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第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丁为大气CO2库,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 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 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 递。
【答案】 A
[考点精讲]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主要以无机物的 形式循环 在无机环境和生 物群落间往复循 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 系可表示为a=b+c+e
【解析】 据图可知,a表示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 的;b、d、g表示碳元素返回大气,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 用实现的;夏季光合作用强,植物积累有机物,则a>b+c+e,故D项错。
最新通用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
知 识 梳 理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考纲导学]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当 堂 验 收
考 点 突 破
模 型 解 读 类 9
分 层 限 时 跟 踪 练 三 十 四
内部结构与功能 物质、能量
投
的协调。
基础自测 1.判断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 复循环。(×) (2)有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时进行的。 (× ) (3)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 )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 (5)孔雀开屏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 (6)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 (7)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8)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 性就越强。(×)
稳定性 扰, 保持原状 的能力 呈 正相关 恢复力 受到外界干扰 稳定性 后 恢复原状 的能力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 度呈 负相关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
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入,保证生态系统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沿食物链(网)单向 过程 流动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 反复出现,循环 特点 减 流动
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图:
联 系
①能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9)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 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10)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低。(√)
2.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 递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命题视角] 视角 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分析 1.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与丙的存在使碳循环速度大大减缓 B.b~d 过程中碳移动的形式均为无机物 C.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因呼吸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解析】 图中甲、乙和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乙与丙的存 在使碳循环速度大大加快,A 错误;a 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 是细胞呼吸,c 和 d 是摄食,b 过程中碳移动的形式为二氧化碳,c~d 过程中 碳移动的形式为含碳有机物,B 错误;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 物群落,C 正确;乙的粪便含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乙对食物的同化量小于摄入 量,D 错误。
2.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一连)
【答案】 ①—b—Ⅲ—C ②—c—Ⅰ—A ③—a—Ⅱ—B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有利于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
(2)调节生物 种间 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利于生物 种群 的繁衍。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 产量 。 (2)对
知识梳理| 夯实高考双基 回扣教材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S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C、H、O、N、P、 等元素。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与 生物群落 之间。 (3)范围:整个生物圈。
2.碳循环过程 (1)循环途径
(2)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
形式循环。
3.特点: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概念 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 、指令、 数据 与信号等。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
3.调节基础: 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限度 。
5.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分类 含义 与营养结构的关系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抵抗力 抵抗外界干
网络记忆
考点突破| 领悟高考方向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典例导悟1]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 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答案】 D
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 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 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 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 用?
【答案】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