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第15课 长城与北京城川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5课长城与北京城川教版
巩固辅导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7鸡年来临,回看中国古典名著都不乏写鸡的情节。

如一部名著的第七十六回:妙玉为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续联,其中一联曰“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这部名著是( )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明朝时期,收集了1892种药物,11096则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一位外国人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

在长城修筑史上,哪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建筑艺术的瑰丽。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元朝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
C、《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荷兰史诗》、《战争与和平》、《红楼梦》,这三部文学作品在史学上的共同价值是( )
A、反映了所在国一定时期的社会图景
B、揭示了封建制即将没落的历史趋势
C、展现了所在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
D、再现了世界史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荷马史诗》、《战争与和平》、《红楼梦》这三部文学作品在史学上的共同价值是( )
A、反映了所在国一定时期的社会图景
B、揭示了封建制即将没落的历史趋势
C、展现了所在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
D、再现了世界史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关于《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D、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知识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

并分析其弊端。

""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把图片中的人物、著作和图片的出处正确连接。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