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玛一带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呼玛一带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李冰;李卉
【摘要】呼玛一带岩金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与松嫩地块陆陆碰撞带塔源—兴隆早加里东造山带北东端,处在古生代隆起与中生代火山盆地交接带附近的瓦拉里—北西里铁、金成矿亚带.区内地层有晚志留系-中泥盆系泥鳅河组(S3D2n),白垩系下统龙江组(K1l)及第四系全新统(Q42).本文简要分析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2页(P131,133)
【关键词】呼玛;泥鳅河组;岩金矿床
【作者】李冰;李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七队,黑龙江绥化 152000;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七队,黑龙江绥化 1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内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与新生界第四系4。
主要地层为:
晚志留系-中泥盆系。
泥鳅河组2(S3D2n):由青灰色、土黄色板岩、片岩夹少
量粉砂岩、石英砂岩及大理岩组成,厚度大于141.3m。
为双峰山金矿的主要矿化围岩。
白垩系下统。
①龙江组(K1l):主要岩性为灰绿色、黑褐色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辉石安山岩。
其岩性较隐定,并常与光华组相伴产出,总厚度大于1312m。
为双峰山金矿的主要矿化围岩。
②光华组(K1gn):该组覆盖于龙江组之上。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紫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夹少量安山岩、珍珠岩、松脂岩。
厚度大于1285m。
③九峰山组(K1j):该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其主要特点是底部存在砾岩,系正常碎屑沉积夹凝灰岩和煤层。
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砂岩、泥岩、砾岩、煤、玄武岩。
④甘河组(K1g):为一套基、中基性火山岩。
岩石构成较单一,以紫色、灰色、灰黑色、黑绿色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为主。
厚度变化较大,由几十米至800m。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地层有晚志留系-中泥盆系泥鳅河组(S3D2n),白垩系下统龙江组(K1l)及第四系全新统(Q42)。
全新统主要分布于现代沟谷,为一套现代河流冲、洪积物2。
泥鳅河组、龙江组是本区的主要围岩,如图1所示。
(2)侵入岩。
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晚印支期二长花岗岩(ηγ51)和闪长玢岩脉,二长花岗岩是蚀变矿化的主要围岩之一,闪长岩脉与蚀变矿化空间关系密切。
(3)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断层为主。
①断层:区内发育两条断层F1、F2,断层性质不详。
F1仅根据区内地层出露的空间位置、层位、产状,判断为北东向断层,北盘地层有下降的趋势。
两盘断距约120m。
②断裂:其低序次的近SN、近EW、NW向断裂发育,其中近SN、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赋矿断裂,其控制了闪长岩脉、板岩、大理岩、矿体的展布。
图1 矿床地质特征图
(4)围岩蚀变。
该区围岩蚀变作用普遍而强烈,主要沿断裂、破碎带分布。
主要
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
硅化:主要表现为面状、网脉状,面状硅化为早期产物,网脉状硅化为后期产物。
呈浅灰白色微晶产出,常与绢云母类矿物混杂,表面不洁净,正交偏光下I级灰白干涉色。
绢云母化:呈灰色、浅黄色隐晶质鳞片状集合体产出,正交偏光下常出现五彩干涉色,与硅化密切伴生。
碳酸盐化:大多呈网脉状,细脉状分布。
绿泥石化:常呈墨绿色,绿色,单偏光呈浅绿色,浅黄色,多为鳞片状集合体,安山岩中黑云母蚀变矿物,呈原矿物假象。
二期伴随绢云母产出。
三期伴随灰色、灰黑色石英、黄铁矿产出,与成矿关系密切。
泥化:主要由粘土类矿物高岭土、白云母等矿物组成。
呈浅灰黄、淡黄、浅绿色隐晶质产出。
正交偏光下水白云母为二级高干涉色,高岭土为二级低干涉色。
二者皆主要为长石类的低温蚀变矿物,一般发育于矿体上盘。
黄铁矿化:晶形为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细脉状与硅化密切伴生,呈自形晶产出。
3 矿床地质特征
图2 Au矿体分布状态
区内发现Au矿体6条,编号为Au1-Au6。
Au1、Au2号矿体:Au1、Au2号矿体赋存于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
Au1号矿体:呈脉状,矿体地表宽度11.60m~19.20m,平均Au品位1.27×10-6,单样Au
最高品位8.30×10-6。
Au3、Au4、Au5、Au6号矿体:分布在普查区南部近南
北向大理岩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带中。
Au3号矿体:呈脉状,矿体宽
度7.00m。
矿体Au平均品位1.62×10-6,单样Au最高品位6.22×10-6。
Au4
号矿体:呈脉状,矿体宽度1.00m。
矿体Au品位1.71×10-6。
Au5号矿体:呈
脉状,矿体宽度2.00m。
矿体Au平均品位2.54×10-6,单样Au最高品位
3.60×10-6。
Au6号矿体:呈脉状,矿体宽度1.00m。
矿体Au品位1.39×10-6。
如图2所示。
4 矿床成因
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与松嫩地块陆陆碰撞带塔源—兴隆早加里东造山带北东端,处在椅子圈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隆起部位。
该区处在以挤压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主的相对隆起区(泥鳅河组),瓦拉里-兴隆韧脆性剪切带的次级近南北向、近东西向
断裂发育。
矿体主要赋存于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破碎(角砾岩)带中,矿石呈角砾状、网脉和脉状。
矿化与多期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关系密切。
5 结论
综上,通过初步分析探讨,并与兴隆沟北山岩金矿点、小四道沟西山岩金矿床进行类比,该区成矿类型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与燕山期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动关系密切,该区岩石渗透性较好,且前期的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