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二) 、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 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 、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 、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 、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 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 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 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 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把小雨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对小 雨的喜爱)。
7、 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 、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 岁的他 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 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 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 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 线索 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 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 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 指名复述。 板 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 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 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 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第 25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 、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 通过 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 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 、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 “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 2 、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 、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 、 “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 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 ,这 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撑一把 小红伞在春 雨中,你想 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 么样?
认真读课文,说一说:站在楼顶上
看到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
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
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我来美美地读一读。我还能写出一个 这样的句子呢!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 意思。
我喜欢春雨,它在树林里演奏,在大地上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 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 、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 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 ,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 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 ( 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 [ 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 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 直到通顺(达到“三不” ) 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 11 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 (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 ⒊解释词语: (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我来美美地读课文:
我仰着脸,让雨打在脸上;我伸
出舌头,品尝这大地的乳汁,凉丝丝 的,甜蜜蜜的!
我来读其他描写雨的诗: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拓展训练:
1.搜集与春雨有关的诗歌、美文。
2.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雨。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 我知道,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 到 快 乐 ,小 男 孩 因 为 而 感 到 快 乐 ,保 罗 因 为 而 感 到 快 乐 , 我 也 曾 经 因 为 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 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 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 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 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 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 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 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2、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投影片c、d、e、f、g。
肖复兴的书<<日子的回忆>>,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的报 纸<<文汇报.笔会>>。 一、自读: (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点明了题目。 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 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 ( 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竞赛形式) (2)交流: (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 “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 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 “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 下子愣住了:......曲线。 ”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 (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 (填空: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闭上眼睛听一听,你听 到春雨的声音了吗?
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 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呢?
词语花篮: 淅沥 马蹄 帐篷 乳汁 水沟
我能分得清:
滴滴答答
答案
仿佛
大佛
我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滴滴答答 淅淅沥沥 叮叮咚咚 哗啦哗啦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 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 ( 第二轮) [ 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 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 《爬山虎的脚》 。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 1963 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 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27*乌塔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 5 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课文中,春雨都发出了哪些声音呢?
淅淅沥沥——棚顶的波浪板上 滴滴答答——树林里的叶子上
叮叮咚咚——铁皮屋顶上
淅淅沥沥——油加利树上
啪啦啪啦——相思树上
哗啦哗啦——羊蹄甲上、面包树上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小伞上 叮叮咚咚——地面上
春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 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有春雨 声音的树林)比作(音乐厅),体现了(春 雨声音的动听)。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 更棒了。 (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 (投影片) 二、自读: ( 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 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 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 学大奖。 (出示书 《日子的回忆》 , 他主编的杂志 《人民文学》 , <<文汇报.笔会>>, << 今夜无法入睡>>。 )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一张画像>>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 (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 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平易近 人
播种。
所有的种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让母亲抱 它亲它,教它发芽。 提示: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句,体现了春 雨带给大地的变化。
我来美美地读课文: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 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 —嗵!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 来了。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 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 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二) 、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 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 、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 、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 、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 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 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 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 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把小雨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对小 雨的喜爱)。
7、 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 、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 岁的他 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 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 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 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 线索 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 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 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 指名复述。 板 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 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 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 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第 25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 、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 通过 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 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 、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 “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 2 、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 、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 、 “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 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 ,这 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撑一把 小红伞在春 雨中,你想 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 么样?
认真读课文,说一说:站在楼顶上
看到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
雨丝细细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
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我来美美地读一读。我还能写出一个 这样的句子呢!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 意思。
我喜欢春雨,它在树林里演奏,在大地上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 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 、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 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 ,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 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 ( 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 [ 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 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 直到通顺(达到“三不” ) 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 11 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 (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 ⒊解释词语: (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我来美美地读课文:
我仰着脸,让雨打在脸上;我伸
出舌头,品尝这大地的乳汁,凉丝丝 的,甜蜜蜜的!
我来读其他描写雨的诗: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拓展训练:
1.搜集与春雨有关的诗歌、美文。
2.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雨。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 我知道,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 到 快 乐 ,小 男 孩 因 为 而 感 到 快 乐 ,保 罗 因 为 而 感 到 快 乐 , 我 也 曾 经 因 为 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 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 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 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 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 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 想象: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 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2、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投影片c、d、e、f、g。
肖复兴的书<<日子的回忆>>,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的报 纸<<文汇报.笔会>>。 一、自读: (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点明了题目。 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 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 ( 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竞赛形式) (2)交流: (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 “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 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 (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 “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 下子愣住了:......曲线。 ”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 (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 (填空: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闭上眼睛听一听,你听 到春雨的声音了吗?
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 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呢?
词语花篮: 淅沥 马蹄 帐篷 乳汁 水沟
我能分得清:
滴滴答答
答案
仿佛
大佛
我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滴滴答答 淅淅沥沥 叮叮咚咚 哗啦哗啦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 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 ( 第二轮) [ 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 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 《爬山虎的脚》 。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 1963 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 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27*乌塔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 5 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课文中,春雨都发出了哪些声音呢?
淅淅沥沥——棚顶的波浪板上 滴滴答答——树林里的叶子上
叮叮咚咚——铁皮屋顶上
淅淅沥沥——油加利树上
啪啦啪啦——相思树上
哗啦哗啦——羊蹄甲上、面包树上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小伞上 叮叮咚咚——地面上
春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 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有春雨 声音的树林)比作(音乐厅),体现了(春 雨声音的动听)。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 更棒了。 (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 (投影片) 二、自读: ( 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 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 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 学大奖。 (出示书 《日子的回忆》 , 他主编的杂志 《人民文学》 , <<文汇报.笔会>>, << 今夜无法入睡>>。 )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一张画像>>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 (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 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平易近 人
播种。
所有的种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让母亲抱 它亲它,教它发芽。 提示: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句,体现了春 雨带给大地的变化。
我来美美地读课文: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 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 —嗵!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 来了。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 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 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