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地

合集下载

国家森林资源续清查林种划分

国家森林资源续清查林种划分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林种划分|(一) 分类系统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见表18。

(二) 技术标准1.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①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②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表18 林种分类系统表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代码生态公益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111水土保持林112防风固沙林113农田牧场防护林114护岸林115护路林116其它防护林117 特种用途林国防林121实验林122母树林123环境保护林124风景林125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6自然保护林127商品林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231速生丰产用材林232一般用材林233 薪炭林薪炭林240 经济林果树林251食用原料林252林化工业原料林253药用林254其它经济林255代码。

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③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④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⑤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①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坡度在25度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度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②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③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④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林业知识4

林业知识4

林业知识一、营林基础知识㈠林地概念指直接或间接用于林业的土地,无论其目前有无林木,都统称林地。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㈡林业用地概念1.有林地连续面积≥1亩、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1亩、郁闭度0.10~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植株生长稳定后胸径<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1亩、覆盖度≥30%的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未达到成林年限,人工造林当年造林成活率≥85%或保存率≥80%,飞播造林后成苗株数≥200株/亩,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播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人工经济林、速生桉、速生相思、人工竹林不设未成林地,亦即当年造林成活率≥85%时即为有林地。

5.苗圃地指固定苗圃用地。

6.无林地⑴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等。

⑵宜林沙荒地未达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⑶采伐迹地采伐后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3年内尚未更新的迹地。

⑷火烧迹地火烧后保留的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3年内尚未更新的迹地。

⒍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农地、牧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及其它用地。

㈢林种划分⒈用材林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⒉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⒊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他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⒋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疏林地的名词解释

疏林地的名词解释

疏林地的名词解释疏林地是指在森林中间经过人为疏伐或天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树木减少的地区。

这片地方与周围茂密的森林相比,有更少的树木和植被覆盖。

疏林地通常出现在自然演替的过程中,也可以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结果。

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环境功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疏林地有时也被称为林缺或林间空地。

它们提供了一种相对开阔的环境,允许更多的光线透过林冠,使地面上的植物得以生长。

这种景观变化为世界上众多动、植物物种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

疏林地对于各种生物的迁移、繁衍和栖息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疏林地为一些喜阳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

在森林环境中,庞大的树冠遮阴效应可能导致地面上光线不足。

而疏林地上相对更多的阳光,则为喜阳植物提供了更充足的照明条件。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迅速,并在短时间内形成浓密的植被,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疏林地也是许多动物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相比于茂密的森林,疏林地提供了更开阔和容易觅食的环境。

一些动物如鹿类、兔子和其他草食性动物更容易在此地找到食物。

而疏林地也为一些捕食性动物提供了更好的觅食机会,因为它们可以更容易地定位到他们的猎物。

除了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疏林地还具有其他环境功能。

首先,它们有助于水循环的平衡。

相对于茂密的森林,疏林地上的蒸发率较高,因为更多的阳光和风能够到达地表。

这可以促进降水的循环,改善降水分布的均匀性。

其次,疏林地还可以作为防止火灾蔓延的障碍物。

由于疏林地上树木的密度较低,火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

这有助于防止火灾烧毁大片森林,减少环境破坏和生物灭绝的风险。

此外,疏林地也对土壤质量和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疏林地上的较开阔环境使得阳光更容易照射到地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沃度。

这为森林重新恢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并为更茂密的林地营造了条件。

总之,疏林地是指在森林中树木减少的地方。

它们为广大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类划分

地类划分

地类: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分别是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

1、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含0.20)以上(或人工造林3年后,幼树保存株数达到合理造林密度8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1)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

乔木林分为纯林和混交林:①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乔木林地。

②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

(2)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或造林三年后幼树保存株数达合理造林密度40%~80%)的林地。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4、未成林造林地(1)人工造林未成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穴播或条播、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模拟飞播)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①人工造林当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或保存率80%以上;②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用地的划分

林业用地的划分

林业用地的划分标签:子莓林地划分分类:人生随笔5-林业文章林业用地分为8大类,主要包括:一、①有林地(或林分):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或者成活保存株数大于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5%的人工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各种具体的林分,不同起源的林分都应划分成不同小班。

二、②疏林地: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

疏林地与有林地一般不应划在一个小班,应单独划分小班。

三、③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 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其中,灌木林带行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灌木林地与疏林地不同,与荒山荒地也不同,应单独统计。

灌木林又分为两种:a)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规定执行。

b)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四、④未成林造林地:又可以分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和封山育林未成林地两种。

前者指人工造林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或保存率在8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或保存率65以上)的林地;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在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林地。

后者指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在中等以上,尚未郁闭成林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与人工林不同,应划分不同的小班。

在资源统计上不能合在一起,应单独统计。

五、⑤苗圃地:指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与储藏等设施用地。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一、森林生态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1)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1)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以上(含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造林地立地类型表

造林地立地类型表

附表6 造林地立地类型表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代码立地类型特征地类丘陵山地阳坡半阳坡缓斜坡中厚层土1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阳坡半阳坡缓斜坡薄层土2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阳坡半阳坡陡坡中厚层土3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阳坡半阳坡陡坡薄层土4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缓斜坡中厚层土5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缓斜坡薄层土6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陡坡中厚层土7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陡坡薄层土8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脊部薄层土9 山脊部,土层厚度<25厘米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脊部中厚层土1山脊部,土层厚度≥25厘米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沟谷11山沟谷,一般土层厚度≥25厘米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侵蚀沟12土壤水蚀严重,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粗骨性土13阳坡、半阳坡石质山地、裸岩难利用地平地流动沙丘(地)14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土,植被盖度在小于10%荒地、荒沙、无立木林地半固定沙丘(地)15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土,植被盖度在10—30%之间荒地、荒沙、无立木林地固定沙丘(地)16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土,植被盖度在30%以上荒地、荒沙、无立木林地草甸土17表层土壤质地为壤土草甸土,分布在村屯、河岸周围荒地、无立木林地中轻度盐土18含盐量在0.1-0.4%之间,植被盖度在30-50之间荒地、无立木林地。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与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与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与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与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就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与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就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与其她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就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与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她灌木林地就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与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与其她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她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就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就是经营与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得野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与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与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与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与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就是指具有明显直立得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与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得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得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得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得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得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得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得41%~79%得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得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得天然起源得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就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得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得小杂竹丛组成得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地与其她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就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得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得灌木林地与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得灌木林地;其她灌木林地就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得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与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得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与其她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得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她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得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得乔木树种。

林木得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得原木,它就是构成森林产量得主体,就是经营与利用森林得主要对象。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 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 以上 ( 含0.2)的乔木树种( 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 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 2 厘米 ( 含 2厘米 ) 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 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 ~ 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 3 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 ( 含经济灌木树种 ) 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 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 (3 年内 ) 未成林地和封育 (5 年内 ) 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业地类分类和编码

林业地类分类和编码

的林地变化、未经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按“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
代码分别记为建设项目临时使用(1632),毁林开垦(1633),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未经审核审批现实
已变为建设用地的(1635),并做备注说明。
代码 0111 0112 0113 0120 0131 0132 0141 0142 0150 0161 0162 1631 1632 1633 1634 1635 0171 0172 0173 0180 0210 0220 0230 0240 0250 0254
注: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
林业地类分类和编码木林地 未成林地 苗圃地
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
耕地 牧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三级 乔木林 红树林 竹林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其他无立木林地 建设项目临时使用 毁林开垦 地震、塌方、泥石流 未经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第五章林地资源资产评估

第五章林地资源资产评估
• 第六章 林地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
• 第一节 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概述
• 1.林地的概念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第二 条的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 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 2.林地的特性 • (1)林地面积的有限性 • (2)林地位置的固定性 • (3)林地具有永续利用性 • (4)差异性 • (5)林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 (6)林地的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
• ⑥ 林地使用费评估值的确定
• (2)几点说明
• ①小班的植被类型常由于实际情况较为复杂,与数 量化地租得分表中的植被类型有所差异,其数量化 地租得分值由评估人员根据植被种类、植被高度、 树种、立地质量综合平衡后打分。这部分内容是常 规森林资源调查所没有的。为此,要采用小班评估 法进行小班地租的评估,就必须在森林资源清查中 增加这部分的调查内容。
• 同龄林是林分中林木年龄相对一致的森林,同龄 林的结构单一,经营措施易于实施。其林地资源 资产的评估方法比较成熟,主要的方法有现行市 价法、林地期望价法、地租资本化法、林地期望 价修正法和林地费用价法。
• (一)现行市价法
• 现行市价法是在同一林地区位内选取三个或三个 以上与被评估林地类似条件的其他林地的实际交 易案例的价格进行比较调整,来评定林地资源价 值的方法。
(二)林地资源资产
• 1.林地资源资产的概念
• 作为林地资产的林地资源必须具备有资产的特性,是 以林地资源为物质财富内涵的财产。
(1)作为资产的林地必须有明确的产权关系,为特定 的法律经济主体所占有,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换句话 说,就是作为资产的林地,其所有权、使用权必须是 清楚的,而且是能够有效控制的。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的基本知识林业常识一、森林生态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基础知识1林业基础知识试题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林业知识林业专业知识林业相关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1林业基础知识试题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林业知识林业专业知识林业相关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

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地类基础知识

林业地类基础知识

地类基础知识土地类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

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6个三级地类;非林地划分为5个二级地类,4个三级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7hm2(1亩))。

见下表:一、林地1、有林地:附着有乔木森林植被、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达到0.2(含0.2)以上的林地或人工造林3~6年后,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以上,生长稳定人工起源的林分。

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不含2行,连续面积大于0.067 hm2)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计算林带宽度时,从林带外侧树木的根部开始每侧加3m);当林带的缺损面积大于0.067 hm2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两条林带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地类确定是片林还是林带。

(1)纯林: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有林地。

(2)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的有林地。

2、疏林地:是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1亩,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其它灌木林地: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

4、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1)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①人工造林成活率85%以上,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②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样点测定法,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抬头垂直昂视的方法,判断该样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林分的郁闭度:
郁闭度=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