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辛胶囊对小鼠镇痛作用及大鼠偏头痛模型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辛胶囊对小鼠镇痛作用及大鼠偏头痛模型的研究目的研究复方制剂归辛胶囊的镇痛、缓解头痛作用。

方法小鼠72只随
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去痛片组、正天丸组、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以痛阈值和扭体次数为观测指标,研究归辛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正天丸组、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以挠头次数为指标,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进行行为学观察。

结果归辛胶囊中剂量组连续给药12 d痛阈提高百分率最大,为59.7%;与模型组相比,归辛胶囊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P < 0.01);且归辛胶囊中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能明显减少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的挠头次数(P < 0.01)。

结论归辛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缓解头痛作用,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实验数据。

标签:归辛胶囊;小鼠;大鼠;镇痛;偏头痛;硝酸甘油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又称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属于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发病时多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其他症状,病情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发作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单一药物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归辛胶囊是根据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经验方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我院临床应用近30年,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行气止痛的功效,是防治偏头痛的有效制剂[1-3]。

本研究针对归辛胶囊的功能主治,对其镇痛作用、缓解偏头痛作用进行实验观察。

1 材料
1.1 藥品
归辛胶囊药粉(每克相当于原生药材3.417 g,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药剂科提供,批号20110912);正天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11014H,生产日期2011年11月14日);去痛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120);硝酸甘油注射液(1 mL∶5 mg,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818)。

1.2 试剂
冰醋酸(HAc)(西安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20090 418,分析纯)。

1.3 仪器
独立换气笼盒(IVC)饲养系统(上海绍丰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热板(RB-200型,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DT-2000型电子天平(常熟市衡器
厂)。

1.4 实验动物
二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热板法实验所用小鼠均为雌性,醋酸扭体法实验所用小鼠雌、雄各半;大鼠,体重180~220 g,雌、雄各半。

所有动物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生产合格证号为SCXK(军)字第2007-007号。

2 方法
2.1 试药的配制
临用前将归辛胶囊药粉过100目筛,以蒸馏水为溶媒,分别配成0.50、1.00、2.00 g/kg的水混悬液做为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

阳性对照药去痛片0.50 g/kg,正天丸2.40 g/kg,均按说明书成人1 d用量换算至小鼠给药量[4]。

2.2 热板法实验
筛选合格小鼠:取18~22 g雌性小鼠,每次放入热板仪1只,记录小鼠自放入热板仪至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

痛阈值为5~30 s的小鼠为合格小鼠,备用[1]。

取72只合格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去痛片组(0.50 g/kg)、正天丸组(2.40 g/kg)、归辛胶囊低(0.50 g/kg)、中(1.00 g/kg)、高(2.00 g/kg)剂量组。

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以归辛胶囊0.50、1.00、2.00 g/kg剂量连续灌胃给药6、12、18 d,去痛片组以0.50 g/kg去痛片灌胃给予,正天丸组以2.40 g/kg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给予蒸馏水。

于末次给药后1 h,将小鼠放进热板仪内(设定温度55℃);记录小鼠自放入热板仪内至舔后足所需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并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痛阈提高百分率(%)=[(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 ×100%[5-8]。

2.3 醋酸扭体法实验
取小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去痛片组(0.50 g/kg)、正天丸组(2.40 g/kg)、归辛胶囊低(0.50 g/kg)、中(1.00 g/kg)、高(2.00 g/kg)剂量组。

归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按归辛胶囊0.50、1.00、2.00 g/kg的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2 d,去痛片组以去痛片0.50 g/kg剂量灌胃给予,正天丸组以2.40 g/kg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给予蒸馏水。

每只小鼠于末次给药30 min后腹腔注射0.5%醋酸溶液(0.4 mL/20 g),观察小鼠在30 min内因疼痛引起的扭体次数[9-11]。

2.4 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头痛模型
取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10只。

分别为空白组、
模型组、归辛胶囊低(0.30 g/kg)、中(0.60 g/kg)、高(1.20 g/kg)剂量组和正天丸组(1.70 g/kg),连续灌胃给药12 d,在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于头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复制偏头痛模型。

观察造模后大鼠在2 h内的挠头次数[12-16]。

2.5 统计学方法
所用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归辛胶囊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于连续给药6、12、18 d后测量小鼠的痛阈值,结果表明归辛胶囊各剂量组连续给药12 d痛阈值提高最大,且归辛胶囊各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1。

按“2.2”项下公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结果表明归辛胶囊中剂量组(1.00 g/kg)给药12 d,与模型组相比,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最大,达到59.7%。

3.3 归辛胶囊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空白组大鼠极少有挠头动作,其余各组大鼠在造模后3~5 min内即出现耳红、明显挠头动作,且在0.5~1 h时间段内次数较多,模型组大鼠甚至出现1 min 内挠头频繁的现象。

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挠头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表明归辛胶囊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见表3。

4 讨论
热板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连续用药12 d痛阈提高百分率达到峰值,其中,归辛胶囊中剂量组(1.00 g/kg)痛阈提高百分率值最大为59.7%,可作为临床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的实验依据,故醋酸扭体法选定12 d为给药周期。

实验结果也表明归辛胶囊低、中(0.50、1.00 g/kg)剂量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 < 0.01)。

去痛片组镇痛率虽明显提高,但该组小鼠给药后较兴奋、易怒,可能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相比之下,正天丸组及归辛胶囊各组小鼠给药后反应正常,可见中药复方制剂不良反应较小,比化学药物更适合长期服用。

归辛胶囊可缓解由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模型,归辛胶囊各剂量组大鼠在2 h内挠头次数降低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行为症状学评价是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但观察标准不一致且带有主观性,不能充分论证其治疗偏头痛的药效,下一步实验将测定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模型中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NO、NOS、5-HT、P物质等,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归辛胶囊由川芎、当归、细辛等7味中药组成,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有效成分川芎嗪能在脑部发挥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7]。

实验数据表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药效不具有正相关性,归辛胶囊中剂量组给药1.00 g/kg是由临床推荐成人日用量换算得出的,镇痛作用明显(P < 0.01),可为临床用药剂量提供实验依据。

方中细辛具有镇痛作用但属于小毒药材,在使用中需严格控制用量。

[參考文献]
[1] 游国雄,罗树明.复方归辛冲剂防治偏头痛280例的疗效和机理探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4(2):75-76.
[2] 傅求真,王者晋,罗宇,等.复方归辛冲剂治疗偏头痛对患者血流变学及钙镁离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98-3099.
[3] 傅求真,王者晋,罗宇,等.偏头痛的情感障碍及复方归辛冲剂的治疗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712-2713.
[4]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6-428.
[5] 吴丽霞,吴铁松,郑敏.陆英煎剂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今日药学,2012,22(8):481-483.
[6] 王朝晖.花椒挥发油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3):218-219.
[7] 杨辉,杨亮,蒋玲.柴胡、竹叶柴胡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47):4442-4443.
[8] 刘卓,袁小红,徐春霞,等.大花细辛提取物对小鼠热板致痛的镇痛作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26(2):88-90.
[9] 王曙光,高敏,赵远,等.单刀根对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2):55-57.
[10] 袁普卫,殷继超,朱超,等.骨复生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58-159.
[11] 刘真,马晓丽,夏甜甜,等.尼古丁对小鼠镇痛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279-280.
[12] 王玲玲,范吉平.偏头痛动物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60-762.
[13] 杨肖敏,石广霞,刘存志,等.偏头痛动物模型[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1):59-62.
[14] 付先军,宋旭霞,周永红,等.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症状学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5):449-451.
[15] 郭琳,洪治平.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原理与研究现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6):357-364.
[16] 周永红,王新陆,胡怀强,等.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2):113-117.
[17] 晏亦林,周莉玲.川芎嗪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3-1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