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60分)
1 . (4分):
毛泽东在《泌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是()
A.赵匡胤
B.忽必烈
C.铁木真
D.赵构
2 . (4分):
宋太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C.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D.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 .(4分):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
4 .(4分):
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北宋、辽、西夏
B.北宋、西夏、辽
C.辽、北宋、西夏
D.辽、西夏、北宋
5 .(4分):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双方政权对峙局面的是()A.
B.
C.
D.
.. .. .. .. .. .. .密.. .. .. .. .. .. ..封.. .. .. .. .. .. ..线.. .. .. .. .. .. ..内.. .. .. .. .. .. ..不.. .. .. .. .. .. ..要.. .. .. .. .. .. .答.. .. .. .. .. .. .题.. .. .. .. .. .. ..
6 .(4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忠骨”指的是()A.郑成功
B.岳飞
C.戚继光
D.左宗棠
7 . (4分):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国内外客商往来不绝
B.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C.城内的各种店铺林立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
8 .(4分):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交融D.商业繁荣
9 . (4分):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朝()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 .(4分):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
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1 .(4分):
五代至元朝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按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②金③西夏④蒙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2 .(4分):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蹴鞠”和“《清明上河图》”。
据此判断,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3 .(4分):
词是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唐朝民间,在两宋时期达到顶峰。
下列文学家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有()
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司马迁⑤李清照⑥白居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4 .(4分):
有西方学者曾指出:“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5 .(4分):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
下列说法不符合元朝史实的是()A.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C.设立回回司天监学习伊斯兰药物
D.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6 .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1)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4分)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5分)
17 . (13分)
中华民族的文明是生活在中华土地上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虽然也产生过冲突,但是民族友好相处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唐朝时民族交往的史实,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4分)(2)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至少举出两例)(4分)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写出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两例史实。
(5分)
18 . (14分)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的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出现了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1)宋代儒学得到复兴与宋朝的哪一政策有关?宋朝时“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的原因是什么?(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宋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4分)
材料二: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
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
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
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
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
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唐朝中期至北宋末年北方人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宋代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南方
经济已经超过北方”的表现。
(3分)。