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23.2
冠心病 172665 脑卒中 172665
11 253
6.4
146.5 率
风心病 172665
38
22.0
13
发病率与患病率
LOGO
指标
分子
分母
发病率
时期内新发生的某病病例数 可能发病平均人口数
时点(时期)患病率 时点(时期)现患疾病人数
检查人口数
发病率
患病率
来源 登记报告
现场调查
时间 一个时期(一般为一年)
25.47
100.00
17
LOGO
表16-1 2000年某医院某病的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
病情严 重程度

住院人数 病死数
300
12
死亡构成 (%)
2637
病死率 (%)
4.0

350
18
40.0
5.1

150
15
33.3
10.0
合计
800
45
100.0
5.6
18
LOGO
特点:
1、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分子为 分母一部分
30
LOGO
(2)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太小,否则缺乏
稳定性 (3)正确计算合计率(总率)
31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LOGO
案例4:用某疗法治疗肝炎,甲医院治疗150人,治 愈30人,治愈率为20%;乙医院治疗100人,治 愈30人,治愈率为30%。两个医院合计治愈率应 该是[(30+30)/(150+100)] ×100% =24%。若 算 为 20%+30%=50% 或 (20% +30%)/2=25% , 则是错的。
⑴ 人口数 病发生数 之发病数比 病发生数构成 病发生率



(%)⑸ (1/10万)⑹
Ⅰ 636723 2433

18.9
382
Ⅱ 389540 3033
1.25
23.5
779
Ⅲ 699712 1650
0.38
12.8
236
Ⅳ 328363 1503
0.62
11.6
458
Ⅴ 286967 1282
14
二.构成比
LOGO
含义:指一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
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应用:用以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计算:
构 成 比 同 一 事 某 物 一 各 组 组 成 成 部 部 分 分 的 的 观 观 察 察 单 单 位 位 数 总 数 1 0 0 %
32
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LOGO
4.相对数的比较,要注意可比性。 观察对象是否同质:哮喘发病率的比较,观
察季节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相同:即其他影响因
素在被比较总体之间的分布或构成是否一致。 如比较某地甲亢的发病率,性别构成不同不 能直接比较
处理方法:标准化、多因素分析。
表 45
口腔门诊龋齿患者年龄构成
患者人数
患者构成比(%)
9
3.8
36
15.3
34
14.4
37
15.7
45
19.1
39
16.5
21
8.9
15
6.3
236
100.0
案例3:某医师对口腔门诊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表5)进行了分析,得出 4049岁组患病率高,0~9岁组和70岁及以上组患病率低的错误结论。
LOGO
案例1:14名成人的原始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身高 175 167 187 176 167 178 174 170 167 186 182 159 167 182
婚姻状况 单身 单身 单身 已婚 已婚 已婚 已婚 已婚 离异 离异 分居 分居 分居 分居
如:某地区流脑发病率1975年为4.48/10万, 1998年为0.49/10万,则
4.48 9.14 0.49
表示1975年为1998年的9.14倍,即1998年该 病发病率下降到1975年的1/9.14(10.9%)。
25
三.相 对 比
LOGO
表1 某市某年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病数及其相对数
市区 年平均 急性传染 各区与Ⅰ区 各区急性传染 各区急性传染
表4中,1990与1998年住院病人五种疾病 死因构成的总和均为100%;
1998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比1990年 少,但构成比却比较接近。
21
二.构成比
LOGO
注意: 死因构成比只能说明某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
人数中所占比重,如需要比较其病死的严 重程度,则要计算病死率。
22
三.相 对 比
LOGO
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主要内容
常用相对数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标准化法
为什么引入相对数? 绝对数的局限性.
LOGO
2
几个概 念
LOGO
变量:所研究的观察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特征, 即
观察指标。
资料:变量的观测值组成资料。 分类变量资料:将观察单位按属性或类别分组计
数所得的资料。
3
一、分类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1.消除基数影响,便于事物间的比较。 2.给出事物发生频率(强度)的估计。 3.相对数是工作决策的依据。
8
第一节 常用相对指标
常用相对数 一.率 二.构成比 三.相对比
重要区别:分子、分母
LOGO
9
表1 某市某年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及其相对数
LOGO
年平均 急性传染 各区与Ⅰ 各区急性传染病发 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生
市区
人口数 病发生数 区之比 生数构成(%)
率(1/10 万)






Ⅰ 636723 2433

18.9
Ⅱ 389540 3033
1.25
23.5
相对比
构成比
Ⅲ 699712 1650
0.38
12.8
382
779
率 236
Ⅳ 328363 1503
0.62
11.6
458
Ⅴ 286967 1282
167
离异
10

186
离异
11

182
分居
12

159
分居
13

167
分居
14

182
分居
不同性别的婚姻状况 性别
婚姻状况 男女
单身 2 1 已婚 2 3 离异 1 1 分居 2 2
5
一、分类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LOGO
表1 某市某年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病数及其相对数
市区 年平均 急性传染 各区与Ⅰ区 各区急性传染 各区急性传染
含义: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常以百100%)
特点:1.甲、乙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 2.甲、乙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23
三.相 对 比
LOGO
指标分类: 对比指标: 关系指标: 计划完成指标:
24
三.相 对 比
LOGO
对比指标:指两个同类事物某种指标的比。如性 别比、某两年发病率比。
时点(尽量短,不超过一个月)
性质 发展速度
现状,静止状态
对象 一定人群(可能发生某病的暴 受检人群 露人口)
分子 新发病例数
现患人数(调查期间所有患病者,不论 新旧病例)
分母 可能发病的平均人口
所有受检人口
意义 发病强度,反映致病因子强弱、患病现状,常用于慢性病描述,或发病
人群易感性
时间不明确的疾病
死亡人数
构成比(%)
死亡人数
构成比(%)
58
30.53
40
26.85
44
23.16
44
29.53
37
19.47
29
19.46
19
10.00
18
12.08
32
16.84
18
12.08
190
100.00
149
100.00
20
二.构成比
LOGO
从表4可以看出该医院1990和1998两年五 种疾病死亡构成比的排序不同;
如:患病率通常用百分率、婴儿死亡率用千分率、肿瘤死亡 率以十万分率表示。
率的特点:不受其它指标的影响;
各率相互独立,其和不为1 合计率不可直接相加应为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后再相除。
12
LOGO
表2 某地某年四种常见心血管病死亡率
病 名 平均人口数 死亡人数 死亡率(1/10万)
高血压 172665
0.53
10
447
Ⅵ 317504 1853
0.76
14.4
584
Ⅶ 153838 1130
0.46
8.8
735
合计 2812647 12884

100
458
6
LOGO
16-1:某医院肿瘤科当月的住院人数为100人,死亡 人数为20人,外科当月的住院人数为400人,死亡人 数为25人,可否认为该医院当月外科病人的死亡危 险性比肿瘤科更大?
实际数:某事物现象的实际发生数
已知外科人数为400人,肿瘤人数为100人
外科死亡率=6.25% 肿瘤死亡率=20%
相对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7
LOGO
相对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绝对数:即各分类事物的合计数,绝对数反映某事
物实际发生的规模大小。
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绝对数之比,统称为相对数。 相对数的意义:
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
15
二.构成比
LOGO
设某事物个体数的合计由A1,A2,· · ·,Ak个部分
组成,构成比的计算为: 构 成 比 1 A 1 + A 2 A 1 + A k 1 0 0 %
构 成 比 2 A 1 + A 2 + A 2 + A k 1 0 0 %
⑴ 人口数 病发生数 之发病数比 病发生数构成 病发生率



(%)⑸ (1/10万)⑹
Ⅰ 636723 2433

18.9
382
Ⅱ 389540 3033
1.25
23.5
779
Ⅲ 699712 1650
0.38
12.8
236
Ⅳ 328363 1503
0.62
11.6
458
Ⅴ 286967 1282 相对 0.53
14名成人的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 频数
单身
3
已婚
5
离异
2
分居
4
合计
14
各类别及各类别下的 观察单位数构成频数表
4
一、分类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LOGO
14名成人的原始数据
编号
性别
身高 婚姻状况
1

175
单身
2

167
单身
3

187
单身
4

176
已婚
5

167
已婚
6

178
已婚
7

174
已婚
8

170
已婚
9

33
LOGO
5.对相对数的统计应考虑抽样误差:需进行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4
LOGO
第三节、标准化法
35
LOGO
6 表 16-2 甲、乙两医院治愈率比较
住院病人
治愈人数
治愈率(%)
科别 内科 外科 传染病科 合计
甲医院 1500 500 500 2500
乙医院 500
1500 500
2、某一部分比重变化,则其它部分也相应变化
19
二.构成比
LOGO
案例2: 某医院1990年和1998年住院病人死于五 种疾病的人数见表4。
表4 疾病构成
恶性肿瘤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传染病 合计
某医院 1990 年和 1998 年住院病人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和构成比
1990 年
1998 年
…..…………………….
构 成 比 k A 1 + A 2 + A k + A k 1 0 0 %
16
表3 某地1992年护理人员学历构成
LOGO
学历 本科 大专 中专 无学历 合计
人数 99 1248 53521 18763 73667
构成比(%)
0.14
1.74 构成 比
72.65
10
447
Ⅵ 317504 1853 比 0.76
14.4
584
Ⅶ 153838 1130
0.46
8.8
735
合计 2812647 12884

100
458
26
三.相 对 比
LOGO
关系指标:指两个有关的、但非同类事物的数量的 比。多卫生服务领域中,描述卫生资源配备情况。 如:某医院某年医护人员为875人,同年平均开病床 1436张,病床数与医护人员之比为:
度,反映事物的普遍及严重程度。
计算:率 可 实 能 际 发 发 生 生 某 某 现 现 象 象 的 的 观 观 察 察 单 单 位 位 总 数 数 K
11
LOGO
K为比例基数,如100%,1000‰ ,万/万,十万/十万,等。
比例基数的选择:主要依据
习惯用法 使计算的结果能保留12位整数,以便阅读;
1958100%130.5% 1500
即完成了计划的130.5%,也可改为倍数表示,即 完成了原计划的1.305倍。
28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LOGO
29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LOGO
年龄组(岁)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合计
1486 1.64 875
即每名医护人员平均负责1.64张病床。 有时对比指标可以互换。
27
三.相 对 比
LOGO
计划完成指标:用实际数达到计划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倍说明计划 完成的程度。 如:某县原计划在一个伤寒疫区周围人群对1500名居民接 种伤寒疫苗,而实际上接种了1958人,计算计划完成指标为:
0.53
10.0
447
Ⅵ 317504 1853
0.76
14.4
584
Ⅶ 153838 1130
0.46
8.8
735
合计 2812647 1 2 8 8 4

100.0
458
10
一. 率
LOGO
含义: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种现象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
生该现象的总观察单位数之比。
应用:说明某现象在其可能发生的范围内实际发生的频率或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