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课堂小结
概括文章主旨(为什么写)。
作者通过对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 火热的战斗生活的回顾,以及对自己 现状等的描写,表达了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悲愤之情,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至死不放弃恢复中 原的爱国之志。
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 旨在千载以下。
具体分析:
a、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 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吸取的;
b、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c、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 之志。
细读全诗,探究情感与主旨:
思考:1. 作者在本诗抒发了哪些愤懑? 因何事而“愤”?
其三:“鬓先斑” ——壮志难酬、忧愁悲怆
作者罢官闲居在老家山阴,时年六十 又一岁,早已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了。 此时,诗人大志落空且年华已老,何等 悲怆?虽有心,但天不予,作者能不 乎?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细读全诗,探究情感与主旨:
思考:1. 作者在本诗抒发了哪些愤懑? 因何事而“愤”?
其四: “谁堪伯仲间” ——无奈激愤
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 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 时无英雄的愤懑。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再读全诗,梳理内容和写作思路
内容: 首联:早年不知道世事的艰难,遥望被金军占领的北 方,满腔愤恨,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 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颈联:诗人曾以塞上长城自比,可现已鬓发斑白,年 老体衰,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尾联:真羡慕诸葛亮,《出师表》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比呢? 思路:回忆过去——联系现实。
书愤
陆 游
Hale Waihona Puke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1.能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
学 理清本诗的写作内容; 习 2.能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目 归纳出诗中蕴含的意旨。 标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一)自学指导:
请自由大声诵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 奏;理清诗歌内容和写作思路。 提示: 依课后提示划分本诗节奏;结合注释,梳 理本诗内容与脉络。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 事而“愤”?
A.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思考:1. 作者在本诗抒发了哪些愤懑? 因何事而“愤”?
其二:“空自许” ——报国无门、愤慨不满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尔毁汝 万里长城。”
作者用此典故,以檀道济自喻。“空 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 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 派的愤怒指责。
壮志难酬、虚
度年华的满腔

首联:世事艰、气如山
悲愤之情 ; 情感主旨:


颔联:瓜洲渡、大散关
至死不放弃恢 复中原的爱国

之志。

颈联:空自许、鬓先斑
今昔对比

表现手法:
尾联:谁堪伯仲间
借古讽今
用典明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 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 秋》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思考: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pt课件
2 .陆游为何在本诗中提及《出师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细读全诗,探究情感与主旨:
(二)自学提纲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主旨?
思考角度:
1.“书愤”,即书写心中的悲愤、不满之情。 但全诗不着一个“愤”字,偏处处见着悲愤不 满之情,那么从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 “愤” ? 2.陆游为何在本诗中提及《出师表》? 3.归纳本诗的主旨。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 抗金主张,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 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但在政治斗争中, 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是作者于宋孝宗十三年,罢官闲居 在家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 年,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 国,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 挥毫写下了这首诗。(写作背景)
细读全诗,探究情感与主旨:
思考:1. 作者在本诗抒发了哪些愤懑? 因何事而“愤”?
其一:“世事艰” ——忧患悲愤
时代背景——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 国家现实——金兵入侵,山河破碎,中原沦陷 朝廷现状——南宋朝廷及投降派却偏安江南,
不思北伐 自身遭遇——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压
细读全诗,探究情感与主旨:
5分钟后,请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p pt课件
诵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