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质量检测考试(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1
月质量检测考试( Word 版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 .林珊入水后前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后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21x x 为
A .1:16
B .1:7
C .1:5
D .
1:3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
A .位移和路程
B .时间和时刻
C .力和加速度
D .平均速度和速率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 .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 .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必受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
D .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一定要对它施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力
4.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 )
A .将沿墙壁滑动
B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C .对墙壁的压力不变
D .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受到1N 、2N 、3N 、4N 四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现保持1N 、3N 、
4N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变,而将2N的力绕O点旋转60°,此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大小为()
A.2 N B.22 N C.13 N D.33 N
6.下列仪器中,不属于直接测量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单位对应的物理量的是A.B.C.D.
7.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8.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
t
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
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
2h
t
9.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
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L=21m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
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
A.4m/s2 6s
B.2m/s2 3s
C.2m/s2 5s
D.2m/s221s
10.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2a、3a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示数分别为F 1、F 2、F 3,则F 1、F 2、F 3之比为
A .1∶1∶1
B .2∶3∶6
C .6∶3∶2
D .以上都不对
11.近年来高楼坠物事故频发,若将高楼坠物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下列图像能基本反映高楼坠物下落时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
A .
B .
C .
D .
12.每年的端午节,丽水南明湖上龙舟比赛总是热闹非凡,如图是龙舟在进行500m 的直道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可将队员看做质点
B .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C .获得第一名的龙舟,撞线时的速度一定很大
D .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小
13.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4v 和v ,所用时间是t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v t
B .经过ab 中点时的速率是2.5v
C .在2t 17v
D .0﹣﹣2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比2t ﹣﹣t 时间内位移大34
vt
14.如图,光滑斜劈A上表面水平,物体B叠放在A上面,斜面光滑,AB静止释放瞬间,B的受力图是()
A.B.C.D.
15.东阳中学教学楼之间种着好几棵橙子树,每当橙子成熟的时候,很多同学看了都会流口水.一般橙子树高在二个正常成年人身高左右,当橙子树顶部有一个成熟橙子自然脱落掉下来,下落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碰撞.试估算橙子落地的速度约为
A.7m/s
B.8m/s
C.9m/s
D.10m/s
16.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女士开车超速被警察拦住,警察说此处限速60km/h,老太说“这段路10千米我开了2小时,没超速呀”
B.某段笔直的高速公路设有“区间测速”,即通过一定距离测速区间内两次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进行对比,就可以判断是否超速.这里测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
C.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变化得越快
D.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v o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减速过程中,它的速度和位移都在变小17.静止在斜面上的重物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F2,关于这两个分力,下列的说明正确的是()
A.F1作用在物体上,F2作用在斜面上
B.F2的性质是弹力
C.F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D.F1和F2是与物体的重力等效的力,实际存在的就是重力
18.打水漂是人类最古老的游戏之一(如图).仅需要一块小瓦片,在手上呈水平放置后,用力水平飞出,瓦片擦水面飞行,瓦片不断地在水面上向前弹跳,直至下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出时的初速度越大,瓦片的惯性一定越大
B.飞行时所用时间越长,瓦片的惯性一定越大
C.飞出去的距离越长,瓦片的惯性一定越大
D.瓦片的质量越大,惯性一定越大
19.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可以选取山为参考系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0.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
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公转
D.计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孙杨的平均速度
二、多选题
21.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
5
2
F mg
μ
=时,A的加速度为
1
3
g
μ
B.当F<2μmg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C.当F>3 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
2
g μ
22.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分别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不计绳与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用水平变力F拉物体A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
A .物体
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B 处于超重状态
C .物体B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D .物体B 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23.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由此可知小球( )
A .在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
B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2
2d T C .经过位置4时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92d T D .从位置1到位置4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约为3d T
24.如图所示,竖直方向上的AE 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 =BC =CD =DE ,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的过程中速度增量相等
B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232B
C
D
E v v v v =
C .物体从A 点运动到E 点的全过程平均速度B v v =
D .物体经过各段的时间之比:::1:3:5:7AB BC CD D
E t t t t =
25.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 、B 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于物体
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变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水平力F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不一定变大
三、实验题
26.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3)本实验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两根细绳套要稍长一些
B.两个分力1F、2F要适当大些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每一次拉伸橡皮筋时只要确保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
2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弹簧秤的示数为F1、F2,为单独用一根弹簧拉到O点时的读数,F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F1、F2的合力。
(1)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2)图甲中左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__N
(3)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 ”或“F′”)。
28.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9.在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都使用了电火花计时器,并打出纸带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已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
A.实验中需用秒表记下运动的时间
B.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电火花计时器
C.先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然后放开小车
(2)有一次实验中某小组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纸带,并按照打点时间先后,依次选定了
O ABCD EF七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经过测量后计算得到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请根据实验数据,判断这个纸带做的是 ______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 s.根据纸带上可以计算得到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0.(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部分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____________。
①秒表②刻度尺③低压直流电源④低压交流电源
(2)如图,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
(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1.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10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1)汽车刹车后8 s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刹车后8 s位移是多少?
(3)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32.一质量m B=4kg的物块B放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另有一质量m A=2kg的物块A连着绳子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绳子的节点为o,oc绳子的一端c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并且与墙面的夹角为,(已知,,g取10m/s2)求
(1) oB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1和oc之间绳子上的拉力F2
(2) 此时物块B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f?
(3) 发现当物块A的质量增加到m A=4kg时,物块B刚好要滑动,求桌面的动摩擦系数?(假设最大经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33.游船从码头沿直线行驶到湖对岸,小明对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如下表,
(1)求游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
(2)若游船和游客总质量,求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F;(3)求游船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4.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00m,在某次勘察中,一质量为60kg的探险队员利用竖直方向的探险绳从坑沿滑到坑底.若队员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20s时速度达到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45s,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坑底速度恰好为零.整个下行过程中探险绳始终处于竖直,探险队员视为质点.求:
(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及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1;
(2)匀减速下降时探险队员的加速度大小a2;
(3)探险队员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5.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m处,乙车速度v乙= 60m/s,甲车速度v甲=50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m,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是否已超过乙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得林珊入水后前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后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2113x x . A .1:16.故A 不符合题意.
B .1:7.故B 不符合题意.
C .1:5.故C 不符合题意.
D .1:3.故D 符合题意.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位移、力、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时间、时刻和速率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C.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说明物体有加速度,因此一定受力,故A 正确;
B 、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可以不受力,故B 错误;
C 、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可以只受竖直向下的力,例如竖直上抛,故C 错误;
D 、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可以是不受力情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BCD .以书为研究对象,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书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书受到的摩擦力f 等于书的重力G ;增大手对书的压力,书对墙壁的压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因为重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仍向上,保持不变,故BC 错误,D 正确; A .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静摩擦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大小不变,因书与墙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可知书仍会保持静止状态,不会沿墙壁滑动,故A 错误;
5.A
解析:A
【分析】
根据“一个物体受到1N、2N、3N、4N四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可知,本题考查力的平衡条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用多力平衡的推论求解剩下力的合力.
【详解】
由题意可知四力的合力为零,则可知1N、3N、4N三个力的合力2N;与2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2N的力绕O点旋转60°,其他三力的合力不变,那么现在变为2N的两个力,其夹角成120°,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中应用了力的合成中的一个结论:当多力合成其合力为零时,任一力与其他各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力不属于直接测量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测量长度,而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故B不符合题意;C.秒表测量时间,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天平测量质量,质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根据x vt
,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上抛特征可知,上升和下降的高度位移大小相等,位移表示位置变化,路程表示路径长度.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表示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时间.
由题可知,球上升h 又落回抛出点,则:球的路程为:s=h+h=2h ;位移为0,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时间,则平均速度为零.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 .
【点睛】
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含义以及他们的区别,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会计算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中“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 2)与位移(x )的关系”可知,本题考查速度位移公式,根据图像信息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可解答。
【详解】
右图中信息可知运用公式可得
2202v v ax -=
解得
22m/s a =
再由公式
0v v a t
-=
得 3s t =
故B 正确。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可得:
F =f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f =μF N =μmg
同一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F 相等,故F 1、F 2、F 3之比为1:1:1,故A 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知212
h gt =,则x-t 关系应为曲线,选项AD 错误;因a=g ,则
选项B 错误;因v=gt ,则选项C 正确;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需要关注研究对象本身的运动情况,所以不能将队员视为质点,故A 错误;
B .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相对龙舟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所以岸上站立的观众是运动的,故B 错误;
C .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只是平均速度最大,无法知道撞线速度是否最大,故C 错误;
D .龙舟的位移大小都相同,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用时最长,所以平均速度一定最小,故D 正确。
故选D .
13.D
解析:D
【解析】
A 、由加速度公式43v v v v a t t t
∆-===-∆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A 错误;
B 、利用中点位移处速度公式v ==== ,故B 错误;
C 、根据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4522v v v v +=
= ,故C 错误; D 、根据位移公式212s vt at =- 知0 --2
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213134()2228
t v t vt s v t =⨯-⨯⨯=, 在2t --t 时间内位移22131374(4()22228
v t v t vt s vt t v t t =-⨯⨯--⨯⨯=' 所以0 --
2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比2t --t 时间内位移大34
vt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A 释放前,物体B 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力平衡;楔形物体A 释放后,由于物体A 上表面是光滑的,则物体B 水平方向不受力,物体B 在水平方向的状态不改变,即仍保持静
止状态,在竖直方向由于A 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所以B 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橙子自然脱落掉下来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2
2gh v =得
8m m v s s
==≈,故B 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自由落体的实际应用,注意自由落体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要物体受的阻力远小于自身的重力即可.
16.C
解析:C
【解析】
A 项:警察说此处限速60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而老太说“这段路10千米我开了2小时,指的是平均速度,故A 错误;
B 项:某段笔直的高速公路设有“区间测速”,即通过一定距离测速区间内两次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进行对比,即可测出平均速度,故B 错误;
C 项:根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可知,C 正确;
D 项: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v o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减速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在减小,而位移一直在增大,故D 错误。
点晴:本题考查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知识点,注意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重力的作用效果,将重力为G 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 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 2,F 1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而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 1的方向相同,F 2是使物体下滑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力.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作用.
【详解】
AD.物体受重力、支持力与摩擦力.而F 1、F 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实际不存在,实际受到的就是重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以A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BC 、F 2是使物体重力紧压斜面的分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根据平衡条件,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等,所以BC 不符合题意;
18.D
解析:D
【解析】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瓦片的质量越
大,惯性一定越大,与初速度、时间、飞行距离等因素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19.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A正确;“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选项B错误;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向船运动,所以选择的参考系为船,C错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错误。
考点:参考系
【名师点睛】①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③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时,演员的大小与肢体的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否则没有观赏性,故A正确;
B. 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卫星到海面的距离远大于船的长度,故此时的船看作质点,故B错误;
C.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运动的轨道可以忽略不计,能把地球看作质点,故C错误;
D. 400米自由泳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与人的形状以及大小都无关,此时的孙杨可以看成是质点,故D错误。
二、多选题
2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时,A、B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B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计算得出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A 对B 的摩擦力为 ,地面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52
F mg μ=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3g
a μ=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1f ,A 对B 的摩擦力为2f ,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3f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1f 与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f 和2f 的最大值均为2mg μ ,3f 的最大值为
332f mg μ=
故当302
F mg μ<≤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故B 错误;
C .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
F ′2mg ma μ-='
对A 、B 整体,有
3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
3F mg μ'= 故当332
mg F mg μμ<≤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3F mg μ> 时,A 相对于B 滑动,C 正确;
D .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
31222m F mg mg mg μμμ=-=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g μ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