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题思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简答题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4、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5、《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6、《满江红》一词是如何一层层表达作者的复杂情感的?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简答题
答: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答: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4、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5、《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首先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接着又唱出了一个女英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高亢壮歌,抒发了她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最后,又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
6、《满江红》一词是如何一层层表达作者的复杂情感的?
答:词的上阕首先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写秋色,烘托出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既怡然自得却又愁苦的心理,接着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同时又为国家前途担忧的心境,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