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绿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1
概括各节诗意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写绿色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合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5/41
自由读诗歌《绿》,说 一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怎样思想感情?
6/41
龟虽寿
曹操
7/41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示思想感情
22/41
2、了解边塞诗
• 在唐代,战乱不停,于是就产生了以 描写塞外征战生活为题材诗歌,这一 类诗歌就叫做边塞诗。
• 边塞特有沧茫风光,展现出戍边将士 征战生活,组成了唐代诗歌壮丽画卷,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
23/41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判官,同任判官武某 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 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8/41
自学提要(8分钟左右)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赏析诗句。 3、了解诗歌表现思想感情。
9/41
作者介绍
• 曹操,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 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出色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 族人。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 分区域,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恢复 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 魏立国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 父子推进下形成了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建 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 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芒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 “武皇帝”,庙号“太祖”,史 称魏武帝。
14/41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 “短”。
“养盈怡,缩调之养期身,心不使但之在和天乐。”永:,人长寿、命久长。短即使 有一定时限,但不但仅是上天安排。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保养自己身心 健康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 这四句呼应开头,在认可寿命有限这 一客观事实前提下,强调发挥人主观作用, 反应了诗人主动进取人生态度。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雪景展开联想:诗人 突然以为自己好象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 劲春风,一夜之间吹开了千树万树 梨花,一 个“忽”字,不但表现了边塞气象变 化神奇, 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心 情。比喻新奇 贴切,既写出了边塞特有奇 异风光,又表现 了诗人开阔胸襟。
29/41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绿
艾青
1/41
学习目标 1、学习丰富联想和想象。 2、体会诗歌所表示思想感情。
2/41
自学提要(3分钟左右)
1、介绍作者艾青和诗歌写作背景。 2、逐节概括内容,力争简练准确。 3、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思想感情?
3/41
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 《大堰河----我保姆》,奠定了 他诗歌上基本艺术特征和在当代 文学史上主要地位。朴素、凝练、 想象丰富是艾青诗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 末期一首抒情小诗。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 飘入帐内情景,一个“入”字,将视 线从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住所,“湿” 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 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 和“薄”,均可见出雪天奇寒。
30/41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 互文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胡天奇寒叫人难 以忍受。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苦寒生 活,又从侧面衬托出了大雪寒威。
31/41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 绘出了非常开阔画面;“百丈冰”“万里 凝”是夸大说法,极言奇寒。“愁”“惨” 两字,含有浓烈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 酿了气氛,表现出诗人因武判官“归京” 牵动了自己思乡之情。
32/41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34/41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 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 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 达出了诗人对朋友关切和担忧。
35/41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告别,着力表现诗人 伫立远望情形,“不见”和“空” 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 生无限惆怅之情。
表示依依惜别深情
39/41
一首歌颂友情、描写征战生活
千古绝唱
40/4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41/41
24/41
给加点字注音:
qiú 狐裘
qīn 锦衾
hàn 瀚海
lán
chè
阑干 掣
zhuó 冷难 着
25/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诵观赏
26/4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41
写作背景
• 曹操当初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 犹豫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首诗,抒 写建功立业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 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旅程。曹操北征 胜利,依然任重道远。所以《龟虽寿》抒 发人生寿命与功业矛盾心情。
11/41
朗诵,赏析
12/4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 传说中一个长寿龟 竟时: 终了时候 腾蛇 :传说中一个能兴云驾雾蛇 意思:灵异神龟即使能活几千年, 但也有死亡时候,飞腾异蛇虽能乘云驾 雾,但它最终也会死亡化为灰尘。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起兴,极 言人寿命有限。诗人这么说,用意是主 动,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生命建功立 业,不要虚度一生。
13/4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人
意思:年老千里马即使蛰伏在马槽下,但 它志向却在千里之外。有志于建功立业人虽面 临晚年,但他雄心壮志永远不会放弃。
这四句表示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 雄心壮志,是全诗关键。他“志”,就是要统 一全国,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27/41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 “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 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 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 飘舞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风狂雪早。
28/4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 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 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紧围绕诗题, 三种乐器,以借代方式,写出了送别宴 会上热闹情景。
33/41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 “暮”字,点明时间是在黄昏, “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 极言天之寒。
36/41
既然是送别,为何要咏 雪?二者有什么联络?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7/41
体会诗歌语言美
我认为诗中———————— 一句写得好,原因是———————。
38/41
小结
描写艰辛战地生活
春风
吟雪 珠帘
(前10句) 角弓
瀚海
梨花—雪大
狐裘
送别
铁衣
(后8句)
天寒
愁云
置酒 暮雪 东门 山路
胡琴 红旗 雪满 空留
15/41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意思:庆幸得很,好极了,写 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志向。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
16/41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 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主 动奋发乐观精神。
17/41
朗诵背诵诗歌
18/41
第二课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9/41
教学目标 1、重复朗诵并了解背诵诗歌。 2、培养观赏品味诗歌能力。
20/41
自学提要(10分钟左右)
1、简明了解作者;了解什么是边塞诗,并解题。 2、朗诵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3、了解诗歌内容:
重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什么样景象?
21/41
1、作者介绍:
岑参, 江陵人,唐代著名 “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并称为“高岑”。其诗早年以 格调绮丽见长,以后历参戎幕, 往来边陲,格调大变,诗中充 满了主动乐观情绪。
概括各节诗意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写绿色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合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5/41
自由读诗歌《绿》,说 一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怎样思想感情?
6/41
龟虽寿
曹操
7/41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示思想感情
22/41
2、了解边塞诗
• 在唐代,战乱不停,于是就产生了以 描写塞外征战生活为题材诗歌,这一 类诗歌就叫做边塞诗。
• 边塞特有沧茫风光,展现出戍边将士 征战生活,组成了唐代诗歌壮丽画卷,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
23/41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判官,同任判官武某 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 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8/41
自学提要(8分钟左右)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赏析诗句。 3、了解诗歌表现思想感情。
9/41
作者介绍
• 曹操,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 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出色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 族人。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 分区域,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恢复 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 魏立国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 父子推进下形成了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建 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 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芒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 “武皇帝”,庙号“太祖”,史 称魏武帝。
14/41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盈,满,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 “短”。
“养盈怡,缩调之养期身,心不使但之在和天乐。”永:,人长寿、命久长。短即使 有一定时限,但不但仅是上天安排。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保养自己身心 健康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 这四句呼应开头,在认可寿命有限这 一客观事实前提下,强调发挥人主观作用, 反应了诗人主动进取人生态度。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雪景展开联想:诗人 突然以为自己好象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 劲春风,一夜之间吹开了千树万树 梨花,一 个“忽”字,不但表现了边塞气象变 化神奇, 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心 情。比喻新奇 贴切,既写出了边塞特有奇 异风光,又表现 了诗人开阔胸襟。
29/41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绿
艾青
1/41
学习目标 1、学习丰富联想和想象。 2、体会诗歌所表示思想感情。
2/41
自学提要(3分钟左右)
1、介绍作者艾青和诗歌写作背景。 2、逐节概括内容,力争简练准确。 3、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思想感情?
3/41
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 《大堰河----我保姆》,奠定了 他诗歌上基本艺术特征和在当代 文学史上主要地位。朴素、凝练、 想象丰富是艾青诗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 末期一首抒情小诗。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 飘入帐内情景,一个“入”字,将视 线从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住所,“湿” 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 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 和“薄”,均可见出雪天奇寒。
30/41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 互文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胡天奇寒叫人难 以忍受。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苦寒生 活,又从侧面衬托出了大雪寒威。
31/41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 绘出了非常开阔画面;“百丈冰”“万里 凝”是夸大说法,极言奇寒。“愁”“惨” 两字,含有浓烈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 酿了气氛,表现出诗人因武判官“归京” 牵动了自己思乡之情。
32/41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34/41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 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 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 达出了诗人对朋友关切和担忧。
35/41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告别,着力表现诗人 伫立远望情形,“不见”和“空” 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 生无限惆怅之情。
表示依依惜别深情
39/41
一首歌颂友情、描写征战生活
千古绝唱
40/4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41/41
24/41
给加点字注音:
qiú 狐裘
qīn 锦衾
hàn 瀚海
lán
chè
阑干 掣
zhuó 冷难 着
25/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诵观赏
26/4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41
写作背景
• 曹操当初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 犹豫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首诗,抒 写建功立业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 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旅程。曹操北征 胜利,依然任重道远。所以《龟虽寿》抒 发人生寿命与功业矛盾心情。
11/41
朗诵,赏析
12/4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 传说中一个长寿龟 竟时: 终了时候 腾蛇 :传说中一个能兴云驾雾蛇 意思:灵异神龟即使能活几千年, 但也有死亡时候,飞腾异蛇虽能乘云驾 雾,但它最终也会死亡化为灰尘。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起兴,极 言人寿命有限。诗人这么说,用意是主 动,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生命建功立 业,不要虚度一生。
13/4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人
意思:年老千里马即使蛰伏在马槽下,但 它志向却在千里之外。有志于建功立业人虽面 临晚年,但他雄心壮志永远不会放弃。
这四句表示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 雄心壮志,是全诗关键。他“志”,就是要统 一全国,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27/41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 “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 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 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 飘舞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风狂雪早。
28/4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 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 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紧围绕诗题, 三种乐器,以借代方式,写出了送别宴 会上热闹情景。
33/41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 “暮”字,点明时间是在黄昏, “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 极言天之寒。
36/41
既然是送别,为何要咏 雪?二者有什么联络?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7/41
体会诗歌语言美
我认为诗中———————— 一句写得好,原因是———————。
38/41
小结
描写艰辛战地生活
春风
吟雪 珠帘
(前10句) 角弓
瀚海
梨花—雪大
狐裘
送别
铁衣
(后8句)
天寒
愁云
置酒 暮雪 东门 山路
胡琴 红旗 雪满 空留
15/41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意思:庆幸得很,好极了,写 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志向。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
16/41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 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主 动奋发乐观精神。
17/41
朗诵背诵诗歌
18/41
第二课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9/41
教学目标 1、重复朗诵并了解背诵诗歌。 2、培养观赏品味诗歌能力。
20/41
自学提要(10分钟左右)
1、简明了解作者;了解什么是边塞诗,并解题。 2、朗诵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3、了解诗歌内容:
重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什么样景象?
21/41
1、作者介绍:
岑参, 江陵人,唐代著名 “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并称为“高岑”。其诗早年以 格调绮丽见长,以后历参戎幕, 往来边陲,格调大变,诗中充 满了主动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