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模棱两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模棱两可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听说楚国的大夫屈原被楚国王误会而被放逐,十分同情。
于是他决定派人去楚国请求让屈原回到晋国任职。
可是,晋国又有一位大臣叫
做蒯聩,他对晋景公心怀不满,想借机制造事端。
于是,蒯聩找到晋景公,说:“让屈原回来怎么能保证他不会再犯错误呢?万一他还
会做出类似孤竹之谋(指屈原曾经提出的孤立楚国与另一国家结盟的计划),那我们不是
惹上了麻烦?”
晋景公听了蒯聩的话,心生疑虑,开始犹豫不决。
这时,另一位大臣叫做嵇康,听到
了此事,深深地感到不满。
他认为蒯聩的话模棱两可,只是在妨碍晋国的发展和进行政治
斗争。
嵇康决定给晋景公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想法。
嵇康说:“蒯聩之言,模棱两可,其实是在误导你的决策。
古人云:君子无所畏惧,
有所忌惮。
你不能因为怕犯错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否则晋国将永远不能有所发展。
你应该
相信屈原已经反思过自己的错误,不会再犯。
”
晋景公听了嵇康的话,感觉非常有道理,于是果断决定让屈原回来。
最后,屈原不负
众望,确实不再犯错,成为晋国的一位卓越大臣。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成语“模棱两可”在这里指的是蒯聩的话,他的意思不是很明确,让人难以理解。
而嵇康则是用有力的论据证明了屈原回来的必要性,使晋景公最终做
出了正确的决策。
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学会避开“模棱两可”的陷阱,要做
出明确清晰的表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