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推断题综合含详细
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

“→”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

【答案】Cu(OH)2 CaO+H2O=Ca(OH)2 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A﹣I为初中化学中所学的物质,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所以H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铜,G可以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A为金属氧化物,A和水反应生成B会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I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u (OH)2;
(2)A与H2O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 (OH)2;
(3)G与H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Cu+Fe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如下
(1)变成无色溶液的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测量pH值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固体X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5)溶液A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搅拌,加速溶解在玻璃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取待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Na2SO4+Ba(NO3)2=BaSO4↓+2NaNO3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防止OH-对后面检验Cl-导致干扰
【解析】
【分析】
将固体X加水溶解后,得到pH=13的无色溶液,证明原固体中没有硫酸铜,呈碱性,可能有氢氧化钠或者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原固体没有硝酸钡,有碳酸钠或硫酸钠,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沉淀为硫酸钡,则原固体中有硫酸钠,而没有碳酸钠;因此可以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没有硝酸镁;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后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氯化银沉淀产生,证明有氯化钠。

由以上分析可得,固体X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一定没有:碳酸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铜
【详解】
(1)将固体X加水溶解后变成无色溶液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2)根据实验室使用pH试纸的操作可知,测量pH值的操作方法是;在玻璃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取待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故填:在玻璃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取待溶液滴到pH 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生成白色沉淀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NO3)2=BaSO4↓+2NaNO3;故填: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4)由分析可知,固体X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故填: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5)由分析可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氢氧根会对氯离子的检验有影响,因此先向溶液A 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其目的是:防止OH-对后面检验Cl-导致干扰。

故填:防止OH-对后面检验Cl-导致干扰
3.如下图所示,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A、D、E为单质,E元素的含量仅次于铝。

其中B由三种元素组成,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原料。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试判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_________________;
F—E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 O2 C+O2点燃
CO2或甲烷燃烧等 Fe+2HCl=FeCl2+H2↑
【解析】
【分析】
E元素的含量仅次于铝,说明E是铁,B由三种元素组成,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原料,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有三种元素,所以B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B能生成C,D这种单质也能生成C,所以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氧气或碳,但E是铁,铁不与碳直接反应,所以D可能是氧气,A也能生成C,A也是单质,所以A可能是碳,F能与碳酸钙反应,也能与铁反应,则F可能是盐酸或硫酸,通常用盐酸,所以推理完成,将物质代入合理。

即:A是碳,B
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D是氧气,E是铁,F是盐酸。

【详解】
(1)B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D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D生成C的反应是C+O2点燃
CO2或甲烷燃烧等;F与E的反应就是铁与盐酸的反
应,即: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1)CaCO3 O2(2)C+O2点燃
CO2或甲烷燃烧等 Fe+2HCl=FeCl2+H2↑
4.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

已知A为金属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为一种常见的不挥发性酸,I物质中含钠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J与E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

(3)写出C生成F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

(4)F与D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溶液具有_____作用。

【答案】Cu H2SO4+Cu(OH)2═CuSO4+2H2O CaCO3高温
CaO+CO2↑消毒
【解析】
【分析】
根据A~J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金属单质,且J是蓝色沉淀,所以A是铜,J 是氢氧化铜,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F能与水反应生成G,所以F可能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I物质中含钠元素,所以H是碳酸钠,I是氢氧化钠,所以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E反应,E为一种常见的不挥发性酸,所以E是硫酸,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A是铜,故填Cu。

(2)J+E是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u(OH)2═CuSO4+2H2O。

(3)C→F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高温
CaO+CO2↑。

(4)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波尔多液溶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点睛】
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J是蓝色沉淀,所以J是氢氧化铜,所以B是氧化铜,I物质中含钠元素,所以H是碳酸钠,I是氢氧化钠。

5.推断题: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省去.
(1)金属B的活动性金属D的活动性(填“>”、“<”、“=”);
(2)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3)向C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写出溶液C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2)Fe2O3+3CO2Fe+3CO2 (3)CuCl2+2AgNO3=Cu(NO3)
2+2AgCl↓
(4)CuCl2+2NaOH=Cu(OH)2↓+2NaCl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目的信息可知:B是铁,D是铜,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比铜活泼,故答案为>
(2)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则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
(3)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白色沉淀,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uCl2+2AgNO3=Cu(NO3)2+2AgCl↓
(4)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uCl2+2NaOH=Cu(OH)2↓+2NaCl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6.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a、 b、 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________。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铜、氧化铁、硫酸钠,过滤,(2)硫酸铜,氯化钠;(3) FeCl3+3NaOH= Fe(OH)3↓+3NaCl
【解析】
固体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说明固体中没有硫酸铜,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加氢氧化钡后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有硫酸钠,同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固体加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和固体,说明固体中有氧化铁和铜;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1)固体B的成分是铜、氧化铁、硫酸钠,a、 b、 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过滤,过滤能将难溶性与液体分离。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铜,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3)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 Fe(OH)3↓+3NaCl
7.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黑色粉末,H为红色粉末,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D的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H的化学式:C ,H 。

(2)写出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3)图示5个转化关系中共有个化合反应。

【答案】(1)H2O HgO
(2)Cu+H2Cu+H2O
(3)2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C、D、E、F、G、H八种物质,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A
为黑色粉末,A和硫酸反应会生成D,D的溶液呈蓝色,所以D是硫酸铜,A是氧化铜,C 是水,氧化铜和单质E反应会生成B和和水,所以E是氢气,B是铜,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F是氧气,H为红色粉末,G和氧气加热会生成H,所以G是汞,H是氧化汞,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H2O,H是HgO;
(2)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反应是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H2Cu+H2O;
(3)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是置换反应,铜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水通电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气和汞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图示5个转化关系中共有2个化合反应。

8.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

【答案】玻璃棒 CaCO3、Mg(OH)2(填名称也可) BaCO3(填名称也可)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 CaCO3、BaCl2、Na2SO4、NaOH(填名称也可)
【解析】
【分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
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样品加水溶解,得到1.5g的滤渣,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只能含有一种,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
【详解】
(1)过滤操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H O+CO
10044
x0.44g
100x
=
440.44g
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所以滤渣中含有原混合物中的CaCO3
和反应生成的
Mg(OH)2;
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排除硫酸钡沉淀的干扰,证明样品中无硫酸钠;(4)“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CaCO3、BaCl2、
Na2SO4、NaOH。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9.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一”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 H2SO4 H2 Fe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H2O+CaO=Ca(OH)2
【解析】
【详解】
(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 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
(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 (OH)2。

故答案为:(1)CuSO4,H2SO4,H2,Fe;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H2O+Ca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
(1)写出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

(2)写出溶液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溶液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H2SO4+BaCl2=BaSO4↓+2HCl
【解析】
【分析】
分析过程:B+C,产生气体,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BC为碳酸钠
和稀硫酸中的一种,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硫酸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C为稀硫酸;AD为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C+D能产生沉淀,则D为氯化钡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

【详解】
(1)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故填:Ca(OH)2(2)溶液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溶液C和D反应,即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
【点睛】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1.图中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含相同的阴离子,C、D、E、F 含有同一种元素,C、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名称:,F的化学式:.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D→E:,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答案】(1)盐酸;CaO;
(2)改良酸性土壤;
(3)2NH4Cl+Ca(OH)2=CaCl2+H2O+2NH3↑;CaCl2+ Na2CO3=CaCO3↓+2NaCl;复分解
【解析】
试题分析:
(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所以B、E是盐酸、碳酸钙,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所以A、C是铵态
氮肥和碱,A、B、D含相同的阴离子,所以A是氯化铵,B是盐酸,E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盐酸会转化成D,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氯化钙,碳酸钙会转化成F,F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盐酸,F是CaO;
(2)通过推导可知,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A→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H2O+2NH3↑;D→E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盐酸,CaO;(2)改良酸性土壤;(3)2NH4Cl+Ca(OH)
2=CaCl2+H2O+2NH3↑;CaCl2+Na2CO3=CaCO3↓ +2NaCl;复分解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2.在上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为最常见的酸,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蓝色不溶物。

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化学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
(3)A物质所属类别为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答案】CuO复分解反应碱
【解析】
试题分析:有题中的叙述可知,D为水;B为酸;A为碱、C为氧化铜;E为盐;F为可溶性硫酸盐;G为氢氧化铜;故(1)C物质的化学式为CuO(2)化学反应③为碱和盐的反应,故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A物质所属类别为碱类物质。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