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_____;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_____;
(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

则AB段的路程s AB=_____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νAB会偏_____。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为2.6s,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秒表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40.0cm 0.25 大 0.4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选用的器材除了刻度尺,还需要用秒表测量运动的时间。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2)[3]由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路程
s AB=80.0cm-40.0cm=40.0cm=0.40m
[4]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0.40m
0.25m/s
1.6s
s
v
t
===
[5]如果让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νAB会偏大。

[6]由图可知
s BC=40.0cm=0.40m
时间
t BC=t AC-t AB=2.6s-1.6s=1s
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0.40m
0.40m/s
1s
s
v
t
===
2.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 从A 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
t /s
0 0.1 0.2 0.3 0.4 0.5 0.6 v /(m ⋅s -1) 2.0 2.5 3.0 3.5 4.0 4.5 5.0
(1)小球在斜面上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报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______;
(3)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 = ______;
(4)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 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₁内通过的路程是s ₁=v ₁t ₁,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

上述小球从A 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 内通过路程的表达式为s =______。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变速 25t + 22 2.5t t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时间小球的速度变大,则小球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2)[2]报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画出小球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3)[3]由图像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与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且小球的初速度为2m/s ,则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
03m/s 2m/s 250.6s
v v v t t t t ∆=+=+=+∆ (4)[4]小球从A 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路程,则在时间t 内通过路程的表达式为
20()(225)2 2.522
v v t t t s t t +++===+
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
(2)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
(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来源】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1 EF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B 到D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 间的距离为
4.5cm 0.5cm 4cm 0.04m s =-==;
小球运动的时间20.2s 0.4s t =⨯=;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0.04m =0.1m/s 0.4s
s v t ==; (3)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 的路程最大,所以E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四图都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A 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B 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C 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
D 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的是C 图.
【点睛】
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注意速度公式应用时,单位要统一,一般要统一为主单位再进行计算.
4.如图所示,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______(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2)小明发现尽管选择了合适的纸锥,但下落还是太快,他想到频闪摄影能够每隔相等的时间记录一次物体在闪光时刻的位置。

于是找来一款每隔0.5s 拍摄一次的拍摄摄像机,拍摄了如图乙的频闪照片,纸锥从A 到D 的运动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若纸锥从E 到F 的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它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s 。

【来源】河南省新蔡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答案】停表 大 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3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根据s v t
=可知,需要测量下落的路程和时间,故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纸锥下落的高度,用秒表(停表)测出纸锥下落的时间;
[2]大纸锥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下落较慢,故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大纸锥进行测量。

(2)[3][4]由图可知,从A 到D 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纸锥从A 到D 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3)[5] EF 阶段的距离为:
s =80.0cm-60.0cm=20.0cm=0.2m ;
所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EF 阶段的速度为:
0.2m =0.4m/s 0.5s
s v t == ; 纸锥的长度为5.0cm ,纸锥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段的路程为:
s ′=85.0cm -70.0cm=15.0cm=0.15m ,
则时间为:
0.15m '=0.375s 0.4m/s
s t v '== 。

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
(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 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纸锥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图的________.
(2)若测得纸锥在 A 、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8.40cm ,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小段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应该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A 0.21 纸锥的质量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以看出,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A 选项符合题意.
(2)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得,0.084m 0.21m/s 0.4s
v == (3)(1)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2)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点睛】
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
2.力与运动的关系,
3.物体速度时间图象的识图方法
6.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和,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和的平均速度大小.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辆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在相同时间内,汽车和汽车,谁运动的路程要长?
【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答案】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的平均速度.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运动路程要长.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汽车A的四组数据分别是(1s,0.1m)、(2s,0.2m)、(3s,0.3m)、(4s,0.4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汽车B的四组数据分别是(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
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图象如下:
汽车A的平均速度:,
汽车B的平均速度:
所以汽车A的平均速度比B的小.
(2)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时;当时, ,由此可以知道,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答: (1) 由数据可知汽车A 比汽车B 平均速度小 (2)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 运动的路程要长.
7.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
(1)将同类纸折叠n 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 ,则单层纸的厚度为_____.设纸的宽度为s ,整卷纸的长为L ,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
(2)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 ,内半径为r ,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
(3)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纸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_____.
【来源】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检测题 【答案】d n d Ls n πs (R 2 ﹣r 2) 22n R r d
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同类纸折叠n 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 ,则单层纸的厚度是:
d n ; 纸的宽度为s ,整卷纸的长为L ,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d V Ls n
=; (2)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22R r π-()
; 故纸筒的体积是22V s R r π=-()
; (3)两次体积相同,得:22=d Ls
s R r n ()π-, 变形得,长度表示为:22=n R r L d ()
π-.
8.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
_________同学的方案正确.
(4)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些.(快、慢)
(5)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_____。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运动 0.08 乙慢见解析
【解析】(1)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与气泡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2)气泡运动56cm的平均速度为:
0.56m
0.08m/s
7s
s
v
t
===;
(3)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过程中,在水流冲击下,气泡已经不在最下端了,所以翻转后立即计时反而不准确;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后,水趋于静止,开始计时会更准确,故乙方案更好;
(4)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越不容易测量时间,测出的时间误差大,所以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慢些更好。

(5)首先根据表格的时间在横坐标标出时间,然后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用平滑的线连接,如图:
答案: (1). 运动 (2). 0.08 (3). 乙 (4). 慢 (5). 见解析
点睛:注意最后一问中,首先要根据表格的数据确定横坐标的标度值,本图中如果横坐标一格表示一秒的话也可以画出图像,但表格的利用率低,不够美观大方,类似的问题要注意这一点。

9.小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
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中图).屏幕图象如右图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m/s.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小于A加速 0.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 AC=L,
1
2
AB
s L
=,又因为所用的时间是:t AC
=2.6s,t AB=t2=1.8s,所以,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1
2
1.8 3.6
AB
A
A
B
B
L
s L
s s
v
t
===;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6AC AC AC s L t s
v =
= ;即v AB <v AC ,所以AB 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 处静止释放,并在B 处开始计时,在C 处停止计时;
(3)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所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 ,对应的速度为0.8m/s .
10.甲和乙两个小球(小球大小可忽略)在平直路面从左到右运动,从计时开始记录,每隔0.1s 记录一次,纪录得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甲小球做_______运动.
(2)从计时开始,乙小球前0.5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
(3)根据如图的记录,在如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甲小球的s ﹣t 图线_________.
【来源】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优化测评物理试题
【答案】匀速直线 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
速直线运动;
(2)甲小球0.5s经过的路程和乙小球0.5s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所以图中所示乙小球
0.5s经过的路程s=0.3m×5=1.5m

所以乙小球前0.5s的平均速度v===3m/s;(3)s﹣t图象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