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概说(为观赏石协会代个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石概说(为观赏石协会代个言)
石头,作为它的结构成分、地质成因等内在因素的研究,构建起地质学这门学科的分支领域之一.然而还在远古时代,石头就已作为人们把玩的对象而成为一种观赏(或曰欣赏)物。

作为能给人们带来美感的石头,在人们把玩的过程中形成了逐渐趋于一致的认识而被称为观赏石。

概言之,观赏石就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

作为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可以是包容各种地质成分及各种地质成分交织的“石头”。

所以,不论石头的地质成分及结构怎样,只要进行这种审美活动的主体认为它具有观赏性,这样的石头就都能成为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客体而成为观赏石。

因此,“观赏石”既是一个美学的概念又是一个地质学的概念,是美学的与地质学的内容的融合的结晶体。

观赏石的研究评价及品味等活动是一个审美主体的美的思维活动过程,但观赏石毕竟是“石”,所以,关于观赏石的认识、品评又不是一个纯美学的课题,它仍然离不开进行这种审美活动的主体应该具备的一定的地质学的关于“石头”的基本知识。

基于此,并从这个认识出发,兼及这个认识对象的产生及其属性着笔,本文拟对“观赏石家族”勾勒一个基本轮廓,为观赏、收藏及研究绘一幅草图。

观赏石分类表:
观赏石天然生成的奇石各种各样的奇石
象形石图案的
造型的
怪石
雅石(美石)
图形石(大概念上包括图案的象形石)
经人工加工(处
理)的
艺石石上作画
拼(组)接成型
雕刻(琢磨)成像
山水盆景石
园林假山石
有观赏价值的矿、
化石
含各种类晶体等
极富地区特色和地质特征及富涵历史意蕴的
雨 花 石
灵 璧 石 太 湖 石
……
[表注] 观赏性是观赏石的根本属性,这也是观赏石分类的基本标准。

观赏石所依托的是石头的地质成分、地质结构等地质基因,因此,观赏石的分类本身即离不开“石”的地质含量;但一石之是否具有观赏性,它又具有两个方面的成因:一是天然生成即具有观赏性,再就是经人工加工(处理)而使之具有观赏性。

比如山水盆景、园林假山是经人工加工(处理)的传统的、大众化的观赏石,石头的雕刻(琢磨)也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至“石上作画”、“拼(组)接成型”等皆是注入和凝结了人工技艺的石质艺术品。

在现代赏石活动中,将这些经人工加工(处理)而使之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称为“艺石”。

以此分别,当能称为“奇石”、“怪石”、“雅石”的那些观赏石,应是没有任何一点人工痕迹的石头。

至于上表所示后面两种情况的观赏石,有可能需要经人工加工(处理),也可能不需人工加工(处理)。

综合以上因素,作成本表之分类,并由此得“观赏石之概说”。

(一)
什么是奇石呢?“奇石”是指那些天然生成的、罕见的、特殊而不同寻常的“珍奇异石”(见《地球》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李畋杞《“奇石”刍议》)。

石头之所以称“奇”者,决定于它的天然性、稀有性和特殊性,所以才使得一石之区别于它石而令观者惊羡其奇妙的构成,奇特的形状和奇美的图画。

奇石是一种极好的观赏石,甚至因为多品种的发现而能调动起人们全方位的审美体验。

从视觉上讲,有“会开花的石头”①,还有从听觉上可获得美的享受的奇妙的“音乐石”②,从触觉上可感知的时重时轻的奇石③,从嗅觉上可体验的“奇香石”④,以及结构奇异的“空心石”、“身怀六甲”的“孕子石”⑤等奇石。

另外,还有可以作为一个类的存在的奇石是象形奇石,简称“象形石”。

象形石因其天然生成的图案或造型与我们所见物体之影像的“象”而令观者称奇叫绝。

所以,象形石即是那些天然生成的、以其石之“形”(图案的或外形的)再现了自然的和人类的及人类意化的,生物的与非生物的影像的石头(见《收藏》一九九四年第三期李畋杞《“象形石”的品位及鉴赏》)。

分解来讲,象形石是就其“象”与“形”的直观图解。

因此,不论什么质地的石头,只要天然生成的“形”象什么,即可谓之象形石。

就目前的发现和认识,可归纳象形石之“形”为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表面图案”;二是“整体形貌”。

相对来讲,前者是平面的画,后者是立体的图。

所以,象形石包括图案石和造型石这样两种情况。

从已有的关于象形石的发现和收藏的情况来看,从类别上讲,世间所有的物像,都能够在象形石上找到它的图形。

归纳起来说,象形石已有人物象形石、动物象形石、植物象形石、景物象形石、器物象形石及文字、符号等象形石。

从目前玩石的现状来看,象形石因其极好的观赏性和随人们欣赏情趣而不断上升的喜好度而成为观赏石的一个大项。

作为天然生成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另一类是与“奇石”相分别的“怪石”。

笔者认为,怪石是指那些虽“怪异”但还不足以为“奇”的石头。

有两个因素将“怪石”与“奇石”分别开来:一是特殊性的问题,即是说,怪石虽“怪”但还缺少一点“特别的地方”;二是稀有性的问题,其石虽“怪”但并非稀有,大同小异,不为少见。

当然,怪石与奇石是否可以分别开来,怎样分别,这是会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上的个体差异。

我们作此划分,至少从理论上讲,“奇石”与“怪石”应有一个界别。

从玩石的历史上看,人类关于石头的赏玩首先有的就是“怪石”(见《禹贡》记载),并且相对其它石玩而言,也较早地有了一个揭示其内涵的定义(见宋·蔡沈《禹贡注》)。

现在,人们仍普遍地对怪石有着习以为常的、良好的赏玩追求。

历史上,由米芾所构建的赏石的“瘦、皱、透、漏”就是专门指向怪石赏玩的审美原则。

除了奇石、怪石,其它的那些天然生成而具有观赏性的石头皆可归入“雅石”一类。

全方位地讲,非象形的图形石也是一种雅石。


此而论,雅石当是那些虽无“怪异”、“奇巧”,但却也雅致而令观者赏心悦目的石头。

所以,相对而言,是否为雅石,其评判的主观色彩也是很浓厚的。

根据各人之于石头的喜好及其程度,一石既可以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雅石,也可能为路人所不齿。

但大致讲来,雅石的品味可从其石的质地、表面变化、色泽、几何结构等客体因素作综合分析。

同时,雅石的鉴赏及认同还受到认识主体美学的、哲学的综合素养的制约和影响。

而仅从其客体的外在表现认识,有人又将雅石称为“美石”。

在图案石中,有人将那些似是而非的图像的石头称为“抽象石”。

所谓“抽象为具象之对称”,“惟系抽取不同形象共同之点,综合成一幅图画而无一名之,是为抽象石”(见《石趣》第一期春风《奇石之我见》)。

很显然,“抽象石”要具有把玩的价值,它的品味的个体差异却是很大的。

是不是要将抽象石作为观赏石的独立的类,这也是可以探讨的。

笔者认为,在对此没有一个共识的情况下,这些被称作“抽象石”的不妨先归入雅石一类,或者说,它们本身即是雅石。

这样作来,或许还会得审美主体更广阔的思维及其伸发开去的空间。

这指向,于是就诞生了“图形石”的概念。

图形石有其“图”和“形”,但是却不被框定在“象”与否的人类意志的圈圈里,没有了观念上的审美限制。

(二)
在人们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追求中,对奇石、怪石、雅石等自然物乃情有独钟。

但是,为这些品类石头存在的天然性所决定的稀有性而与赏石的需求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

人们为了调和这种矛盾,也因为人类素有的赏石情趣,所以,也不乏对石头作些人工加工(处理)而得到可供把玩、赏析的观赏石的作法。

这样,“艺石”也就应运而生了。

“艺石”是什么呢?艺石是经人工加工(处理)而成为具有观赏性的石质艺术品的总称,它是人类意志之作用于石头的产物。

艺石可以包容人工制作的所有成份,象传统的雕刻、琢磨,现代手法的绘画、拼(组)接及其综合运用。

好的艺石作品也是极具观赏性的,并且具
有为大众提供更广泛的赏石需求的可能性。

艺石也可能因其人工之技艺精湛而出奇。

艺石品位的高低主要依赖于创作者的个体审美情趣,制作水平及石料的选配。

虽如此,对于一件艺石作品的评价也如同对于其它类的观赏石的审美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过程。

山水盆景、园林假山石,虽然它们没有收藏的价值而其存在本身也只为房屋建构的空间点缀,但是它毕竟是用于观赏且具有观赏的价值,而从历史上讲,它们才是传统的观赏石。

(三)
矿、化石本身是作为地质科学的专门研究对象,而同时,不少矿、化石又极富观赏价值。

象剔透晶莹的水晶,色彩纷呈、金光灿灿的萤石,还有那些如“花”似“鱼”的化石,其本身即具有极好的观赏性。

至于那些难得的存在,稀有的物质,不易的结构,完善的构图,既令地质界出乎意外,更令地质界外的观赏者称奇叫绝。

在矿物的和地质学的意义上认识的矿物质,是从纯自然界的存在揭示的单方面的属性,其用途的指向也就是这样单学科的。

其实,在自然客体与社会认识主体的结合面上,矿物、矿物晶体、矿石,特别是它们的异化,都具有极大的社会审美的即观赏的价值。

比如石盐,它是生活必需品,是化工原料,它的形态有呈粒状的集合体,呈立方体的晶体,它无色透明或呈白色,有的呈天蓝色,抑或还有被杂质染成其它颜色的。

一枚天蓝色或其它五彩缤纷的立方体石盐晶体,就是一枚无色透明或白色的立方体石盐晶体,你忍心将它溶化了去?而这样情况,在地质或自然博物馆的陈列中都是作了特殊保护的。

基本地说来,矿物晶体的科学的及工业的价值在于它的纯净度,比如水晶,它可作为光学材料,压电石英工业原料,还可应用于无线电工业和超声波技术等方面,但如是紫晶、烟晶、茶晶、墨晶等有色晶体则失去了它的科学的及工业的价值但却具有了极好的观赏价值。

象水胆水晶、晶中晶、发晶以及白色水晶与黄铁矿共生的“金玉良缘”等等;水胆玛脑也如这样,是侧重于它的观赏价值。

这些含有包裹体的矿物晶体已成为一类优良的观赏石。

观赏化石,将昨天的久远呈现在今天面前,在这地质档案里,使我们看到过去的自然世界。

而与化石的科学意义伴存的还有化石的美学意义——除了它是对地质的过去的展示以外,通过化石本身的姿态、图案,揭示了过去动、植物的自然面貌而成为现在的一件件珍贵的天然艺术品。

而后者,就是我们从观赏的意义上来认识的化石。

也有遗憾的事——有的化石因其地质缺陷或后期人工破坏而有损于该化石图案的完整性或清晰度等因素而降低或失却观赏的价值。

(四)
据说,文献记载了我国有120多种“地方石”(当然,这个数字可能已经为当代玩石的实践所突破)。

这些首产或主产于某地区的观赏石有的还能保持该地区的“专有性”,有的却早已突破了“地区封锁”而失去了所谓的“地区优势”,而有的则根本就不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

凡此种种,若都以“产地”划分石种,拿了不同产地的一些石头凑一块,其实也并不好说谁是谁的。

因此,这种以产地划分石种的方法已经不是赏石的科学的分类方法了。

虽然如此,但笔者还是认为,那些仍能保住地区特色的,或者说是占有地方优势的,以及富涵历史意蕴的,如“雨花石”、“灵璧石”、“太湖石”等石的地区性名称,在观赏石分类中仍可作为独立的一类而存在——这就是赏石的历史存在。

另一方面,以赏石的美学的标准划分,“地方石”也是可以与其融合的,而这种融合,完全可以因为它们美妙的图案或造型而是一枚极好的某某地区的象形石或其它。

若此,我们则有了雨花石的象形石,灵璧石的象形石,太湖石的象形石……实则,观赏石也即是各种石质的观赏石。

另外,我们讲石的观赏,关于石的质,虽然不是地质学意义上的“质”,但是却也不能离开了石的质来谈石的观赏。

相应地,石的质的优劣却也是决定观赏石之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一件观赏石之具有的观赏价值正是以它的优良的质为其根本的。

作为观赏物的观赏石区别于作为装饰物的宝玉石,是因为宝玉石多作为加工制作的工艺品供人们佩戴而不同于作为厅堂之摆设的观赏石。

反之,如果不是这样,宝玉石也是可以作为观赏石而进入人们的
日常生活的。

如果是那样的话,观赏石会因其质的提高而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和价格。

直观地说,这是因为受其存量的稀少而决定的。

一般地说来,观赏石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当然,这是与观赏石的品位之高低直接相关的。

而观赏石之品位的认识,又是一个专门的话题,恕本文不再述及。

字数:4742
参考资料:
①《矿产开发报》1990.4.3 《文汇报》1991.11.14等刊文《会开花的石头》;
②《矿产开发报》1990.6.12刊文《来历不明的“音乐石”》;
③《文摘周报》1991.9.11摘《星期天》刊文《怪石头时重时轻》;
④⑤《新华文摘》1991第9期转《深圳特区报》1991.6.16《中外怪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