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崇霞待转化生转化计划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浅谈潜能生转化策略

润物无声,静待花开——浅谈潜能生转化策略发布时间:2023-02-08T07:33:36.533Z 来源:《教育学》2022年10月总第299期作者:徐佳禧[导读] 转化一名潜能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如何将“潜能生”转化为优生是科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潜能生,不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实际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怀与引导,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潜能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黑龙江省鸡西市新兴实验学校158100摘要:转化一名潜能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如何将“潜能生”转化为优生是科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潜能生,不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实际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怀与引导,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潜能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潜能生关爱闪光点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总是存在着学习能力的差异问题,正如“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潜能生多表现为有的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有的纪律松散,有的粗暴、不讲礼貌、经常搞恶作剧、骂人打架、顶撞老师等。
很多班主任老师一谈潜能生就感到头疼,对潜能生或多或少都存在排斥心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今天,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以这样说:“没有潜能生的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其实,潜能生就像一朵等待开花的苞蕾,如果园丁能给适当地施肥浇水,他们也能绽放光彩,芳香四溢。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潜能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是的,每一位教师,都会不计回报地对学生付出自己的关爱。
但一般来说,教师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优异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都比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评价建构与优化策略作者:杜运潮邓豪瀛张金丹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01期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多元主体构成的教育组织,本质上是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组织机构创新,承担起了向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及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
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其平稳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拥有合适的治理体系以支撑其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
通过梳理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构建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符合长期战略目标的治理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治理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并以重要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实现进一步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达成持续为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治理评价;优化策略;多元协同基金项目:2022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能力测度及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M712660);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SCG121);2022年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宁波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R012);202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023FG013)作者简介:杜运潮,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与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学院治理;邓豪瀛(通讯作者),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张金丹,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现代产业学院是加快加强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在传统产业学院基础上的新发展,其适应了培养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促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

附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一、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其他成员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学院201610520001 高学历“漂一族”的社会融入中对弱关系利用的研究李洋胡正德王子璇严昊陈食霖谭明方哲学201610520002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初中生升学意愿研究——以武汉、长沙两地为例张怡胡晨蕾付妍婧段归华张煜民谭明方陈薇徐鹏哲学201610520003 土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生计模式转型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成都市郫县为例古佩玮江维朱思婷欧阳思李晓琪谭明方陈薇哲学201610520004 “精准扶贫”工作中影响“精准识别”的因素探究周诗超唐静莹余晨曾秋琰王国欣刘胜湘熊波哲学201610520005 影响居民社区开放意愿的结构性因素探究彭德源于秋妍和禹楠刘淑捷张利平谭明方陈薇哲学201610520006 新型农地产权制度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的雇佣困境研究——基于河南省许昌县的实证调研葛恒楠李晓博张欣怡李太鑫周璨朱华雄林相森经济201610520007 “互联网+”背景下再生资源回收平台效益问题研究——基于武汉“回收哥”平台的FAHP模型实证分析郭天逸张源真陈雨桐王文星姜楠邹进文陈浩经济201610520008 “互联网+”背景下停车位共享模式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孙静彭丹张舒萌苏影徐静宋丽智经济20161052000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汉农业ICSA 模式推广的阻碍性因素探究乔贵丽林冰袁静雅冉嫒张媛朱巧玲经济201610520010 路径依赖视角下“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经济效率研究张宇宁罗雅琦何心宇吴永莎罗良文经济2016105200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武汉为例覃显雅袁静雅杨淑谦夏冰婉肖丽雯张霞经济201610520012旅游精准扶贫的经济绩效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林冰乔贵丽张叶王平尤嘉辉李小平经济201610520013 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中财政补贴的运行效果及改善路径——基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四省十二县的实证调研弓晓萌刘春雨林铃王竹王淑媛金荣学财税201610520014 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市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颜新弓晓萌崔鹏麟江锐邓巍庞凤喜财税201610520015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视角下“多校划片”政策实施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基于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与厦门市的实地调研李钊李岚罗斯张岚琪赵梓荣王银梅财税201610520016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效果的研究——基于湖北、陕西、云南三省的实证调研刘羿含刘子藤赵婉祯徐蕊赵梓荣李祥云财税201610520017 公共配置效率视角下农村特困老人签约照料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以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为例蒋汉津张雪麒高琦王怡丹陈巍云赵兴罗财税201610520018 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及效应评估——基于福建、安徽、湖南三省的实证调研曹泉董晔李艳旭刘羿含刘子藤薛钢鲁元平财税201610520019 财政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及其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湖北省巴东县、随县、公安县三县的实地调查雷玉琪段晓静晏颖李玉玲向巧李祥云财税201610520020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路径研究——以河北省肥乡县和山东省济南桑梓店镇为例刘春雨文箫何弋頔周黎李景友财税201610520021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对农民进城落户意愿与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卢茜张俊东杨晓璇李丽杨巧郭磊金融201610520022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效用评估及优化分析——基于农户福利视角的实证研究李兰廖明灿李玉洁王语琪蒋贞秀胡宏兵徐水安金融201610520023 农村内置金融模式的风险防范策略研究——以珠海斗门区、鄂州张远村为例李方凯汤光毅余雪霏陈方正万珍珍陈红吴韡金融201610520024 移动支付用户行为特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强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微信支付、QQ钱包和支付宝为例张婧张峻宜孙姝文温馨郭然坡李芳何恭政金融201610520025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信用保证保险效用评价和推广可行性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王飘苏梦雪冯泽宇许唐纳胡宏兵张洁金融201610520026 投资联动模式下商业银行与投资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陈岱许少山孙璇毕卫翔冯亚宁李芳金融201610520027 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学区房资源配置优化路径探究——基于AHP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万紫彤汪建新李佳雯刘舒敏周洋张东王凌云金融201610520028 农业“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效益评估和创新设计——基于大商所试点模式研究刘星玲陈一铉孙悦麻尧陈哲林袁辉吴建军金融201610520029 基于R语言的简易回测平台搭建谭姝茜李方亚张柯王伟张奕捷李标马忠明金融201610520030 股权众筹养老院探究——以湖北常乐养老院、黑龙江紫丁香养老院为例马强郭歌郭婷宣妍珂李培吴韡周先平金融201610520031 三农新模式下“企农共赢”微金融平台的风险节点预测——以湖北农行“E农管家”平台为例周籽妤宫佳林薛婵娟余雪霏朱晓姝张金林金融201610520032 绿色债券的信号显示作用对企业融资结构改善的效果检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苏玉斌徐雅玉于晓宝毛庆陈镇陶雄华金融201610520033 移动金融背景下国产NFC支付的前景分析——以Huawei Pay为例华子天卢婷韦颖宁陈哲宇伍晓丹李建华金融201610520034 县级市“有房无人”问题与银行信贷政策关系研究姚峥嵘何平金凌龙俊雄张知宸卢建新鲁臻金融201610520035 经济学视野下对我国准公益信托运作模式的探究——以安信信托为例王来利向航戴岸深吴静王熠琳李建华郭磊金融201610520036 当前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调查及改进措施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余金馨杨蕾黎洋郭诗樾李春涛金融201610520037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及模式优化——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王悦晨陶婉青潘美伶刘子琦杨丝禄王凌云刘康泽金融201610520038 普惠金融视角下武汉市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需求调查分析杨郑宇文蕾李雪岩刘万萍刘冬姣金融201610520039 电子竞技直播权归属实证研究李宗亿沈熙菱纪晓彤李湘毛玲肖志远法学201610520040 保障低价药品正常供应的规制方式研究——以常用低价药断供或换装上市为背景胡润泽柯维维胡李娜向谦秦小建陈实法学201610520041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李新宇蔡凯宇徐珮瑶吴金阳梁维秦小建汪良平法学201610520042 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程序的研究----基于武汉、泉州等地的实证分析林秀凤苏影刘映达胡钰菡刘湘羽孟令志陈晓敏郭磊法学201610520043 大学生视角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证研究—以高校法援资源优化路径为切入点黄欢纯韩靖张一帆,刘岁涵罗心严本道郭倍倍法学201610520044 互联网股权众筹引入FOS制度的研究陈锦贤邵华赵居孔王斌邓晓静法学201610520045 反家暴举证责任分配调研——以武汉、崇安、广州为例卢丽彬毛颖达喻梓茜蓝禹柔朱航麻昌华孟令志法学201610520046 对广告法关于虚假广告处罚规定的合理性探究王海晓郭晓霞王明英张彤赵芳春秦小建法学201610520047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贷的法律问题研究——以武汉为例何静雯陈嘉怡林梓婷覃敏姣王泽均麻昌华李石山法学201610520048 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模式及法律规制探究——以淘宝众筹、积善之家为例刘思琼王姗成慧玲康京宇付娅迪汪良平秦小健法学201610520049 电子法庭审判模式程序规制研究——以吉林电子法院、浙江电子商务法庭试点现状为例方傲兰陈石梅玉山陆晶晶黄维邓晓静严本道毛玲法学201610520050 电子发票制度实践优化研究——基于武汉、上海、深圳等地的实证分析毛颖达宁新波罗谷萌韩靖杜也渡黎江虹肖金林法学201610520051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下农村学前教育的角色完善——基于郑州、洛阳、周口等地的实证调研王振华袁晗姜伟萍郭华锋刘泰佑麻昌华秦小健法学201610520052 房屋短租存在的风险及规避机制的规范研究杨超颖黄维周璇陈奕汝乔新生秦小建法学201610520053 针对基层治理视角下精准识别机制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完善——以湖北恩施龙凤镇为例向海霞韩欣茹任姝容杨尔文任丽戚建刚秦小建法学201610520054 P2P平台规范化进程中对高校校园贷风险及规制模式的研究——以武汉、广州、上海为例侯震于洋刘浠雷若雪漆放秦小健胡开忠法学201610520055 检察院为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探究——基于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实证分析肖思晗陈启凡李政霖王诗霓王韵琪蔡虹张忠民法学201610520056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考察——以新《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出台为背景梁馨文王延文黄伟力张仪昭袁晓馨卓朝君法学201610520057 关于大学生网上贷款的现状分析和现存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华中七校为例李伟谭金哲周君良汤羽欣陈新胡先锋法学201610520058 社区街区化实证调研——以武汉市融科天城社区与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程诗天何睦琳梁萌瑜苍明磊杨元翀苏彩霞刘代华刑司201610520059 网络预约模式在高校大型旅游活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以武汉大学赏樱预约为例吕行黄珊珊余镛冯冰冰张思诚胡向阳章昌志刑司201610520060 社交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证调查与防范对策研究卢根蔡国伟程浩坤邱越梁菁付凤刑司201610520061 风险社会下疫苗安全的法律保障及风险防范——以济南、上海、武汉市等地为例许灵铭覃曦菡佘虹谕张睿张明诚郭泽强李正新刑司201610520062 街区制改革背景下社区治安防控对策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常青花园、宜宾莱茵河畔为例杜晋国庞万腾王冉冉李怡李钊董少平章昌志刘建华刑司201610520063 《“互联网+”背景下法院审判流程E化探究——基于吉林电子法院的实证分析》王筱雯方乐云朱诗忆饶雨兰周详周凌刑司201610520064 心理学视角下的第二代流动人口行为问题研究陈中源曹泉陈军万依恒谭志朝周凌付凤刑司201610520065 网络安全背景下“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司法具体适用探究——以快播案为例吴雅梅张笑盈陈玉慧何茜王诗霓郭泽强刘代华刑司201610520066 “互联网+”背景下跨国界语言学习社群建构模式研究侯晨阳关雨雨雷博琳周云皓毛小文蔡圣勤罗桂花外语201610520067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高校英文广播节目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以武汉七校为例党梁隽石苒孙杨耿介坦林梦媛胡惮陈立华外语201610520068 “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语音评测软件的效用评价和前景分析——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关雨雨侯晨阳李顺彩袁艳莹宁绍新王娜罗桂花外语201610520069 基于UGC/PGC对比分析的自媒体输出内容优化实证研究李格瑞许芳玲武斌倩廖静怡占俊英李晶外语201610520070 中国英语新闻网站在华中七校外籍人士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为例饶振宇汪雯石宏喜石金阳李宏群曾静王娜外语201610520071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结点城市语言服务业发展探究——以武汉市为例王文娟余晶黄玥牛思莹陈馨雷朱虹外语201610520072 受众视角下网络直播娱乐化趋势的发展定位研究张宇林东丽董晓静邢佳康帅刘兰珍张颖新闻201610520073 TED模式的科技传播影响力调查研究——基于武汉市四个高校TEDx团队的实证调研林东丽邱俊谦王若炎刘铭朗王珺晗余秀才苏新力新闻201610520074 浅析“墨分五彩”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以《牧笛》为例宋忠春安薛睿李若云雷琬莹石达黄喜雨新闻201610520075 戏剧边缘化背景下校园话剧的市场潜力分析——以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为例傅孟杰熊欣邹玥周佩婷涂辛砾胡德才张玖青新闻201610520076 “剧”变时代,网络自制的受众行为及需求探究需求王思玮李丹王怡人张碧清刘佳欢刘兰珍张颖新闻201610520077 框架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报道效果的实证调查——以武汉高校媒体为例程渝宁绍辛邹思恒张婷雯汤可名高海波刘兰珍新闻201610520078 大学生电影消费及电影审美取向研究——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黄葭荔董晓静周举昊陈彤黄萌萌帅锦平刘畅新闻201610520079 职业偶像对新闻专业学生职业理想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武汉七校为例许建宝宁绍辛张皖甜吴思清高海波刘兰珍新闻201610520080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外包管理的农户参与意愿和路径探究彭思曼詹志林刘振林刘阳姜紫纯邓远建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81 供需双方感知视角下移动医疗B2C模式的风险管理探究裘若莹杨明晖周潜厚于鹤峰姚升保张传杰工商201610520082 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策略研究舒颖王悦晨胡思哲孙琳吴海涛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83 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诱发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张帆孟杨周菊含曾丽橙陈佳敏邓爱民张大鹏工商201610520084 城乡公共文化供给差异对居民宗教信仰的影响——基于浙江、湖北、贵州的调查黄未沙竞文李梦婷陈珩宋敏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85 共享经济模式下货运O2O平台优化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刘雅儒鲁婕王翔宇赵雅欣丁嘉呈刘仁军工商201610520086 水产品生鲜电商发展路径优化——基于DEA与FAHP模型的实证分析周勤郭天逸龙佳希周家宇王婉君吴振球邓远建工商201610520087 多元联动复合型精准扶贫体系的优化探究——以贵州省丹寨县复合扶贫体系为例闪小雨刘紫斌孙江杨志明范嘉轩郑家喜工商201610520088 网络外部性下P2P借贷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余少辉刘金璐刘阳李成峰赵先龙杜鹏李小玲工商201610520089 京东乡村白条对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效果测评——以重庆巴南区为例隋鑫李荷苏鑫宇张烨成詹天宇杜鹏工商201610520090 网络辟谣机制的构建与优化: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机制的仿真陈雪胡静程婧金思雪李佳雯陈瑞陈方宇工商201610520091 粮食补贴、涉粮主体偏好与粮食安全——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调查黄思思夏雪杨驭心陈明江澜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92 “三权三抵押”模式运行机制的效应评估及路径优化——基于浙江嘉善试点的经验证据陈文波沈怡柳雅丹张科铭刘文馨祁毓张传杰工商201610520093 我国西部地区农产品C2B流通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及云南省曲靖市为例郑璇王昊黄艺璇何炎檬吕金润张传杰工商201610520094 绿色经济视角下湖北省农村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kaya模型李静雅陈梦婷马宇慧陈晓霖向昕胡川工商201610520095 互联网O2O背景下外卖APP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以食品安全为例张斌邓娟娟高心仪刘琪刘智聪王新刚工商201610520096 供给侧视角下花卉旅游产业链的优化研究——以武汉樱花旅游为例廖赛男孙钱林少娜卢中琴赵红妍刘培松周凌旭工商201610520097 T2O模式与游客消费行为的互动影响机制董明杰夏雪莹丁亚丽靳博睿唐典舒伯阳张大鹏工商201610520098 异质性需求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优化探究——基于湖北省钟祥、仙桃市试点的实证调研邢佳闵程周潜厚章玥刘开元郑家喜郎晓娟工商201610520099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措施——以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范瑶嘉朱俊歌李斌何照璇李丹邓伟会计201610520100 F2F模式中农民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基于FAHP模型方法论的风险分析別舒啸吴子介周浩林靖钦郭歌张敦力会计201610520101 光伏农业精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配模式研究——基于福建三明和内蒙古商都的调研王婧云陈晋泰郑巧云黄静文贺欣会计201610520102农村电商小农信贷模式推进与优化研究——以山东汶上县、武汉为例邵佳颖李湘文张晓肖冰徐彤张志宏周奕会计201610520103 去产能化背景下,国企职工安置与分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龙煤与湖北武钢集团产业职工安置模式为例余浩岚肖学纯刘焜江伟民吕琛郑玲会计201610520104 “生态政绩观”视角下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模式探究潘扬石悦蕾陈薇逄浩龚懿李璐曾小青会计201610520105 精准扶贫背景下政策性银行金融扶贫对策研究——基于湖北、江西两省农业发展银行的实证调研分析邹凯黄晓达秦丽曹睿朱颜丽唐国平龚翔会计201610520106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对农村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及效用评估——基于儿童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的微观调查邓旬轲杨惠婷曹芬张珊红祝菁菁赵纯祥祁毓会计201610520107 “分享经济”背景下众包物流管理模式分析——以人人快递为例时雨项兆琪李晓华梁嘉豪吴德军施先旺会计201610520108 绿色金融创新体系下PPP环保产业基金的应用前景探究——以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云蒙湖环保PPP项目为例尚琳璐孙昊帆胡傲然欧冬妮张晴雯王惠芳杨青龙会计201610520109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研究朱佩晗尚靖薛茹云陈曦石梦雨何威风,吴德军会计201610520110 探究零售出口税收新政对保税备货模式下的跨境电商的影响和企业对策——以天猫国际、聚美优品等为例杜里昂郭甜妮陆普颖蔡宜明王佑飞孙贤林薛钢会计201610520111 去产能背景下钢铁行业职工安置方案的研究——基于武汉市钢铁集团公司的调研分析王晓涵夏瑜佳贾义博王冰玉陈希龙李四海杨国超会计201610520112 共享经济背景下我国在线短租行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国内外短租平台对比分析许婧涛邵雪甜王伊明张晚成曾小青金静红会计201610520113 会计代理记账市场转型升级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陆定超尚靖王子瑶彭雪钒熊栩彬杨帆会计201610520114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研究李秋儒白雪纯邢祎珂马海成李旻晟王清刚高文进会计201610520115 对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下创业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探究——以京东众筹平台创业企业为例王厚意张阮容闫晓楠宁绍辛陈映辉谭艳艳会计201610520116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合乘顺风车共享模式的优化研究——以滴滴顺风车为例蒋洁王心悦李墨谷孙钱李林蓉唐国平金静红会计201610520117 循环经济下“互联网+回收”类企业运营模式及成本探究——基于再生活、爱回收、回收哥的实证调研陈亚男刘若远陈明宇王晴李春蔚施先旺会计201610520118 资本下乡过程中农民福利变化测度的实证研究--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黄科文娇慧陈璐刘博远张航航李云新公管201610520119 关于遏制人身与财产犯罪的公共政策强度研究--基于拐卖妇女儿童和集资诈骗的实证分析童文思翁凯歌李俊杰吕婧宋玉超曾婧婧公管201610520120 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其完善研究岳朝辉代明达夏黎明王俊雪刘一曼乐章公管201610520121 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变动对银发产业升级调整的影响预测—基于渐进式退休政策的颁布视角李宝东吴炜堃孟繁杏张航航郑捷田艳平公管201610520122 "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就业途径创新探究--以武汉市为例陈可馨刘佩月吴振天王澳肖宁蒋文莉于长永公管201610520123 资本禀赋对农户土地入股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多样本入户调查的分析许蓬霞徐张欢黄雨婷丁诗妮孙雯杨磊公管201610520124 “农业园田化”运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高安市、鹰潭市的实地调研阮皓雅王晓瑞彭娇霞郑文祥肖宁李云新公管20161052012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庭结构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王志鹏陈奕钊韩俊杰汪雯慧张芬黄宏伟公管201610520126 基于电商平台消费者购买评价的文本挖掘——以智能手环为例万文娇孔慧琳黄菡魏羽璠王晨张虎张海波统数201610520127 关于车联网智能服务的模拟构建——以停车服务功能为例曾洁颖张昕琳甄子琛晏琦郭潇阎国光统数201610520128 央行监管新规下P2P网贷平台发展前景预测及行业规范对策研究---以人人贷为例李亚鑫查时雨屈惠荣邵雪甜徐晓芳张海波马忠明统数201610520129 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帮扶主体资格认证的多维度实证研究——以云南永胜县、湖北省竹溪县为例张斐扬常翱翔陈姝锦王少华张文雅魏捷郭磊统数20161052013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钢集团裁员模式以及其制度端改革的实证研究彭春淋李卿吴雨濛江锐唐锦柯刘洪蒋锋李素芳统数201610520131 供给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研究——基于江苏与河北两地的实证分析崔鹏麟阳昀烨倪叶程漪澜王诗琪朱喜安王艳清统数201610520132 智慧医疗系统的现状研究与优化分析——以武汉市为例李志刚钟佳朋张雯婷査时雨袁梦阳张海波王怡统数201610520133 基于倾向值匹配分析对新医改下城乡居民医疗支出的对比分析及影响探究——以武汉地区为例雷岳徐迅捷陈晓霖梁艺雯陈婉婷王莹马忠明统数201610520134 基于匹配优化算法的拼车服务实时调度研究邓庚吴博张玉潇苏以鹏王胜张承德熊平工程201610520135 基于校园新闻观点识别的大学生舆情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袁钺陈行健张文慧代月月刘勘工程201610520136 基于Mie散射原理与能见度对光强的需求设计车载雾霾警示灯及其实用性探究石景萱邹庭许嘉棽蔡元惠龙云飞杜建华工程201610520137 基于S/S技术草炭改性高铝水泥钝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吴晟哲李睿余雨彭述扬李梦莹朱熙工程201610520138 基于Unity 3D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刘怡李林燕黄怡文叶夏秋何阳宋广华工程201610520139 高氟温泉水的环境迁移转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咸宁温泉地区为例彭述扬左臻梓陈慧刘再冉杨益杨俊工程201610520140 基于“互联网+医养一体化”背景下打造社区慢性病诊疗系统周威马瑾熊斯玥张初晨金大卫余传明工程201610520141 基于GPS的校园安全互助与自动报警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实现——以武汉高校为例魏玮周铭翩雷一鸣曾璇翟羽佳叶焕倬工程201610520142 基于大型物流仓库仓储机器人最优拣货路径的研究与设计王迪李莹玉张欣王利会夏凡李毅鹏工程201610520143 基于Zigbee技术的消防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吴雨澴李思娴李祎佘华阳王璐姜威陈子鹏工程201610520144 高考志愿辅助填报系统算法及应用研究耿一丹李浩文杨鸿锦于晓宝区可蓉屈振新刘琪工程201610520145 基于隐私保护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李晨晨褚齐齐邓庚李亚男侯天居熊平工程201610520146 探究武汉积分落户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及特异性——以广州、深圳、天津积分入户政策实施情况为参照吴婉莹刘国桐李赫然敖雨萌李咏红帅杰文澜。
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

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作者:韩林娜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4年第03期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编号:SKL-2023-451)作者简介:韩林娜(1991—),女,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专干,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大数据与网络技术。
编者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为搭建高校就业工作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服务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与河南教育报刊社联合在《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开设《就业工作》专栏。
自本期开始,持续刊发全省高校就业创业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以飨读者。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规模再创新高,就业任务繁重。
本研究在深入剖析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地域特征,提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策略。
关键词: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创业一、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基础近年,为助力全省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河南不断优化就业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届高校毕业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府先后印发《2023年河南省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从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力度、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省教育厅先后印发《河南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

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
潜能生转化工作是指将潜在的生源转化为实际的招生生源,是学校招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转化工作,可以提高学校的招生质量和数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潜在生源的转化率,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2. 提升转化生源的质量,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3. 加强与潜在生源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招生关系。
三、工作计划。
1. 调研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潜在生源的来源、特点和需求,了解他们对学校的认知和态度,为后续的转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2. 制定策略。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针对不同潜在生源群体的转化策略,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校园开放日、专业讲座等活动,以及奖学金、优惠政策等吸引措施。
3. 联合合作。
与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招生推广活动,扩大学校的招生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4. 个性化服务。
为潜在生源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服务,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和专业,增强他们的择校信心。
5. 数据分析。
对转化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和优化工作方案,提高转化效率和效果。
四、工作保障。
1. 人员配备。
组建专业的招生团队,包括招生顾问、宣传策划、数据分析等人员,确保转化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2. 资源投入。
合理配置招生宣传材料、活动经费等资源,为转化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3. 管理监督。
建立转化工作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成果的实现。
五、总结展望。
潜能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招生目标,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潜能生转化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实现招生工作的新突破!。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验和验证性实验占比较大。而相较而言,实验教学课程的 一位 ,以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作为导向 ,重在学生实践能
设置缺乏渐进性和知识关联性,能够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 力和素质的培养。构建一个完整、可行的新型工程教学体
系统设计实践类实验占比较小。实验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 系,不仅需要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教学的基本原则,
家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的应对对策是通过自主研发 ,对 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旨
技术进行突破来打开这种封锁局面。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微 在实现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5-12]。
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逐步提升 ,教学实践作为 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变得越发重要。为了适应 国家与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对微电子科 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支撑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传统学科
深入 ,跨学科教学思想的不断融合 ,在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 上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工程教学方式方法更为丰 富 ,人才的培养计划不断升级迭代 ,逐渐开创了院校与产学
建设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专业的单一性 ,而与之形成鲜明 研机构协同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将院校的理论支撑与社会
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核心。
以培养微电子科学与
工程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
才为目标 ,以学院微电子
图 2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 和实训资源为基础 ,我校
2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期根据本校生源情
一流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服务学生教学基础 况,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习和借鉴相关专业建设经验,突出
2019年山东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2019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推荐名单公示
各学院、全体研究生: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申报。
经专家评审,各项目确定推荐名单选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现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有异议者可在公示期内实名向研究生处反应,电话89628066。
研究生处
2019年11月11日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荐名单
—— 2
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推荐名单
—— 3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推荐名单
—— 4
学术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推荐名单
—— 5
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推荐名单
—— 6
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推荐名单
——7
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推荐名单
——8
——9。
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 -2022-0328);湖南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GJG -202119);校级教研教改项目 基于OBE 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 6+7+8 职业能力培养与改革探索 ;校级教研教改项目 新发展理念下‘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㊂作者简介:洪敏(1989-),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㊂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洪㊀敏㊀张柯贤㊀樊昱琼㊀伍赛君(湖南工学院商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㊀要:新文科建设更强调文科专业的融通性,着力于培养专业素质高㊁综合实力强㊁有创新视野的复合型人才㊂通过分析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一是结构性矛盾不断加深;二是课程体系过于陈旧;三是当前完全具备改革条件㊂接着本文分析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应当包括基于OBE 理念确定培养目标与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最后,从完善复合型会计课程体系㊁打造高水平的跨学科复合型教学团队㊁促使教学方式从知识灌输转向实践创新提升,以及持续加强教学监控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优化路径㊂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44㊀㊀2019年4月,教育部㊁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与新文科建设㊂新文科建设更强调文科专业的融通性,着力于培养专业素质高㊁综合实力强㊁有创新视野的复合型人才㊂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会计学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与新兴文科的创新融合和协同共享理念相契合㊂作为培养复合型㊁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利用新兴文科发展的机遇,对传统的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以推动会计高等教育的独特发展,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填补社会对多才多艺㊁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㊂多数学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模式陈旧㊁目标定位模糊等现实问题㊂如:常静(2014)认为,现行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㊁专业设置不灵活㊁双师型教师人数不足等问题㊂李颖畅等(2014)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㊁课程体系松散㊁专业理念模糊等问题㊂地方本科院校应及时转变理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多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周杰等,2019)㊂因此,本文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容,最终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㊂1㊀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㊀结构性矛盾正逐渐加深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㊂早在2016年10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发布的‘我国会计人才供求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834万人,但2015年底我国会计 持证人员 的人数就已达到2050万人,会计人才供过于求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发展,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能够替代人力完成简单重复工作,对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进一步缩小㊂在此背景下,大量传统财务人员将面临转型或失业,能掌握和应用一定大数据技术的财会人才更是稀缺资源㊂因此,培养大数据+财经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㊂1.2㊀课程体系过于陈旧多数学者都认为会计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宽泛,不是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㊂如:刘永泽(2010)指出要树立 塑造国际化㊁高素质㊁应用性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的总体目标,认为会计课程的设置应该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与财务㊁金融等相近的学科进行知识整合㊂教学方式也需要从 教师 单一中心转向 教师 学生 双中心(Trigwell 等,2004)㊂也有部分学者强调了人工智能㊁新文科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㊂如:徐勤等(2019)从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冲击入手,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要试行定制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会计教学体系㊂根据唐衍军等(2020)的观点,会计教育应该以跨界融合的理念为导向,旨在培养具备家国情怀㊁创新能力㊁大数据分析能力㊁国际化视野和整体性思维的新型文科人才㊂蔡显军等(2022)提出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会计根本㊁强化智能会计实践训㊃13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练㊁环抱行业与产业以及推进标准与规范建设㊂1.3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培养会计学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㊂这是由于:第一,会计专业人士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编制财务报表㊁税务管理㊁成本控制㊁财务分析㊁风险管理等㊂他们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以胜任这些任务㊂第二,现代会计已经深受技术的影响,学生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和数字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㊂第三,会计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习惯,以跟随行业趋势和法规的变化㊂综合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㊁实践项目㊁案例分析㊁模拟演练等多种教育方法来实现㊂此外,行业实习和专业认证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和提升综合能力㊂最终,具备综合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士更容易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㊂2㊀基于OBE 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容分析2.1㊀基于OBE理念确定培养目标图1㊀OBE教育理念图2㊀基于OBE 理念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省内外本科院校先进经验的启示下,以OBE 教育理念(如图1所示)为基础,从课程设置㊁师资建设与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构建当今地方本科院校OBE 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建议㊂OBE(Outcomes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㊂我们需要结合新文科㊁国家社会教育需要㊁行业产业发展需要㊁学校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及家长期望等,提出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㊂在OBE 的整个框架中,涉及定义目标㊁实现目标㊁评价目标与使用改进四个过程,其中:定义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目标涉及如何培养人;评价目标涉及评价培养效果;使用改进涉及持续改进㊂2.2㊀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了实现目标的一个载体 课程体系 以及三个依托 师资队伍 教学方式 与 教材体系 ,最后我们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即评价体系,并将评价反馈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㊂3㊀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优化路径3.1㊀完善复合型会计课程体系图3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图一是进行课程体系的数智化升级改造㊂为培养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已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财经大数据分析㊁人工智能等技术类课程㊂将通识模块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㊁财务大数据分析能力模块和财务分析应用能力模块(如图3所示)㊂其中,基础模块由 中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与 财务管理 等课程构成,主要讲解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财务大数据分析能力模块由 Python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财经数据挖掘 Python 网络爬虫与文本分析 等三门课程,分别讲解财经大数据的获取㊁处理与分析应用;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由 大数据原理与财务应用 人工智能 与 机器学习 等课程构成,分别讲解将大数据的原理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㊂二是打造基于校企共建的会计课程体系㊂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德安普㊁网中网等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㊂我们以培养拥有创新能力㊁数字智能技能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推动企业全面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㊂三是构建全真模拟的综合实训平台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 云上实训 等全真模拟的综合实训平台,运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依托 校友邦 实施互联网+实习模式,㊃231㊃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搭建 互联网+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财务大数据应用能力竞赛等学科竞赛,以赛促教㊁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㊂3.2㊀打造高水平的跨学科复合型教学团队一是从内培和外引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㊂内培方面,秉持 大人才理念 ,强化人才制度和政策革新,激发师资队伍的创新活力,以满足会计专业在数字智能化升级方面对师资队伍的需求㊂外引方面,建立一种新型机制,促使教师和行业专业人才之间实现双向交流,以实现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师资队伍建设㊂二是依托虚拟教研室让教研工作更加动态㊁开放㊂这是因为虚拟教研室可以填补原本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不足之处,有效解决了高校跨学科师资配置和科研团队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㊂三是建设校内导师和实务界导师组成的 双导师 队伍㊂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这使得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无法得到保证㊂高校为提升教师技能创造了条件,支持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鼓励他们通过国际培训和交流等方式与会计领域的最新发展保持联系㊂校内的专业课导师在获聘后将经过至少一年的实际实践锻炼,并需要通过考核或鉴定来确认其资格㊂校外导师通常是来自实际会计领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因此他们拥有丰富的实际会计操作经验,对会计案例㊁教学素材等内容的讲解会更加深入,也会更加有针对性㊂3.3㊀促使教学方式从知识灌输转向实践创新提升一是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㊂知识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需,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促进 知行创 的融合㊂利用 雨课堂 等智慧教学工具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㊂积极响应教育部 双万 计划,打造线上 金课 和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 ㊂实现人才培养重心 从传统财务到业财融合,从数字核算到数智治理,从单兵作战到跨界协同的转型㊂二是设立教学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基础会计知识㊂通过启发式㊁探究式㊁讨论式等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㊂三是通过构建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㊂在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并将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以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㊂四是强调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技能㊂基础会计课程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㊂因此,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时,必须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㊂3.4㊀以提高教学满意度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持续加强教学监控以提高教学满意度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做好过程监控及相关数据收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㊂通过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由教评中心㊁教学督导团㊁教研室组成的三级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立课堂教学评价闭环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监控落实到位和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㊂参考文献[1]常静,李晓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下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5): 43-47.[2]李颖畅,李作伟,吕艳芳,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19-20. [3]周杰,林伟川.地方院校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掣肘及路径[J].教育评论,2019,(08):60-65.[4]Trigwell K,Prosser M.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nventory[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16(4):409-424.[5]徐勤,雷星晖,施骞,等.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06):78-82+103. [6]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71-74.[7]蔡显军,陈清蓉,温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22,(03):135-140.㊃331㊃。
“产教融合+新农科”农业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发展

“产教融合+新农科”农业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发展
齐翠翠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
【年(卷),期】2022(42)36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根据实际的行业需求进行更精准的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还需要将
产教融合与新农科理念进行融合,激活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真正为农
业的兴旺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基于此,该文
就当前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
创新措施,期望能够为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齐翠翠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模式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2."劳动导向、美育协同、产教融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3.产教融合模式
下的邮政行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邮政快递运营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4.产教融合模式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5.产教融合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创新与改革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兽医硕士培养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向产出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优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产出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优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王海舰高兴宇赵雪梅钟思刘海浪吕汝金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05期摘要:該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面向广西产业结构对智能制造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成果导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全程覆盖、双环驱动”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打造“互融互通、合作共赢”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平台。
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校企双向驱动,面向产出培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优质复合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成果导向;企业需求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145-04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talents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facing the urgent demand of Guangxi's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with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cross integration" was built. Meanwhile,by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with "full coverage and dual drive" was formed. Moreover, by strengthening the two-way exchange of talent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training platform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was built. Guided by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driven by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t aims to cultivate multi-disciplinary, highquality and compou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for output,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results oriented; enterprise demand《中国制造2025》明确强调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1]。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王德超裴长春尹凤哲朴成道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28期摘要:以新时代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探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综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以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纲本,注重新时代教育技术与“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着眼于“三位一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新时代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卓越拔尖人才;金课;三位一体中图分类号:G642.0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in local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Wang Dechao Pei Changchun Yin Fengzhe Piao Chengdao1.College of Engineering,Yanbian 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2;2.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School of Engineering,Yanbian 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2Abstract: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dheres to this principle,implements the four regressions,takes an all-round and open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s the outline,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ix outstanding and one top-notch" talents.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in-one"excellent and top-notch talent training system,we will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op-notch talents requir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Keywords: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Golden class;Trinity我國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进入了内涵发展、模式转变和质量提升的重要节点,注重“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和注重教育顶层设计,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的课程理念和形态,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成绩汇总

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情况汇总表(公示数据)单位(公章):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填表人(签字):复核人(签字):年月日考生姓名考生编号研究方向码研究方向报考博导英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专业方向课成绩专业英语专业面试总成绩排名拟录取意见拟录取类别专项计划备注刘芳华10414010305059805党的建设周利生71.5848025.4261.75128.171拟录取定向思政骨干非专职辅导员王贝贝10414010305060305党的建设周利生80.5878022.5045.58127.732拟录取定向思政骨干专职辅导员,调至韩桥生唐霞10414010305051503思想政治教育韩桥生71.5827325.7561.50127.003候补录取思政骨干非专职辅导员黄江10414010305054703思想政治教育吴瑾菁72.5816225.3361.50126.834候补录取思政骨干非专职辅导员刘宁104140103050474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康凤云77817522.5051.17124.275拟录取定向思政骨干专职辅导员程术兵104140103050565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沈桥林79.5768721.9252.17122.936候补录取思政骨干非专职辅导员张辉华10414010305052303思想政治教育韩桥生75818521.9251.00122.777候补录取思政骨干非专职辅导员李侑峰10414010305049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员67807024.4259.42121.731拟录取定向少骨陈远104140103050446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刘仁营71.5808121.1748.83118.902候补录取少骨吴湘梅104140103050443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韩玲6324.5857.9270.801拟录取非定向硕博连读李海莉10414010305044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刘仁营77828927.3358.67130.401拟录取定向程炜104140103050458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祝黄河82.5828521.3349.33129.832拟录取定向调至韩玲章晴104140103050464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祝黄河85.5868824.6754.33136.301拟录取非定向赵秀梅10414010305045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刘仁营81.5828922.3355.67131.502拟录取非定向唐松104140103050442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韩玲70898527.3360.33129.933拟录取非定向张云英104140103050463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祝黄河69.5918625.3356.00129.774拟录取非定向罗红平104140103050431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曾建平67.5879127.0063.33128.975拟录取非定向张伟104140103050462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祝黄河64.5908327.3363.33127.436拟录取非定向张娜10414010305044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韩玲69868426.3361.33127.337候补录取聂丽君104140103050432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曾建平74849320.3348.33127.138候补录取桂富阳104140103050429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曾建平74.5878319.3348.67127.109候补录取吕规104140103050460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祝黄河74.5868018.6749.67125.9710候补录取李玉春104140103050440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韩玲72.5817422.3351.00121.5711候补录取舒强104140103050452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刘仁营71.5797921.6750.67120.5712候补录取缪赤彤104140103050441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韩玲72.5787721.3350.67120.1013候补录取袁碧慰104140103050436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曾建平66.5847522.0051.67120.0314候补录取黄仁森104140103050469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康凤云79.5868826.0064.00134.901拟录取定向麦中坚104140103050475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康凤云81.5817525.0061.00129.702拟录取定向杨峰104140103050499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员82818020.0034.33124.673候补录取杨艳丽10414010305050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员79867522.0057.33129.871拟录取非定向钟政涛104140103050480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康凤云75837325.0068.33128.072拟录取非定向调至王员李雪104140103050472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康凤云76.5848221.0045.67126.033候补录取陈爱104140103050467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康凤云85787221.3343.33125.134候补录取江龙10414010305053403思想政治教育汪荣有85897823.3367.00138.071拟录取定向许凤鸣10414010305051903思想政治教育韩桥生73.5868525.6765.67130.972拟录取定向调至吴瑾菁郑瀚迅10414010305054303思想政治教育汪荣有82868521.6745.67130.673候补录取杨达10414010305055803思想政治教育吴瑾菁80.5878518.6745.33130.304候补录取皮芳辉10414010305051103思想政治教育韩桥生74.5838119.6745.67123.775候补录取赵岳娜10414010305052603思想政治教育韩桥生70887825.0065.67128.531拟录取非定向邱其霖10414010305055103思想政治教育吴瑾菁72828825.3367.00128.472拟录取非定向孙孝林10414010305055303思想政治教育吴瑾菁77.5877118.6741.67124.973候补录取郑力10414010305052703思想政治教育韩桥生76817019.6750.00122.134候补录取张梓欣10414010305056103思想政治教育吴瑾菁72.5826818.6745.67119.175候补录取陆明104140103050573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艳国84.5838828.0065.00136.701拟录取定向周建明104140103050580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艳国77767719.3342.67119.602候补录取陈志光104140103050563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沈桥林82807522.6760.00128.731拟录取非定向赖晓琴104140103050566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沈桥林74788919.0043.33121.472候补录取李杨104140103050571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艳国69828323.0046.67121.133拟录取非定向梁永康104140103050572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艳国64878119.0042.67119.134候补录取蔡火娣104140103050569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张艳国69.5847018.6741.67118.175候补录取罗志强10414010305060105党的建设周利生76847525.0065.00129.001拟录取定向调至尤琳张师平10414010305060605党的建设周利生71878423.0055.67127.332拟录取定向周强10414010305060705党的建设周利生76868918.0038.67126.333候补录取宫婷婷10414010305059105党的建设周利生75.5868718.0040.67126.034候补录取曹卿宁10414010305058105党的建设尤琳74.5887818.3340.00124.775候补录取何辉10414010305059205党的建设周利生75.5808218.0043.33121.976候补录取王耀鸿10414010305060405党的建设周利生63.5979024.0053.67129.831拟录取非定向郭田甜10414010305058305党的建设尤琳78.5807024.0058.00125.502拟录取非定向滕俊磊10414010305058505党的建设尤琳76.5748025.0067.67124.833候补录取肖亨达10414010305058705党的建设尤琳73.5818419.0043.67122.034候补录取高波10414010305058205党的建设尤琳72.5818219.0042.00120.705候补录取注:1.拟录取意见为:拟录取、候补录取或不录取;2.拟录取类别一栏填写“非定向”或“定向”,候补录取和不录取考生不填写;3.专项计划根据考生情况填写“少骨”、“思政骨干”或为空;4.如拟录取考生博导发生变化者请在备注栏注明,并按通知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培训机构转化生源的计划

培训机构转化生源的计划一、市场调研1.1 目标群体分析:通过市场调研,确定目标群体的年龄段、教育背景、职业需求等信息,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招生和宣传方案提供依据。
1.2 竞争机构分析:对竞争机构的课程设置、教学特色、师资力量、学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身优势与劣势,为转化生源提供有力支持。
1.3 访谈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标群体对培训机构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招生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营销策略2.1 品牌定位:明确培训机构的品牌定位,确定课程特色,制定市场宣传策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2.2 宣传推广:选择有效的宣传渠道,如线上线下结合,发布广告、举办招生推广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
2.3 优惠政策:制定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如返费学习、赠送课程、合作单位折扣等,吸引更多学员参与,并加强学员继续学习的黏性。
2.4 合作交流:与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招生渠道,提高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服务体系3.1 课程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反馈,不断优化和丰富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和吸引力。
3.2 师资力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确保优质教学。
3.3 课后服务:建立健全的课后服务体系,关注学员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需求,增强学员满意度和口碑传播力。
3.4 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运营流程,提高培训机构的服务效率和品质。
四、招生管理4.1 招生流程:建立明确的招生流程和规范的招生手续,提高招生效率和质量。
4.2 招生团队:搭建专业的招生团队,制定招生计划、分工协作,提高招生转化率。
4.3 国际招生: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外学员来华就学,提升培训机构的国际化影响力。
五、评估改进5.1 数据分析:建立并不断积累学员档案和招生数据,结合培训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5.2 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机构的招生推广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招生策略。
浅谈待优生的转化

浅谈待优生的转化作者:宋全祜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第08期在初中教育阶段,待优生的转化工作一直困惑着许多教育工作者。
待优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面较大。
因此,教育转化待优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待优生化学校管理在初中教育阶段,待优生的转化工作一直困惑着许多教育工作者。
对于待优生,可以说校校都有。
虽然人数不多,差别不大,但影响面较大,都是学校管理中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
因此,教育转化待优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待优生,是指在思想、学习等方面发展暂时滞后的学生。
只有先进与后进之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因此,待优生是可以转化的。
一、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热忱学生得不到老师的爱,是形成待优生的原因之一。
相对来说,待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到的大都是批评,甚至是讽刺挖苦的语言。
待优生对老师的教育常持回避和抵触情绪。
故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优生距离日益拉开。
对这样的待优生,我们不能冷眼看待,而要努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以他们自身的优点,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去接近他们,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恒心。
一旦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1.消除对待优生管理的“偏心”教师既是师长,又是学生的监护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但一些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偏爱其心目中的优生,而冷淡、厌弃待优生。
对优生实行种种“优待”政策,认为优生什么都好,暴露出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也常常视而不见,显得特别“爱护”和“关心”。
对待待优生则不关心、不尊重。
“偏心”引发和加剧了待优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常闹出一些损人却又不利己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学习上困难多,怨恨老师对他们不关心、不尊重。
对此,我平等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教育待优生,应耐心细致,把握尺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
培训机构学生转化计划方案

培训机构学生转化计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培训机构作为教育行业的一部分,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转化率。
学生转化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机构能够获得的新学员所占总学员数量的比例。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提高学生转化率,不仅可以增加机构的收入,还可以提升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学生转化计划,成为培训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培训机构学生转化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提高师资力量,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学生转化率,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机构的市场地位。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满意度,留住老学生,增加复购率;2)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新学生;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习效果和口碑效应;4)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学生调研分析1. 调研方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培训机构的认知、需求以及满意度等信息。
2. 调研内容a) 学生对培训机构的整体印象和满意度情况;b) 学生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需求;c) 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和服务态度的评价;d) 学生对机构宣传推广及服务体系的评价。
3. 调研分析通过对学生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培训机构的认知情况、需求特点、满意度水平等信息,为后续制定学生转化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三、学生转化计划1. 提高课程质量提高课程质量是提升学生转化率的重要举措。
培训机构应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结合市场需求,推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新课程。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2.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
包括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学生关怀服务、学习辅导服务等多方面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机构的用心和诚意。
3.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宣传推广是吸引新学生的重要途径。
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推广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扩大机构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新学生。
培训机构学生转化计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培训市场的日益繁荣,竞争愈发激烈。
为了提高培训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学生转化计划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转化率和满意度。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转化率,增加培训机构收入;2. 提升学生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口碑;3. 提高培训机构品牌知名度。
三、计划内容1. 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2)结合学员特点,设计特色课程,提升课程吸引力;(3)邀请行业专家、资深讲师授课,保证教学质量。
2. 提升教学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3)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成长。
3. 个性化服务(1)针对不同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2)建立学员档案,跟踪学员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3)关注学员心理需求,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4. 营销推广(1)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2)开展优惠活动,吸引潜在学员;(3)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
5. 增强家校沟通(1)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2)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家长疑问;(3)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评价,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6. 建立激励机制(1)设立奖学金、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2)举办各类比赛、活动,提升学员综合素质;(3)设立学员成长档案,记录学员进步,激发学习动力。
四、实施步骤1. 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学员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方案;2. 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3. 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4.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增强家校合作;5. 落实激励机制,激发学员学习动力;6. 定期评估转化计划效果,持续优化方案。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预计在一年内实现以下目标:1. 学生转化率提高20%;2. 学员满意度达到90%;3. 培训机构品牌知名度提升30%。
六、总结本计划旨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个性化服务、营销推广、家校沟通和建立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措施,提高培训机构学生转化率,实现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
希望生转化总结

希望生转化总结
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自身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面临学业困境,他们被称为“希望生”。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开展了希望生转化工作。
二、工作目标
希望生转化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希望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三、工作实施
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
制定个性化转化方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转化方案,包括学习计划、心理辅导、家长沟通等内容。
开展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学科辅导、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监督和评估:定期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估转化效果,及时调整转化方案,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工作成果
通过我们的努力,大部分希望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习惯和态度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五、工作总结
希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转化方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希望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构新生转化方案

机构新生转化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机构教育逐渐成为新生家长们备受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机构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将潜在的客户转化为真正的学生成为机构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机构新生转化方案,以期提高机构的招生效果和学生留存率。
二、目标设定1.提高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潜在客户的接触和了解机会。
2.提高机构招生效果,将更多的潜在客户转化为学生。
3.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留存率,实现机构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1.加强品牌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机构品牌宣传,提高机构在目标客户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街头巷尾的宣传广告、网上社交媒体的推广、学校教师的推荐等方式,扩大机构的影响范围。
2.优化机构网站和宣传材料机构网站是潜在客户了解机构的重要窗口,因此,网站的内容和布局要简洁明了,关键信息要一目了然。
同时,制作精美的宣传材料,如机构介绍册、学生作品集等,可以以印刷品或电子版的形式发送给潜在客户,提高机构的形象和吸引力。
3.开展体验课和讲座将机构的特色课程开设为体验课,邀请潜在客户参与。
通过让他们亲身体验课程特色和师资力量,增加他们对机构的认知和信任度。
此外,可定期举办讲座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或知名教育人士讲解教育热点话题,吸引潜在客户前来参与。
4.增加客户关怀和服务针对潜在客户,设立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及时跟进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学生报名后,为其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帮助和解答。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增强学生对机构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5.建立学生社群以机构为平台,建立学生社群,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可以定期组织学术或文化活动,如学术研讨会、社团活动、文化节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生社交平台,增强学生对机构的黏性和留存欲望。
6.开展满意度调查和效果评估定期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机构教育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和优化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培育的创建模式研究

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培育的创建模式研究
杨智祯
【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4
【摘要】推进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培育,是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对于高校助力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引领带动全体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高。
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成果所蕴含的实践经验和逻辑理路,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品
牌化培育明晰了培育创建的建设方向和核心要点。
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培育应遵循党的建设理论要求和品牌学学科理念,将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培育、品牌
推广作为培育创建实践路径,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培育的理论、需求、功能要
素贯穿品牌培育创建的各环节、全过程。
【总页数】8页(P39-46)
【作者】杨智祯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基于上海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思考
2.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五好”
党支部和“品牌”党支部创建为例3.高校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标准化研究——以肇庆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4.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体系化发展模式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待转化生转化计划
一年级五班尹崇霞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努力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能够在新学期里快速的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来,我想制定出一份教学工作计划,让我在行动和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我的工作。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按类型划分,小学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都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
后进生人数虽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
从内因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
针对这一点,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
第一,以爱动其心。
无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经验表明,教师只有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后进生。
后进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
班主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第二,以理服其人。
后进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之处,如自尊心特别强,思想、行为的情绪性色彩明显,意志和毅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
作为后进生,他们自己也知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难独自找
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
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时,决不能一概地因事论事作简单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改过自新。
第三,以智导其行。
后进生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可以说,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工作,它要求教师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艺术性。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
对此,教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教育机智,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现象,要耐心说明,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
后进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对于后进学生工作的耐心与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