已经达到了户户有杉木,现已形成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从栽植到生产加工均已形成了完整的市场,是师宗县极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户增收保小康不可缺的林产业。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有很大部分杉木林生长、产量都出现了急剧下降,给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大量的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得不到及时修复,给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往对以防护功效为主的林分开展修复的探讨和实践比较多,对区域内已形成产业的单一用材树种因认知上存在是人工营造树种,对其产生的退化没有从根源上探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经济产能退化会对产业不可持续性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并开展好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十分必要。

1师宗县林木资源及杉木人工林退化林分现状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隶属曲靖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常年温和,日照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4~344d,年日照1626h,年平均降水量1235.6mm,土壤主要以红壤、黄红壤为主,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1.1林木资源情况师宗县土地总面积278300.0000hm2,有森林面积152570.3011hm2,森林覆盖率54.82%,森林蓄积量9400096m3,天然林面积83766.302hm2、天然林蓄积量4549559m3;人工林面积68803.9991hm2、人工林蓄积量4850537m3。

杉木在师宗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师宗县通过推广实施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全县营造了5767hm2杉木,随着该批林木经济收益的显现,各种杉木加工企业引进落户到师宗发展,使对杉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植户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了杉木的种植工程中,种植面积、规模不断扩大,现全县已种植有杉木人工林面积43366hm2,成为云南省速生杉木林基地县之一,促进了师宗县杉木林产业的迅猛发展。

不同郁闭度人工林套种楠木影响研究

不同郁闭度人工林套种楠木影响研究

伐 ) 共 6种 林 分类 型进 行对 比试 验 , 2 1 , 于 0 0年 2月 完成 了楠木苗 木套种 , 这 6种 楠木 林两 个不 同坡 位 在 各均 匀设置 6个 永 久 标 准样 地 , 个 样 地 3个 重 复 。 每 分别 于 2 1 0 0年 1 2月 和 2 1 年 1 01 2月对 各样地楠木 苗 木保存 率 、 木 高 度 及地 径 3大 因子 进行 观 察 量测 , 苗 总结 对 比 , 行结果 分析 。 进
间伐 后 保 留林 分 郁 闭 度 在 5 % ~6 % 最 有 利 于 苗木 生 长 。 0 0
关 键 词 : 工 林 ; 伐 强 度 ; 木 : 种 人 间 楠 套
中 图分 类 号 :7 s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9 4 ( 0 2 O — 4 — 17 -9 4 2 1 ) 80 90 0 2
21 年 8 02 月
J m r nS ec ad e nl o Mo Ge cne n e o  ̄ u f e i Th o
熊 色科 技
第8 期
不 同郁 闭度 人工林 套 种楠 木影 响研 究
陈恩群
( 建省 政 和 国有 林 场 , 建 政 和 3 3 0 ) 福 福 5 60
摘 要 : 对 不 同郁 闭度 人 工 林 套 种 楠 木 进 行 了 实验 , 果表 明 : 人 工 复 层 林 中套 种 楠 木 苗 木 。 针 结 在 苗木 生 长
表 现跟林 分 间伐 强度关 系密切 , 经过 结果 比较 分析认 为维持 杉木人 工林林 下套 种 的楠 木苗木 正常生 长,
1 引 言
楠木 为樟科 常绿 大 乔 木 , 喜湿 耐荫 , 布 区位 于 分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潘惠均【摘要】在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开展杉木0.45,0.60,0.75和0.95等4种郁闭度下浙江楠和红豆树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在郁闭度0.60的林下最大,其次为郁闭度0.45和0.75的林下,郁闭度0.95林下浙江楠成活率和生长最差;随林分郁闭度增加红豆树成活率、苗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小.因此,杉木林下套种浙江楠以林分郁闭度0.60左右为宜,套种红豆树林分郁闭度保持0.45左右.【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1206-1208)【关键词】浙江楠;红豆树;郁闭度;生长【作者】潘惠均【作者单位】金华市婺城区农林局,浙江金华321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浙江楠(Phoebebournei)和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优良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也是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二级保护树种。

两个树种均为珍贵高档建筑、家具、雕刻和精密模具的良材,还可应用于制造胶合板、漆器等[1]。

此外,浙江楠和红豆树树体高大端庄、雄伟,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是我国南方城市园林建设中重要的绿化树种。

当前,市场上浙江楠和红豆树木材价格持续升高,导致野生资源过度利用,而自然更新不良。

由于分布区狭窄,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资源愈来愈少。

同时因生长缓慢,成材时间较长等原因,多年来人工造林发展缓慢。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建设,珍贵树种的高效培育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探索杉木珍贵阔叶树复层林建设的适宜模式,对于浙江楠和红豆树等珍贵阔叶树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本研究开展不同郁闭度杉木人工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生长的研究,为两个树种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

1.1 研究区概况试验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果场,供试林分为30号小班,1994年营建的杉木人工林,杉木平均胸经13.6cm,树高11.3m。

两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内套种的闽楠生长状况比较

两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内套种的闽楠生长状况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在杉木林速生生长阶段和干材生长阶段的林内,经间伐后 套种闽楠。闽楠造林保存率较高,林木生长状况较好。试验结果 表明:闽楠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生长分别达到 0.87 ~ 0.92m 和 0.58 ~ 0.63cm。在杉木干材生长阶段套种的闽楠(GZ 处理)生长 状况优于速生生长阶段(SZ 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GZ 处理与 SZ 处理处理比,闽楠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增加 5.8% 和 8.6%, GZ 处理与 SZ 处理闽楠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间差异均已达到显著 水平。除了杉木林在干材生长阶段杉木自然稀疏,使林内光照增 强有利于胸径生长外,杉木速生生长阶段消耗较多林地营养物质, 杉木此时凋落物回归林地较少,而在干材生长阶段杉木凋落物增 加,加上套种闽楠,闽楠的凋落叶可以促进杉木针叶的分解,林 内凋落物加快了分解,林内土壤肥力有所恢复,促进了闽楠生长。 这种异龄复层林分,不仅可以孕育适合闽楠早期生长空间,而且 可能促进杉木生长,培育大径材,同时具有深远的生态意义。
院学报,1989,9(3):263-271. [4] 杨承栋 . 杉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J]. 世界林业研
究,1997,10(4):34-39. [5] 崔国发.人工林地力衰退机理及其防止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199(6 5):
林业科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年第 32 卷第 1 期(总第 501 期)
两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内套种的闽楠生长状况比较
郭 滨
(三明市梅列区陈大林业站,福建 三明 365000)
[ 摘要 ] 试验研究在杉木林速生生长阶段套种闽楠(SZ 处理)和干材生长阶段套种闽楠(GZ 处理)的生长状况,结 果表明:闽楠在杉木速生阶段和干材生长阶段林内均可以套种,生长状况较好。6 年生闽楠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为 5.2 ~ 5.5m 和 3.5 ~ 3.8cm。闽楠在 GZ 处理林内生长高于 SZ 处理。GZ 处理与 SZ 处理比,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增加 5.8% 和 8.6%, GZ 处理与 SZ 处理闽楠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

从生产力、微生物、育林措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缘由,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营林措施、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来改善地力衰退,保护杉木人工林。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土壤一、引言土壤退化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国林木中常见的地力衰退,地力衰退又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理化性质变差,林下的植被变得相当稀少,使得杉木人工林地内都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的这种情况。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发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并且被人称为“第二代效应”。

当时在国外就有人为了提高林木的产量,将种植的天然阔叶林改为种植针叶人工林。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人工林都有地力衰退的情况,其中我国针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情况研究得最多。

我国对杉木人工林最早的研究应该在60年代初,在之前更是出版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专辑,从侧面表现出我国人工林的衰退很严重,急需改善。

二、地力衰退的表现(一)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的一个直接表现是人工林生产力的下降。

很多有关于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报道大多数都与人工林生产力有关系。

陈乃全、尹建道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块地下,二代林的生产力都下降得很明显;方奇根据杉木林分资料分析出,林分的生长量随着连载的代数增加而越来越少;湖南、江西等地还出现了杉木连载成活率下降甚至幼林的生长都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下降随着杉木林地力衰退越来越严重,我国开始对杉木林的微生物也进行了研究,发现杉木幼林根部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比非根部的土壤含的微生物数量多,但随着林木的生长,微生物的含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其中杉木从幼龄林到中林龄这一段时期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大量下降,但快到成熟期时,微生物的含量又有所回升,但这时期微生物的含量仍然远远低于幼龄时期,使得土壤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收到了一定的阻碍,引起了土壤的退化。

杉木人工林栽培的试验

杉木人工林栽培的试验

2023-11-11•试验目的和背景•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和分析目录•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试验目的和背景01探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技术试验旨在研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02验证不同栽培措施的效果通过对比不同栽培措施下杉木的生长情况,验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03优化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通过试验结果,为经营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案。

试验目的试验背景国家政策支持01国家重视林业发展,鼓励人工林种植,为杉木人工林栽培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02杉木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和家具材料,市场需求量大,开展杉木人工林栽培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

学术研究03杉木人工林栽培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在从事相关研究,为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试验材料和方法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消毒、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种子来源试验所用的杉木种子来自福建省的杉木种植基地。

这些种子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以保证其遗传品质和适应性。

种子来源0102试验地点试验地位于福建省的某山区,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合杉木的生长。

试验面积试验面积设定为20亩,分成10个小区,每个小区2亩。

试验地概况播种在试验区域内进行播种,每个小区采用不同的播种密度进行试验。

播种密度分为1000株/亩、1500株/亩、2000株/亩、2500株/亩、3000株/亩五种。

施肥在生长过程中,对各小区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以观察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观测和记录对每个小区内的杉木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树高、胸径、病虫害情况等。

观测周期为一年,每年观测一次。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施肥条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分析试验中的杉木人工林生长速度较自然林快,年平均增高约1.5米。

生长速度树高树径生长周期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树高和树径的增长与栽培和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探究楠木与杉木混交的造林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

探究楠木与杉木混交的造林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

林业科学农家参谋-97-NONG JIA CAN MOU探究楠木与杉木混交的造林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林实践为例邓伟科(广东省连山林场,广东清远,513200)【摘 要】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稀缺,人均林木占有量较世界平均水平少之又少。

混交林模式的营建,不但能够提高林分生产力,增强森林功能的多样性,还能减轻我国林木资源稀缺的压力。

鉴于此,本文以广东省连山林场楠木与杉木混交建设的实践为例,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混交造林技术要点。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广东省连山林场的楠木与杉木混交林营建经验,提出混交造林技术与管理要点,促进我国造林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楠木与杉木;混交林;造林技术;森林资源杉木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速生树种,连山是广东杉木中心产区之一,其优良的生长特性被广泛的应用到混交林建设项目当中。

楠木是一种珍贵树木资源,由于历代的过度砍伐利用已经濒临灭绝。

广东省连山林场的楠木与杉木混交建设,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林地资源。

在促进杉木成林成材的同时,实现对楠木资源的合理保护。

这是贯彻我国木材战略储备建设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广东省连山林场楠木与杉木混交建设项目目标与现状分析为响应我国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发展号召,广东省连山林场2012-2016年新建楠木、杉木混交林约8000亩。

投入资金约1360万元,其中约1088万元的财政预算基础建设投入资金,余下部分是林场的配套资金。

以广东省连山林场2015年木材战略项目为例,项目建设2667亩混交林,其中新造楠木林1000亩,改培杉木林1667亩。

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包括100万元的财政预算资金,余下100万元为林场的配套资金[1]。

在广东省连山林场的楠木与杉木混交林项目具体实施之前,连山林场对林地进行了调查,确定了混交林的建设布局。

杉木人工林不同郁闭度对其林下套种的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杉木人工林不同郁闭度对其林下套种的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生长情况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 结果见表 3 。可见 , 各种间伐后的林分与未间伐林
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 1 %的极显著水平 , 其中 d 处理与其它各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 了极显著水平 , 即上层
镐 7 . . 3 3


杉木林分保 留郁闭度为 0 5 .5时, 其下套种的南方红豆杉林分的生长情况与杉木林分保 留郁 闭度为 0 2 、 .5
随着林分的继续生长 , 内环境将逐渐发生变化, 林 杉木和南方红豆杉 的生长也将逐渐发生分化 , 这两 种树种 的种 问关系将发生何种变化、 其最佳混交 比例是多少等 ,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观察和研究加
以论证 。




[ ] 郑万均. I 中国树木志[ 北京 : 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8 . 1 3 9 [ ] 任曼琼 , 日宝 , 2 周 童巧珍 , 南方红豆杉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湖南 中医药大学学报 , 0 ( ) 7 等. J. 2 9 6 :5 0
[ ] 付海真. 3 广东省生物防火林带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国土与自 J. 然资源研究, 1,2 : — 6 2 0 ()9 9. 0 5
[ ] 龚益广 , 4 黎颖锋 , 冯
3 0.
沛. 广东省西江林场生物防火林带效益分析 [ ]林业科技 , 0 ,8 6 :8— J. 2 32 ( ) 2 0

7 7.
[ ] 吴幸连. 3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防护林科技 , 0 ( )2 — 2 J. 2 9 6 :1 2 . 0
[ ] 廖国华. 4 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福建农业学报 ,09 2 ( )7 — 1 J. 20 , 1 :5 8 . 4

不同林分修复类型套种楠木对比试验

不同林分修复类型套种楠木对比试验
L O W C A R B o N W 0 R L D 2 0 l 4 , 9
论 述
不 同林 分修 复 类 型套 种 楠木 对比试验
陈 昆( 建瓯市玉山 林业工作 站, 福建 建瓯 3 5 3 1 0 0 )
【 摘 要 】 通过对低产锥栗林、 主伐择伐后的杉木林、 主伐择伐后 的马尾松 套种楠木进行林 分修 复试验 , 通过三年 的观测 , 采用轻基质营养袋楠
好: 低 产 锥 栗 林 林 分 由 于除 草 、 施 肥 等人 为 活 动 频繁 生 长 也 不 试 验 地 位 于 建 瓯 市川 石 乡川 石 村 . 东 经 1 l 8  ̄ 41 0 5 ” 北 纬 错 : 在 主 伐 择 伐后 的松 木林 中 生 长 比 另两 个 林 分 的稍 差 些 。 其 2 7 。 1 6 1 9 ” , 海 拔 高度 2 3 0 m。 为 完成 试 验 选 择 三 块 立 地 、 坡 向 基 中, 主伐择伐后的杉木林套种的轻基质营养袋苗的楠木树 高, 本 一 致 的 林 分 。 这 些 林 分 都 属 于 沿 省 道 瓯 政 线 路 边 一 重 山 的 相 比在 主 伐择 伐 后 的 松 木 林 和 低 产锥 栗林 套 种 时分 别提 高 了 “ 三线林” , 生 态 区位 重要 。 其 中杉 木 林 、 松 木 林 是 到 主 伐 年 龄 5 4 . 5 %和 2 1 . 4 %; 主伐择伐后的杉木林套种的轻基质营养 袋苗 不 能 主 伐 皆伐 而 采 用主 伐 择 伐 的 林 分 .锥 栗 林 为 低 产 低 效 的 的楠 木地 径 .相 比在 主 伐 择 伐 后 的松 木林 和低 产锥 栗林 套 种 林 分 ,三 片 林 分 坡 向 西 南 , 面 朝 公路 ,择 伐 后 林 分 郁 闭度 为 时分 别提 高 了 6 1 . 5 %和 4 0 . 0 % 0 . 4 , 坡 长 为 自然 坡 , 其 中杉木 林 面积 7 5亩 , 松 木林 面积 1 2 0

不同林龄杉木林间伐后套种闽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不同林龄杉木林间伐后套种闽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22)不同林龄杉木林间伐后套种闽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郭滨(三明市梅列区陈大林业站,福建三明365000)摘要:在杉木林的速生阶段(10年生,SZ处理)和干材阶段(19年生,GZ处理)林分内分别套种闽楠,研究不同林龄杉木林间伐后套种闽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SZ处理的树高增长量比CK1提高7.1%;GZ处理的树高增长量比CK2提高3.7%;SZ处理的平均胸径增长量比CK1提高8.0%;GZ处理的平均胸径增长量比CK2提高10.9%,SZ处理与CK1的立木材积增长量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但SZ处理的单株材积比CK1增加9.5%,GZ处理的单株材积比CK2增加14.7%。

,GZ处理与CK2的立木材积增长量间达到显著差异。

速生阶段和干材阶段套种闽楠比较,SZ处理的树高增长量高于GZ处理,GZ处理的平均胸径增长量高于SZ处理,GZ处理的单株立木材积增长量高于SZ处理。

因此,无论是速生阶段还是干材阶段的杉木林,经间伐后套种闽楠都有利于保留杉木生长,不仅可以形成杉木闽楠复层林分,而且对保留的杉木林木有促进作用。

在杉木现有林中改建杉木闽楠复层林分具有生产应用价值和长远的生态意义。

关键词:杉木;闽楠;速生阶段;干材阶段;增长量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22-0060-03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经营一直是当今林业经营者两难的抉择。

一方面,杉木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好,用途广泛[1],是福建省优质的用材林树种之一。

福建省三明市区的梅列和三元是杉木中心产区,其气候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杉木生长,杉木生产力极高,而且杉木人工经营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营技术措施和经验。

另一方面,传统经营的杉木林分多为纯林,造林密度较大,甚至多代连栽,普遍存在地力衰退、易遭病虫害侵袭和森林火灾等生态危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杉木的生长发育[2-5]。

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

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

yuan lin sheng tai进入21世纪,越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的深度思考,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已然成为全球共识,并确立为新时代的主题。

事实上,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为进一步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

林相改造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林木生长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建设需求。

1林相改造相关概述所谓林相即是通俗意义上的“森林外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林冠的层次和森林林木的品质及健康状况。

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其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改造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抗灾防护效果差的山地森林,提高林木的生长稳定性和抗逆性。

除了优化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林相改造有利于提升林木的品质,尽量减少病虫伤害,达到健康生长的目的。

同时,在以往的林地种植模式下,植物高密度生长,林分的林阶模糊,缺乏高低错落的林相变化,而林相改造则提升了其美观性,使之拥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季相变化,从而塑造良好的景观价值。

另外,高品质的林相改造,符合植物生长特性,确保了其健康生长,进而提高了经济林的产量。

2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杉木作为一种绿乔裸子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对净化水质有显著功效。

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讲求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具体相关论述如下:2.1统一规划对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的实施,要兼顾整个林地的整体规划布局,并充分考虑其周边的环境条件,注重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地协调起来。

综合来讲,杉木林的生物类型构成丰富多样,因其强大的生命特性,遍及中国整个亚热带。

如按照叶色的差别,杉木可分为黄杉、灰杉、线杉等。

又如,根据树木树冠形态的不同,杉木亦分为密冠型杉木和疏冠型杉木两种。

正是由于杉木林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差异性,应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在林相改造中,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以确保其健康生长。

楠木与杉木混交造林技术与管理研究——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林实践为例

楠木与杉木混交造林技术与管理研究——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林实践为例

59 名,现 有 林 业 高 级 工 程 师 2 名,高 级 会 计 师 1 名,林
业工程师 22 名,助理工程师 4 名,林场实行规范 科 学 的
管理措施,具有较高 业 务 素 质 的 管 理 人 员 承 担 管 理,具
有较好的承担项 目 的 设 备 条 件. 最 新 二 类 清 查 数 据 显
示,现经营林地有 85374.
5 万 亩 共 区 划 为 64 个 作 业 小 班,
其中:综合抚育 61 小班、面积 14178 亩,疏 伐 3 个 小 班、
收稿日期:
2021

01

05
切法劈除目的树种树干 2m 以下的病虫枝、枯枝或频临
进中幼林生长.
3.
2 整地挖穴
人工明穴整地应注意树木幼苗之间的距离,按照 品
字型错位挖 穴 [1]. 预 留 20d 的 风 化 期,改 善 土 壤 的 理
化情况.
3.
3 混交方式
此次楠木与杉木混交林地建设采取行间混交模 式,
两种树木种植比例为 1∶1[2].
3.
4 苗木的选择
选用不能 低 于 40cm 的 杉 木 裸 根 苗 和 高 于 50cm
的楠木营养袋苗进行混交 [3].
3.
5 苗木栽植
楠木与杉木混交林地苗木栽植,一般在雨后进行,

~3 月是 最 为 合 适 的 栽 植 时 间. 后 续 抚 育 工 作. 确 保
挥着重要作用.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林实践为例,对楠木 与 杉 木 混 交 的 造 林 技 术 与 管 理 经 验 进 行 了 分 析,
针对楠木与杉木混交建设项目目标与现状,提出了楠木 与 杉 木 混 交 技 术 要 点. 为 了 实 现 良 好 的 造 林 效 果,

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分析

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分析

2019Vol.51No.2林业科技情报・23・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分析孙国平(河源市紫金县林业局临江林业站,广东紫金517400)[摘要]近年来,各相关林场在采伐人造针叶林的过程中,广泛存在针叶类树木数量下降的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状况不断恶化,对针叶林的生产运营方面造成较大影响。

为确保林场林地的稳定、持续发展,保证区域生态的多样化,各林场相继采用针阔混交的造林模式,以促进林场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恢复与增强。

以紫金县东风林场为例,简要概述了东风林场的混交林试验环境与试验条件,探讨了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模式的设计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东风林场杉木与火力楠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效果。

[关键词]杉木;火力楠;混交比例;物理特性;化学特性Analysis of Afforest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Mixed Proportions ofCunninghamia lanceolate and Michelia macclureiSun Guoping(Linjiang Forestry Station,Forestry Bureau,Zijin County,Heyuan City,Zijin,Guangdong5174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coniferous trees has declined in the process of cutting artificial coniferous forests in the relevant forest farms.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 adverse situation has been deteriorating,which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niferous forests.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farms and the stability of regional ecology,the mixed afforestation mode of coniferous and broad一leaved forest farms has been adopted successive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toration of forest productiv­ity.Taking Dongfeng Forest Farm in Zijin County as an example,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f mixed forest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the design schemes of Afforestation Modes with different mixed proportion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e and Michelia macclurei were discussed,and the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with different mixed proportions were further analyzed.Key words:Cunninghamia lanceolate;Michelia macclurei;mixed ratio;physical properties;chemical properties广东紫金县地处广东省中部东江流域,离海较近,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充足,县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八成多,但受到东部海风影响,紫金县境内土壤较为贫瘠,马尾松、杉木等纯林生长周期很长,并且在风害的影响下,当地林木成活率普遍较低。

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森林作为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对气候调节、水源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森林还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之一,可以提供木材、药材等资源。

因此,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建设密度合适的人工林是一个重要途径。

杉木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也是木材和纸浆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杉木人工林的建设中,密度的大小对杉木林生长以及林下植被的生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展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对指导杉木人工林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为指导杉木人工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研究区域的选择:根据杉木分布区的特点,选择南方某地作为研究区域。

2. 试验设计:设立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分别为疏林、中密度林、密林。

对每种密度的人工林均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即同一地区的天然杉木林。

3. 生长指标测定:对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以及天然杉木林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等。

4. 林下植被调查:调查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以及天然杉木林中的林下植被,包括种类、数量、覆盖率等指标。

5.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探究不同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规律。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为指导杉木人工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优化杉木林的密度结构,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杉木林冠下套种黑壳楠等4个树种试验

杉木林冠下套种黑壳楠等4个树种试验

杉木林冠下套种黑壳楠等4个树种试验聂颖【摘要】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Ⅱ立地级、郁闭度为0.6的杉木林冠下进行套种黑壳楠、观光木、金叶含笑、南方红豆杉试验。

结果表明:4个树种幼树的平均保存率在97.9%以上,均能正常生长。

生长量大小依次为观光木﹥金叶含笑﹥黑壳楠﹥南方红豆杉,9年生树高、胸径、蓄积量,观光木分别达6.73 m、7.76 cm、20.3971 m3· hm-2;金叶含笑分别达6.17 m、7.06 cm、15.6049 m3· hm-2,观光木、金叶含笑适宜在Ⅱ立地级、郁闭度0.6的杉木林冠下生长。

%The growth of four species ,Lindera megaphylla,Tsoongiodendronodorum,Michelia foveolata and Taxus mairei,under the crow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as tested b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 the canopy density 0.6 and wit h Ⅱ-class site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preserving rate of the four species juvenile trees were above97.9%, all can regular grow-ing.Increment were Tsoongiodendronodorum >Michelia foveolata >lindera megaphylla >Taxus mairei,9-year height,DBH and stand volume per hectare ,Tsoongiodendron odorum were 6.73 m、7.76 cm、20.3971 m3 · hm-2 and Michelia foveolata were 6.17m,7.06 cm,15.6049 m3 · hm-2 ,Tsoongiodendron odorum、Michelia foveolata were suitable to interplant under the canopy density 0.6 ofnceolata with Ⅱ-class site condition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54-56,144)【关键词】黑壳楠;观光木;金叶含笑;南方红豆杉;杉木;套种;生长量【作者】聂颖【作者单位】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尤溪36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5.2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1.)别名岩柴、楠木、八角香、花兰、猪屎楠、鸡屎楠、大楠木、枇杷楠等,为樟科山胡椒属阔叶常绿大乔木。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杉木人工林套种不同树种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王家妍;陈亮;莫冰萍;易弘韬;李刚;周良慧;杨梅;莫雅芳【期刊名称】《桉树科技》【年(卷),期】2024(41)2【摘要】研究杉木林间伐后,于林下套种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缅茄4种树种,对比未套种杉木纯林,分析套种后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多样性,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香梓楠、华盖木、红豆杉与杉木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香梓楠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5 cm、9.8 m、82.22%,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缅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保存率最低,分别为2.4 cm、1.7 m、15.66%。

套种缅茄、香梓楠、华盖木对杉木胸径有促进作用,套种缅茄后杉木树高显著提高。

5种杉木林分林下植被中共出现33科52属60种植物,草本层出现植物15科25属27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灌木层出现植物18科27属33种,以大戟科、茜草科和桑科植物为主;4种杉木混交林林下出现植物比杉木纯林增加24种。

杉木×香梓楠、杉木×华盖木林下植物多样性比杉木×缅茄和杉木纯林显著提高。

综合杉木间伐后套种不同树种表现,套种香梓楠对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更具优势,可作为今后杉木近自然改造的参考模式。

【总页数】8页(P57-64)【作者】王家妍;陈亮;莫冰萍;易弘韬;李刚;周良慧;杨梅;莫雅芳【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相关文献】1.林分密度对白桦人工林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对林分生长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3.不同杉木和闽楠套种模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4.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林分结构差异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坡形对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生长的影响

坡形对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生长的影响

坡形对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生长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1-10T07:22:10.79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1期作者:张亿艳张奕民黄尚才连华萍[导读] 闽楠[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 是我国特有的高级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质的生态景观树种,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木之首,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1-2]。

(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福建三明 365000)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不同坡形(R)和郁闭度(S)两因素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造林成效,尤其是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等生长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比对,为不同郁闭度(0.3、0.4、0.5)杉木林下套种闽楠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坡形,为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筛选出适宜的杉木林郁闭度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不同坡形与郁闭度对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造林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林下套种闽楠造林地选择与坡形和郁闭度有关。

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选择林下套种的造林地杉木林,应选择凹坡且郁闭度在0.4左右的杉木林下进行闽楠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关键词:坡形郁闭度闽楠生长闽楠[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 是我国特有的高级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质的生态景观树种,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木之首,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1-2]。

然而由于人们掠夺性肆意砍伐阔叶林,包括闽楠在内的许多珍贵阔叶树资源越来越少,天然闽楠林资源已濒临枯竭,是国家二级珍稀渐危种。

因渐危,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

利用闽楠早期喜耐荫、喜阴湿、宜肥沃土壤生长环境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不同强度间伐杉木林,在林冠下套种楠木,构建异龄复层林分,在经营杉木大径级的同时,保护和发展闽q楠这一珍贵树种,意义重大[4-5]。

本试验在已有杉木林中采取人工调控技术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种坡形和3种郁闭度进行系列对比试验,比较不同坡形和郁闭度下套种闽楠容器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早期生长表现,试图为筛选合适的坡形和郁闭度杉木林分,为套种闽楠的适宜杉木林分选择提供林业生产实际经验和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楠木在杉木林下套种试验

楠木在杉木林下套种试验

楠木在杉木林下套种试验作者:翁仙平朱相雄潘木勤周智峰来源:《林业科技》2021年第05期摘要:研究刨花楠、闽楠、浙江楠、桢楠4种常见珍贵楠木树种在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的造林成活率、当年新梢数量、长度及新梢基径情况。

结果显示,4种楠木树种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0.0%,均超过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规定造林成活率85%的标准。

閩楠当年新梢值、长度值最高,新梢基径长度位于第2,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刨花楠新梢生长量比闽楠低24.46%,新梢基径比闽楠宽14.92%,其苗木新梢粗壮,生长势极佳。

浙江楠新梢生长量最低,不到闽楠的50%和刨花楠的60%,新梢基径与闽楠的大小相差不大,比刨花楠少15.62%。

桢楠新梢生长量比闽楠低34.91%,新梢基径比闽楠少5.53%,比刨花楠短21.28%。

因此,选择在生态公益林的杉木纯林中套种楠木时,可优先考虑闽楠和刨花楠这2个品种。

关键词:楠木; 杉木; 套种; 试验中图分类号: S 792. 24, S 791. 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1)05 - 0016 - 04楠木(Phoebe zhennan)是我国珍贵的常绿阔叶树种[ 1 ],树形优美,质地坚硬,素有“木中金子”的美称,是庭院观赏及园林绿化优良树种[ 2 ] ,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3 ]。

随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干扰,天然楠木资源日益枯竭,已有多种楠属植物成为了濒危或渐危树种[ 4 ],现存的多为人工栽培。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 ]是杉科杉木属植物。

由于杉木纯林的生态效益没有阔叶林好,在日益重视生态效益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对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杉木纯林改建针阔混交林已迫在眉睫。

有研究表明,杉木与楠木混交有利于楠木生长[ 5 - 8 ],为此,本研究通过在杉木纯林中开展不同楠木品种林下种植试验,分析不同楠木品种的造林成活率、当年新梢数量和长度及新梢基径,以探索出适合当地套种的楠木品种,为以后杉木纯林改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杉木人工林不同郁闭度下套种楠木的改造研究
作者:余养华
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楠木作为生态树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套种改造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对杉木人工林不同郁闭度下楠木的套种改造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楠木的生长情况,包括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存活率与杉木人工林的郁闭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郁闭度为0.53时能够促进楠木的生长。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郁闭度;套种楠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046-03
1 引言
楠木是一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树种。

生态上可以用作城市绿化,对整个地区的绿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上可以用于建筑工程中,例如古代宫廷建设中有很多的楠木建筑;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渐兴起和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断提升,楠木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对整个社会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楠木进行套种改造也成为了顺应社会潮流的必然趋势,杉木人工林下套种楠木是一种现代化的套种方式,在有效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保证了楠木的生长和改造情况。

本文主要对不同郁闭度下杉木人工林套种楠木的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2 实验设计和方案
2.1 实验地概况
实验地位于三明市梅列区陈大国有采育场28林班14大班6小班,年龄15年,平均胸径15.3 cm,平均树高14.2 m,亩株数2 250株/hm2。

地貌为低山,海拔370~550 m,平均坡度28°,坡向北,土壤为红壤,年平均气温20.5℃,最热月平均30.5℃,最冷月平均7.5℃,全年无霜期271~ 325 d,年平均降水量1 600~1 800 mm,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相对湿度76% ,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实验材料
生长年限为15年,郁闭度为0.93的杉木人工林;生长年限为3年的楠木。

2.3 实验地点
楠木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其生长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湿度较高的地区生长较多,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 800 mm,而且有丰富的阔叶林区,为楠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国有采育场28林班14大班6小班,面积为101亩的杉木人工林套种楠木为实验地点。

实验地点地层厚度为厚,坡位为下部,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

2.4 实验方案
该实验地的杉木林在上部和下部坡位分别设立6个面积为1亩的标准地,每个标准地2个对比,对杉木人工林进行间伐,在间伐的过程中根据实验的需要对间伐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杉木人工林的郁闭度呈现不同的状态,例如保留郁闭度为0.23、0.33、0.43、0.53以及0.63等不同的分布情况;然后将楠木进行套种,每公项套种楠木幼苗1 800株。

并且将这些不同的郁闭度与没有经过间伐的杉木人工林套种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楠木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等情况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当年不同郁闭度人工杉木林下套种的楠木的生长情况
对当年不同郁闭度下楠木的平均高度、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进行分析,发现:杉木保留郁闭度为0.53时,杉木的生长情况较好,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都高于其他地区,未经过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楠木套种情况较差,楠木的成活率低于60%。

具体情况见表1。

3.2 楠木当年生长情况方差分析
对当年楠木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进行比较,发现在三者具有显著差异,对方差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分析:通过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年楠木的生长情况,在严格控制间伐情况郁闭度在0.53时楠木的树高、平均地径以及成活率与未经过间伐的情况相比生长情况良好;在郁闭度为0.23、0.33、0.43以及0.63的楠木生长情况具有很大的差异,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由此可见将郁闭度保留在0.53的间伐强度下,楠木的生长效果最佳,各方面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3.3 次年不同郁闭度人工杉木林下套种的楠木的生长情况
对次年不同郁闭度下楠木的平均高度、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进行分析,发现:杉木保留郁闭度为0.53时,杉木的生长情况较好,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都高于其他地区,未经过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楠木套种情况较差,楠木的成活率低于60%,并且与当年的情况相比成活率有了明显的降低。

具体情况见表3。

3.4 楠木次年生长情况方差分析
对次年楠木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差异情况进行分析,详细情况见表4。

分析:对楠木次年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郁闭度保留在0.53时楠木的平均数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郁闭度为0.23、0.33、0.43以及0.63的楠木生长情况具有很大的差异,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与当年的楠木生长情况相比,0.23、0.33、0.43、0.53以及0.63的楠木平均树高、平均地径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未经过间伐的楠木生长缓慢,在成活率上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由此可见楠木的生长情况与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和郁闭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郁闭度控制在0.53时楠木的生长情况最佳。

4 讨论
楠木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建筑用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楠木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渐危树种,为了保证楠木的可持续生长和利用就需要提高楠木的产量,保证楠木的生长情况。

杉木人工林下的套种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以及操作方便等特点,在促进楠木生长的同时增加了林业的附加值,提高了整个林区的经济效益。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国有林场黄坑工区的杉木人工林楠木套种情况进行分析,楠木的生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不同郁闭度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首先对当年楠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平均树高、平均地径以及平均成活率等内容进行比较,郁闭度在0.53时楠木生长良好,树高达到了96 cm,平均地径达到了1.8 cm,平均成活率高达94%,与没有经过间伐的郁闭度0.93下的楠木树高62 cm,平均地径1.1 cm,平均成活率55%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不同郁闭度下楠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

然后对次年楠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仍然是郁闭度为0.53时楠木的生长效果最佳,并且未经过间伐的楠木平均树高最低,与当年相比,增长了24 cm,与0.56郁闭度下楠木增长的37 cm相比效果不佳,而且平均成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这说明对于杉木人工林不同郁闭度与楠木的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郁闭度为0.53时楠木的生长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近年来楠木的产量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大量的砍伐和破坏对楠木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提高楠木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已经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楠木进行套种改造显得格外重要。

楠木的生长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人工杉木林下楠木套种改造的实验,探讨不同郁闭度对其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在郁闭度为0.53时楠木生长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陈恩群.不同郁闭度人工林套种楠木影响研究[J].绿色科技,2012(8):49~50.
[2]陈昆.不同林分修复类型套种楠木对比试验[J].低碳世界,2014,36(18):335,336.
[3]金苏蓉,张邦文,欧阳勋志.多因子对楠木容器苗造林生长影响的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3):456~461.
[4]陈来德.闽楠天然林木及其林下幼苗生长调查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2,19(1):132~135.
[5]杜娟,卢昌泰.楠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5):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