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探讨
发表时间:2013-07-25T10:25:04.8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6月总第121期供稿作者:艾素香[导读]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抓好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艾素香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266700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抓好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欣喜之余,很多数学教师又陷入了深深的担忧:数学课时少了,教材的难度没有降低,相反,就习题而言,更加贴近中考的难度,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
对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教材处理为重中之重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
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
通过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教的主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这样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就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知识形成是关键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
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
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这种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会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较好。
三、问题暴露是转折点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采用提问和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
遗留问题也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四、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
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4~1/3,有时超过1/3,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
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
上课时应有针对性,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给予讲评。
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给出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
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以练习,这样既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可设计变式训练,变式题的设计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
例如,“圆内接四边形”一节的例题是:⊙O1与⊙O2都经过A、B两点,经过A点的直线CD交⊙O1于点C,与⊙O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F与⊙O 1交于点E,⊙O 2交于点F,求证CE∥DF。
(参看教材上的图)在此题基础上,可得条件变式题:①已知CD∥EF,求证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②已知CD∥EF,求证CD=EF。
经过如此分析,对培养学生识图、证明的能力是有益的,并且起到了巩固“双基”的作用。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
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每年的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必须钻研清楚课本,才能制定适当的标高,把握好分寸,纵横联系,前后呼应。
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为实施新课程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