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
句意:________。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走:________。
句意: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
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
③诲:________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修补。
④盗:小偷。
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晚上。
⑧亡:丢失。
⑨家:指这家人。
⑩甚:很,非常。
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
②方:________
③欲:________
④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似________(sì 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
②幸尚宽________
③后贼追至________
④携拯如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
①所宝以百数________ ②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
(2)请用两条“/”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②处士笑而然之。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8.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_______。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________,“其织”的“其”是指 ________。
9.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
太夫人④以⑤荻⑥画地,教以书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⑧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孤:幼年丧父。
③资:财务,钱财。
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⑤以:用……办法。
⑥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⑦书:写。
⑧闾(lǘ)里:街坊,乡里。
(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下划线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孤:幼年丧父。
资:财务,钱财。
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以:用……办法。
以:原因。
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惟:只是。
务:致力,从事。
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及:等到。
而:但是。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
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
11.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这篇古文的题目是《________》,我还可以自己来写题目,从“牧童”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从“处士”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
(2)选择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好书画。
()
A.认为……好。
B.喜欢。
C.优良。
②处士笑而然之。
()
A.认为……说得对。
B.然而。
C.然后。
(3)解释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②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
③“笑而然之。
”这里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
(5)写出选文说明的道理。
12.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13.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
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__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
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15.文言文阅读
方鼓琴而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A.并列
B.转折
C.因果
D.递进
(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雅量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1①初:当初。
②入相:当了宰相。
③僚属:下属的官。
④及:到了.的时候。
⑤罢还:免去官来。
罢,被免官,停职。
⑥严:这里作尊敬解。
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
具,备办。
待,接待。
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3)《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监子大理”之语福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⑨莫谕:不明白。
谕,了解,明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谓其僚属曰谓:________
咏适自成都罢还适:________
淮送之郊之:________
咏徐曰徐: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②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
17.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文《吕氏春秋·本味》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
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
..乎若太山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
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_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
(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山心自知
(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18.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追赶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河渭:________
(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19.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锺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20.文言文阅读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对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枉于法枉:白白地
B.则虽嗜鱼虽:虽然
C.我又不能自给鱼给:供给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②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A.méi
B.mò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
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俱.乘船避难________ 幸.尚宽________
纳.其自托________ 遂.携拯如初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凶是什么?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3.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弃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
(2)根据文言文,写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
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
________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时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日: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
(4)《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4.文言文阅读
(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走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________ ④冀.复得兔冀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
或④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⑤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⑥强⑦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仕:做官。
③并:连同。
④或:有的人。
⑤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⑥坐:因为,由于。
⑦强( 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用停顿符号“/”给下面这句话断句。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________
(3)请用写出画出文中两处可以看出北人真的不识菱的句子。
(4)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北人食菱》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
A.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B.说话做事应该要实事求是。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文言文
《终不知车》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
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
________ ②以为车固若是。
________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________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________
②及寇兵侵其境。
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________
27.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等⑤。
宣王死,愍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通“悦”,喜欢、高兴。
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
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
⑥愍(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
(1)请结合注释解释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
使________ 好一一听之。
好________
(2)请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翻译下面句子。
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
(3)现在人们常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28.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
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29.文言文阅读.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
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1)下面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谨识之识:记住
B.已失之矣失:丢失
C.伯鲁不能举其词举:拿出
D.而果昌赵果:果然
(2)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B.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C.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D.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3)结合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赵简子要选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儿子为好,就写了训诫在竹简上考察他们。
B.赵简子最终选立了小儿子,因为他时刻谨记父亲的训诫。
C.赵简子通过观察小儿子“诵其词甚习固”、“ 出诸袖中而奏之”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
D.这个故事表现了赵简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爱心的父亲。
(4)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30.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
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