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适宜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一定可以传导到②和④处,且②和④处动作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 2和[H]
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血浆中的O 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3.下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4.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所用生长素类似
物为2,4-D,并进行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2,4-D与IAA都属于生长素类似物
B.该实验过程中预实验的浓度梯度大,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小
C.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插条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D.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5.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某些调节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c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
B.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二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b表示记忆细胞C.图中 a、b、c可以分别表示血糖调节中的胰岛、激素、靶器官
D.图示 a、b、c可以分别表示体温调节中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6.“黑死病”也称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可经由呼吸道飞沫
传播以及通过破损皮肤感染。
下列关于人体抵御鼠疫耶尔森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吞噬鼠疫耶尔森菌并释放淋巴因子
C.鼠疫耶尔森菌刺激浆细胞引起抗体合成和分泌
D.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与鼠疫耶尔森菌接触并使其裂解
7.如图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可表示池塘中养殖的某些鱼类种群的增长
B.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D.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主要受环境阻力的影响
8.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域内某种生物X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段内λ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曲
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B.BC段化表种群数量在下降
C.E点X的种群数量可能大于D点
D.第20年工作人员为了增大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引进另一物种,该物种可能是X 的天敌
9.据相关预测,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3 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
化。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的特点,可以预测我国未来某一时间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B.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我国的人口数量
C.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还与人们的生育观念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10.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
B.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却可促使东亚飞蝗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C.食物和捕食性天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较大,竞争者、寄生者等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D.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11.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而榕小蜂也只能在其花序中产卵,
并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
B.两者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榕小蜂数量下降,会导致榕树数量上升
D.高低错落的榕树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
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
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
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
B.分层现象都是通过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
13.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散生在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的旱生结构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
D.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14.在同一个池塘生物群落中,鲢鱼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常栖息在水的中层,青鱼通常栖
息在水的下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鲢鱼、鳙鱼和青鱼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氧气
B.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减少了生态位的重叠
C.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
D.生态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和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15.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3
为图1中某突触的放大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图2中B点之后Na +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 +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 +浓度均高于膜内
D.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进入突触后膜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16.某地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利用生态浮床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
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的修复;另一方面根据河道到河岸不同的生境,有针对性地配置植被(如下图所示),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从河道到河岸配置的植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人类对该河流的修复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欲统计河流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的相对数量,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17.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
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 =N 0λ t,其中λ为1.015
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18.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A.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
B.林窗面积越大,其透光性越强,土壤动物丰富度越大
C.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不呈正相关
D.林窗导致生物在不同地段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9.如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 表示器官或细胞,
①~④表示激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
(2)当激素③以 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调节机制。
(3)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④是___,在血糖调节方面与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
(4)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会引起___(部位)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释
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___。
20.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作用。
(2)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
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
为 m,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
(4)研究发现生长素(IAA)或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
长的作用。
①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适宜的喷施浓度,在正式实验前有时可以进
行预实验,其目的是___;进行实验时,每个实验组至少设置 3 个平行组的目的是___;
②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结果。
根据
图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
21.请根据书本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后才能
接种酵母菌的原因是___。
(2)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振荡,原因是___。
如果
实验后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目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
(3)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其
中用缓冲液维持培养液的pH恒定(即排除了pH值因素的影响)。
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
(4)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
数室以双线等分成 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如图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___个。
如果将某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再进行计数时,5个中方格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个。
(5)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法,调查青蛙数量时,第一次捕获 32只,
将捕获的青蛙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次捕获,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没有标记的20只。
若该地区青蛙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
A.30 B.32 C.64 D.96
22.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____________,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乙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_增长。
(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_(填“增加”“不变”或“波动”)。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_______________(填“可能”“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草原中黑尾鹿种群的主要捕食者有美洲狮和狼。
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
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
由于草原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
(1)通常采用_____法调查黑尾鹿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研究发现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被捕食者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_______________。
(3)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维持稳态的基础,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一个被捕食者种群(A)和捕食者种群(B)之间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负反馈调节概念模型: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多数情况下鹿有同性聚群现象,即形态相同的有角雄性个体常常聚群活动,形态相同的无角雌性个体常常聚群活动,因此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推测出现“鹿角效应”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从进化角度讲,这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