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9204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
【答案】B
【解析】【分析】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巨鹿之战,故选B。

长平之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城濮之战的双方是晋国和楚国;马陵之战的双方是齐国和魏国。

【点评】关于巨鹿之战,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时间是公元前207年,交战双方是项羽军队和秦军,结果项羽率军九战九捷,打败秦军。

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与之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

2.西汉时,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出使西域的人物是( )
A. 蒙恬
B. 张骞
C. 王昭君
D. 班超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了解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3.有位老人每天都要练习一套表现虎、熊、鹿、猿、鸟形态的体操,请问这套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学家创编的?()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孙思邈
【答案】C
【解析】【分析】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熊、鹿、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华佗的相关成就。

4.“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发生在()
A.东汉元帝时
B.东汉明帝时
C.西汉文帝时
D.西汉武帝时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张骞出使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以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人物—张骞。

5.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文字信息“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及意图信息可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朝的这一政治体制包括皇帝制和郡县制,它们都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 国家统一问题
B. 外族入侵问题
C. 中央集权问题
D. 儒家思想问题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在秦朝和西汉不同命运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一些儒生攻击郡县制,于是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儒家思想遭到灭顶之灾,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家从不同的利益和阶级出发,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其中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派别的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好好掌握。

7.司马迁《史记》中的“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体现了县级机构的重要作用。

以下朝代最先推行这一制度的是()
A. 西汉
B. 秦朝
C. 元朝
D. 西周【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郡县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

西汉是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不是最先推行这一制度的;元朝开始实行的是行省制度;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8.如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分析】解题时紧扣关键信息“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即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

D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制、郡县制、禅让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准确认识。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注意全面掌握。

9.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实行“马上治天下”
C. 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因为暴政导致二世而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还要掌握西汉初期统治者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本题难度不大。

10.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武帝一统
D. 高祖之治
【答案】B
【解析】【分析】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与光武中兴的繁盛局面。

11.你或许听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

你也许吃过香甜可口的哈密瓜。

“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A. 促进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B. 促进了中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D. 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材料大意是如果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怎么会有西域的物产传到内地,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A
12.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

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A. 半两钱
B. 开元通宝
C. 五铢钱
D. 货泉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半两钱是秦朝时期全国通用的货币;
B项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前期使用的货币;
C项汉武帝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C符合题意;
D项货泉是王莽时期使用的货币。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铢钱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

抓住信息“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解题的关键,汉武帝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学生要分清本题所提到的几种货币出现的时期,本题难度适中。

13.历史课上,老师出了几个关键词“公元前221年”“统一”“咸阳”,让同学们想是哪个朝代的事情。

这个朝代是()
A. 商朝
B. 夏朝
C. 秦朝
D. 西周【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战争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秦国,建都咸阳。

秦国,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C项符合题意;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难度适中。

14.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A. 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长城的范围”,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时期,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制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长城知识点。

15.关于秦朝的长城,表述正确的一项()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C.西起鸭绿江,东至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