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中图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
“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
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干湿区
植被类型
耕作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P96教材,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比较四大区域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有
暖温带
半湿润区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地耕作为主
小麦、玉米无
亚热带
湿润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水田耕作为主水稻
划分理由:
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民居生活等。

二.列表比较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看课文,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分布范围
地形
气温度带北方地区
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
常绿林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候年降水量
干湿情况
植被<400毫米高寒气候
草原、荒漠高寒植被
三.看图L,结合我国地形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分界线。

四.看图Q-X,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并把图与各地区联系起来。

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分布范地形特点耕作制耕地类主要农作主要水民居特图形编号围度型物果点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并引导分析民居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

3.拓展迁移
说出你了解的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

四.指导完成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